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藏線上
1984年9月2日
今天,開始翻越唐古拉山。
早晨七點四十五分從格爾木出發(fā),一上公路,但見巍巍昆侖,如浪起伏,橫在眼前,并不顯高,卻氣勢非凡。東升的朝陽,將燦爛的金輝,從側面射向群山,像是把雪峰點燃起來了,閃著熠熠的光輝。群山像是近在眼面前,可小車高速奔馳了老半天,它們就像偉立不動地仍挺在面前,它像是有意逗我們,只是急速地朝后退了退。
八點十二分,進入昆侖山,兩邊山勢壁立,極險峻。山峽卻寬而平。陽光被山峰擋住了,在一線青天上劃出奇形怪狀的剪影。走出峽谷,見遠處的黃沙山上,露出稀疏的條條黑影,疑為樹,其實是風化石。那是戈壁灘,除偶爾見到一叢蒿草外,沒一棵樹。
八點三十五分,車順山盤旋而上,一路走,只覺走過的山都掉到山溝里去了,只露出一個個的山尖。
八點四十五分,過昆侖橋,原名天涯橋。河面不寬,但河水極深,如臨深淵。對面,橫亙一片銀色的雪峰。站立橋頭,俯視遠眺,確有如臨“天涯”之感。不一會,對面出現(xiàn)一山,極尖極薄,如一張剪紙,貼于藍天之上,煞是好看。更見生機的是,沿途常見群群野鴿,或覓食,或飛翔嬉戲。
十二點五分,過昆侖山口,此處有水泥牌、鐵板牌各一。水泥牌為白地紅字,鐵板牌則是藍地白字.上書:“昆侖山"海拔4837。站在這里,很自然地就感覺出它的高度了,只覺前后群山,頓顯低矮,就是四周披雪的群峰,也像在腳下了。車奔馳著,就像眾雪山是在圍著我們跑。更有意思的是,走著走著,對面突兀出現(xiàn)一巍然銀塑玉柱,一會突現(xiàn),一會隱去,如同在跟我們捉迷藏,煞是有味。
十二點五十八分,到不凍泉。這里的水溫常年恒定為20℃。在一花崗石板的池邊,一股清泉驀然噴涌而出,形成晶瑩的磨菇狀,無數(shù)碧玉般的水花撒向四周,形成美麗的圖案。這里地勢高,四周沒山,也沒高坡,全是茫茫戈壁,遠處的雪山,只露出一條線,我感覺到仿佛奔跑在天邊。
二點五十分,到五道梁。它位于被世人稱為“生命禁區(qū)”的青藏高原和西部高山地區(qū),地高天寒,長冬無夏。 7月平均氣溫只有5.5℃。很少下雨,要下就下冰雹。冬天的風特別大,刮得車門都推不開。地一到冬天就向上隆,使房墻開裂。所以駐軍的住房都是打柱樁,建成樓式。
四點十五分,又翻過一道梁,四面不見山,就像飛行在天上,遠處的來車,都是突現(xiàn)眼底,如同是從天上飛來。一路出現(xiàn)許多小水湖,碧藍碧藍,像是面面明鏡。湖周卻是雪白耀眼,那都是鹽池。
四點四十五分,到秀水河橋。一片荒涼景象。河是干的,地是鹽堿地,有的像被大火燒了一樣,有的還像染了一層銅綠,如硫磺色。聽一位同志介紹:八一年時有次堵車,八九百輛車,堵在這兒,一堵就是七天七夜,沒有食糧,逼得大伙四處捉老鼠充饑。其艱苦情狀,可想而知。
四點五十五分,到風火山。風火山,又名隆青吉布山,海拔5010米。山體呈紅褐色,好像被烈火焚燒了無數(shù)次。山形頗怪,成縐狀層層展開,如同層層火焰燃燒,造成烽火連天的雄偉氣勢。此地氣候變化劇烈,氣候酷寒,人跡罕至。但有好的草灘,我見到有兩個羊群在蠕動。
八點五分,太陽下嶺時分,車到沱沱河。這是長江的源頭。河面寬,但水流不急,。青藏公路從這里跨過沱沱河。這座約百余米長的橋,被看作是長江上的第一座橋。
天色灰藍,無鮮艷晚霞。
1984年9月3日
沱沱河之晨給我留下極深印象。
一大早,我站在兵站寬闊的院坪里,翹首東看,只見天際畫著一線線淡淡的山的剪影。七點,太陽升起,天際透明。。在無際的黃沙地上,蜿蜒著四、五道銀色水流,銀蛇似地曲折伸向東方。在陽光輝映下,閃著粼粼的波光。每條河里,都映著一顆光芒耀眼的太陽。大有一番眾日爭輝的盛景。幾只黑鴉,佇立沙灘,一副悠閑派頭。灰色的水鷗輕盈地忽飛忽落,在水邊專注地覓食。
