
致富路上的領頭雁
圖文:劉愛國
早就聽說雙龍村肖調云回家辦了個加工廠,我一直感到納悶。肖調云的家在雙龍一個叫石沖的地方,那地方很是閉塞,只有一條小馬路通向外面的世界,怎么把工廠辦在這樣的地方?但這就是事實。他不僅在家里辦了個工廠,而且辦得很紅火;他不僅自己當老板,而且還帶動了當地經濟發(fā)展,解決了部分勞動力就業(yè)的問題。

一次偶然的機會,我和村支委的幾個成員一行來到肖調云的家里,實地察看了他的加工廠。
廠房是一個簡易的鐵皮房。走進廠房,只見幾百臺機器在飛快的旋轉,一起唱著歡快的歌。偌大的廠房只有兩三個工人在操作,就像紡紗廠一樣,工人一般不要來回走動,只需換紗錠。

主人告訴我,這些機器自動化程度還是很高的。哪里出現故障,它會自動停下了。工人只需更換紗錠,它就能自動轉動。他說機器每天24小時不停地轉動,每年下來,除去工人工資和開支,一般能盈利近20萬元。
談及當初辦織帶廠的經過,他說:改革開放,他們兩口也和其他人一樣南下廣東打工。他的女孩在一家臺商企業(yè)做管理。當時廠里效益很好,產品供不應求。老板要他回家辦個來料加工的工廠,老板提供原材料,他幫老板加工,利用物流發(fā)貨,貨到即付款。我看了之后覺得可行,因為這樣沒有風險,我賺的是場地費,加工費,所以成本相對較低。

2013年,我將打工賺來的錢投入工廠建設,修了廠房,買來了機器。起初由于不懂技術,機器經常出現故障,產品質量也達不到要求。后來我高薪請來師傅,現場指導,慢慢地掌握技術,如今對于一般的機器故障,我都能熟練解決。
他的妹夫杜文雄看到了商機,也想辦個加工廠,2017年,他幫妹夫在楊木村又辦了一家小型加工廠。生意照樣很紅火。

他說:他辦加工廠主要是幫助村民解決留守兒童管理和空巢老人的贍養(yǎng)困難。只要能幫助村民脫貧致富,自己苦點,累的算不了什么。
當我和廠里的工人談及在家門口打工的感受時,一個四十歲的中年婦女說,我在家門口打工,可以照顧自己的孩子。另外,我每月2600元的工資,同時還包吃住,收入不比在外地打工差。
肖調云,由一個打工仔蛻變成一個老板,他的成功經歷,告訴人們:市場經濟要看準商機,要敢想敢干,就能闖出自己的一片天空。
免責聲明: 本文內容來源于劉愛國 ,不代表本平臺的觀點和立場。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注冊用戶自發(fā)貢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武岡人網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不擁有其著作權,亦不承擔相應法律責任。如果您發(fā)現本站中有涉嫌抄襲的內容,請通過郵箱(admin@4305.cn)進行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