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兒時殺年豬的美好回憶,豬身上有兩樣獨特東西的獨特吃法不可不提。 其一是豬脾的吃法。
豬脾是豬身上一個很不起眼的小內(nèi)臟,武岡話里叫"胰挑",大概是其伸展開來的形狀,好似一挑新月一樣。用來做菜,沒有高超的廚藝,是很難做出美味的。 兒時我們殺年豬后就要煎豬油,煎豬油時將胰挑切成小塊,待豬油煎到一定火候,下油鍋同煎,豬油煎好了,胰挑也就煎燥了,與油渣一同起出來,稍加一點細鹽末拌一下,趁熱用手掂起就食,既有豬油的芳香,又有豬肉的清香,實是一道不可多得的美食。
前幾天元旦節(jié)時,我岳父家大舅哥照例請我夫妻吃飯。大舅哥是圈子里有名的吃貨大廚,名副其實的美食家,其廚藝人稱"邵陽第七,武岡第一",當(dāng)然雖屬玩笑,但其手藝確是上乘,每次吃我吃飯,餐桌上總有一兩個驚喜與我。這次也不例外,一道"青椒燜油炸豬脾",令我吃得手不停箸,留連忘返,好像又有了兒時殺年豬煎豬油吃油炸豬脾的感覺。
另一種東西的吃法則有點羞于啟齒,但又忍不住想提,那就是豬的陽物的吃法,這確實是登不了大雅之堂的,但由于其吃法較為獨到別致,我這里還是想說道說道一下。 
就是這見不得人的小東西,未成年人和女性慎視! 公豬,即使是閹割了的公豬,身上都會有一根長長的排污的管子,殺年豬時,屠戶師傅在剔除這根管子時,總會有意地附上一大塊豬肉在上面,割下后交到我手上,指導(dǎo)我如何處理如何洗干凈,然后找兩張老荷葉用水浸濕舒展開,把這見不得人的東西小心包好,沒有荷葉則找報紙或草紙代替,方法一樣。在剛燒過柴火的灶膛里,小心地扒開,把包好的肉包放進通紅的爐灰中埋上,估計火候差不多了,掏出來,拍去爐灰,撕掉燒焦的荷葉,就著騰騰的熱氣,撒上一點干辣椒粉和細鹽攪拌均勻,一道不可多得的美食就這樣做成了。這可比當(dāng)今小學(xué)生手中的麻辣條環(huán)保綠色營養(yǎng)多了! 小時候的我,確實是太饞了,以至于到了饑不擇食的地步,看到路邊的石頭,都想啃上幾口。所以殺年豬時想方設(shè)法費盡工夫和手腳整這樣的東西吃,在那荒唐年月里,并非荒唐事。 長大后,知道中華美食里有一道傳統(tǒng)燒烤"荷包肉",其做法和原理和我兒時的這一套做法幾乎完全一致,只不過調(diào)料更多,手法更講究一些,不免自鳴得意了好一陣子! 由這“荷包肉”我又聯(lián)想到了荷包蛋,我至今仍然弄不清楚,小時候母親用來犒勞我,現(xiàn)在我仍然不時還會吃到的這小玩意兒,跟荷葉,到底有什么關(guān)系?難道就和這“荷包肉”一樣,也承載著童年的滄桑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