七點五十分,車離沱沱河。南邊天際,突現(xiàn)一線彩虹,空氣潮潤而涼意浸人,斜倚天際的那輪紅日,雖亮,卻如水印浸染了一般變淡了,變得只一個模糊的亮影了。而青藏公路上,卻已車行如梭了。
九點三十分,過開心嶺。這里海拔高,路艱險,風雪大,溫度低。據(jù)說各類飛鳥,凡能翻越這里,就會開心地鳴叫,所以被命名:“開心嶺”。
十點正到通天河。這是一條流經(jīng)青海地區(qū)的大河。據(jù)說它的聲名主要來源《西游記》中的孫悟空大戰(zhàn)通天河的故事。沿途盡是平原。四十分鐘后到達落座在山峽之間的雁石坪。這是青藏線上的一個有千多居民的小鎮(zhèn)。兩邊山勢高,陡石崇立,其中許多小石相壘,形同燕窩狀。石色暗黑顯陰綠,像是被硫磺熏過似的。布曲河從山下流過,河水碧藍,水流很急。天也碧藍晶瑩,緊貼山尖,給人美感。
十一點三十五分離開雁石坪,一幅美景出現(xiàn)眼前:隨著一朵云的掠過,說不清是哪座山頭下雨了,那山褶斷層分明,現(xiàn)出藏錦般的斑爛彩色花紋。對面唐古拉山正在飄雪,山上煙霧裊裊。灰白的云,灰白的雪,融合一起,一片蒼茫。
一點二十五分,在風雪中進入唐古拉兵站。車極多,堵滿一山溝。很快雪停,積雪溶成水。正在開座談會時,又出了太陽,風也小了,氣溫也變高了,溫如初春。
三點五十分結束座談會,頂著艷陽繼續(xù)上路,卻見對面山峰正飄著茫茫大雪。四點十分,我們的車也進入雪區(qū)。風呼嘯著,將大顆大顆的雪霰迎車潑來,打得車玻璃乒乓作響。不一會,又聽到隆隆的雷聲,隨著雪停,對面又是燦爛的陽光。映照得旁邊澄碧的湖面金光閃耀??蓭酌胫?,又是震耳的雷聲和鋪天的大雪。好興的我,想在雪中留影。一下車,臉被大風刮得發(fā)木,大衣襟被吹翻罩住了臉。
筑路工人仍在施工,他們沒有雨衣,就用棉衣遮雪。五點許,雪越發(fā)大,公路兩邊,遍地是冰,一片晶瑩。
五點十三分,車到唐古拉山口,路的一邊是青海,另一邊是西藏。眼前的枯草上鋪著冰雪,一片嚴冬景象。而雪一般的團團羊群,正在冰雪中覓草,告訴人們,這里可是夏季呀!
五點二十四分,下了唐古拉,天放晴了,一路都是平坦的綠草地,常見一個個碧藍的水潭,像是草原一雙雙明亮的眼睛。路上遇到一個藏族青年,趕著三頭牦牛,牦牛用彩鞍馱著羊毛和牦牛皮,后面跟著一條大獅頭狗。他走得十分自得而自在。
在輝煌的夕照下,住進安多兵站。
1984年9月4日
安樂縣地處西藏北部,在著名的唐古拉山脈南北兩側,是西藏地區(qū)的北大門。
清早起來,我站在院里向北看,但見群山在一里外處劃了一條風雪線,全是一片銀裝素裹,遠山全隱在灰白色的霧中。
今天將從這里南行,是八點半出發(fā)的。九點零六分,登藏語叫“生功力古山”的摩天嶺。車盤旋而上,滿山草地呈黃色。山下的河流卻如青練,蜿蜒曲折流入洪海湖。摩天嶺的山頂全是冰天雪地。山上有藏族工人在修路,一色漢裝,臉曬得赤黑。
十點三十二分,遇大雪。對面駛來的車,駕駛窗上圍了一圈厚厚的白雪,如可愛的熊貓眼睛上的白圈。草原上的羊群,與雪一色,都背風而立;一動也不動。馬群也背風而立,也一動不動。那場面十分觸目,給人一種古戰(zhàn)場的蒼涼感。而牦牛群卻在泰然覓食,修路工人也在奮力勞作,施工機械仍在熱鬧地嗡嗡轉。
十二點四十,雪變小,一路都有是黃色草地。
一點五分,車到卡甲牧場,雪轉小雨。山勢極平,四處一片金黃,景象如同麥熟季節(jié)的平原。
一點四十分,到達那曲。那曲地處唐古拉山脈與念青唐古拉山脈之間,海拔4500米,是青藏線上少有的大城市。風大,極冷。此時正降大雨,而屋檐邊卻掛著條條尺來長的冰棱。下了一陣雨后,又是鋪天蓋地的大雪。
三點十九分離開那曲,迎著茫茫大雪前行,如同飛行在乳色的霧氣中。
四點十四分,雪停,地上蒸發(fā)著紫色的霧氣。半小時后,轉晴,在微微的陽光下,但見群山蓋雪,草原卻黃里透綠,不見一顆樹。但地中有寶,盛產冬蟲草、雪蓮。
六點進入當雄地界。當雄的藏語含意是“挑選的草場”。它是水草豐盛的地方。山不高,連峽谷都顯得寬而平。四處皆草地,牧草密而油綠,沿途多見裊裊炊煙,可知牧民在辛勞著。
八點二十五分,在如注的大雨中抵羊八井兵站。這是去拉薩和日喀則的分路點,車極多。
1984年9月5日
羊八井是去拉薩和去邊防日喀則、亞東的分路點。在這里,我認識了一位名叫桑曲貞的漂亮藏族姑娘,她普通話說得極好,她還教給我一些簡單的藏語。如“珍珠瑪米”是解放軍;“著著”是哥哥;“阿駕”是姐姐;“可拉沙”是吃飯;“昌桶”是喝酒,等等。
九點后出發(fā)去拉薩。十點五十二分進入崗底斯山峽。它是世界上最高的峽谷。山峽有十來公里,一邊是高峰,一邊是河流。河床淺,河道時寬時窄,寬處水流潺潺,窄處水流湍急,涌起高高的小浪。走出峽谷,才見到樹,楊樹和榆樹,立在片片青稞間,也有豌豆、油菜和麥地。
中午時分,我們迎著密密的沙棗樹進入拉薩市區(qū)。
1984年9月6日
上午參觀布達拉宮。輝煌雄偉、層次復雜、結構奇持的神殿,有的上面還嵌了許多珠寶,那些高大雄偉的佛像,更令我肅然畏然。特別是千手觀音堂中的七個大銀碗,讓我的眼神久久盯在上面不舍離開。
下午訪大昭市的大昭寺。這是位于拉薩老城區(qū)中心的一座藏傳佛教寺院,距今已有1350年的歷史。它始建于唐貞觀二十一年(647年),是藏王松贊干布為紀念尺尊公主(是迎娶文成公主之前娶的一位尼泊爾公主)而建的,后經(jīng)歷代修繕增建,形成龐大的建筑群。大昭寺在藏傳佛教中擁有至高無上的地位。所以著名的喇嘛尼瑪次仁 說:“去拉薩而沒有到大昭寺就等于沒去過拉薩”。在這里的一座樓上,還見到了松贊干布的塑像。
1984年9月7日
參觀被稱為拉薩頤和園的羅林卡。羅布林卡,藏語的意思是“寶貝公園”。傳說最初它是七世達賴晚年沐浴泉水治病的休息室。以后經(jīng)各世達賴擴成規(guī)模宏大的園林。全部園林分兩個部分:東面是羅布林卡,西面是金色林卡,建筑主要是由格桑頗章、金色頗章、達旦明久頗章三座宮殿組成,共,為林卡俗稱拉薩的頤和園,有房374間,面積達36萬平方米,為林卡俗稱拉薩的頤和園,。它是歷代喇嘛的夏宮。每當夏日來臨,達賴喇嘛便從布達拉宮轉移到羅布林卡辦公。現(xiàn)在,為林卡俗稱拉薩的頤和園,是人民公園。
1984年9月10日
在拉薩逗留了三天,今天是中秋佳節(jié),也是我告別拉薩的一天。
凌晨三點就起床,三點五十九分出發(fā),五點四十五分在迷茫的晨光中見到雅魯藏布江。六點到達拉薩貢噶機場。十點十三分起飛。在飛機上見到的雅魯藏布江,只是一道寬大的沙灘,上面擺著一條黃綠色的緞帶。飛機從群山側掠過,靠峰巔極近,確有與云霧齊飛之感。云霧變幻無窮,一會如同棉絮堆成的海洋,飛機像在棉絮上滑行,有一種輕軟的感覺。一會穿過厚厚的云層,機身有輕微的簸動。讓人感到佳節(jié)意味的是,空姐們熱情地為大家分發(fā)了月餅,領略了空中過節(jié)的情趣。
十一點五十分,飛機在成都雙流機場著陸。
昆侖山雪峰五
雪地雪山
陽光下的雪峰二
沱沱河大橋
青藏公路上的車隊
措那湖四
冰天雪地
阿里草地
拉昂錯
普蘭的田野
普蘭路邊的羊群
阿里的荒原
拉薩街景
布達拉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