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薯是番薯的別稱。武岡家鄉(xiāng)從山坡地到菜園,到田間,到處都有種植。它產量大,營養(yǎng)成份高,是輔食作物里主要的一種。
武岡老城區(qū)三、四牌路兩處地方,一年四季都有烤紅薯賣。老遠老遠地,就聞到一股香味兒,熟悉不過的香味兒,令人垂涎欲滴的香味兒,由不得你的腳步不向那個賣烤紅薯的大鐵桶處移動……走近賣烤紅薯的地方,急急地從口袋里掏出幾元錢來。烤紅薯遞到手里,暖暖的,軟軟的,香噴噴的。輕輕地剝開薯皮,露出黃燦燦的、裹著蜜一樣甜汁的薯瓤來,咬一口,滿嘴都是香甜,一直甜到你心底。
紅薯作火鍋料也非常不錯。將去皮的紅薯切成薄片,放入滾開的火鍋里。不要煮得太熟,太熟了易爛。剛好熟吧,夾一片送入嘴里,熱乎乎的,粉嫩粉嫩的,紅薯的香甜味兒和著火鍋的麻辣味兒,一瞬間讓你舌頭的每一個味蕾都張揚開來,美好的感覺傳遍全身……
也可以制作成特色美味。 先是選料,南瓜紅薯最宜,塊兒不大、長個兒的尤佳。將它們洗凈,削皮,然后煮熟。熟的程度很有講究,生了不行,過熟更不行。待熟薯冷卻后,用刀將它們切成一瓣一瓣的,均勻地擺放在竹制的米篩里。最后一道程序是曬和露。將盛滿薯瓣的米篩放置高處,日曬夜露。一個星期左右,原本普普通通的薯瓣就變成了美味的特色小吃了。看上去,金條兒似的,秀色半透;捏在手里,粘粘的,軟軟的;送進嘴里,又香又甜,還有一股子嚼勁。
……
食物匱乏年代,紅薯成了救命食物,伴隨不少人家度過饑荒。那年月,主食是它,輔食是它,飯是它,菜還是它。
上高中的時候,我十四、五歲。每到星期天,就跟著大人們去鄰縣城步挑腳擔,掙些辛苦錢補貼家用。天還沒亮,母親就煮熟一鍋紅薯。吃幾個入肚,懷里再揣上幾個,便急匆匆地上路……待到挑著腳擔往回走,到了威溪白沙一帶,已是下午五點左右。越臨近坐船的地方,越覺得擔子沉。肩膀壓得生痛,冷汗一個勁地往外冒,肚子里嘰哩咕嚕地唱空城計。這時候,放下腳擔歇一歇,從懷里掏出紅薯來。這時候的紅薯啊,簡直就是人世間最最美好的食物了!
免責聲明: 本文內容來源于王忠義 ,不代表本平臺的觀點和立場。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注冊用戶自發(fā)貢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武岡人網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不擁有其著作權,亦不承擔相應法律責任。如果您發(fā)現(xiàn)本站中有涉嫌抄襲的內容,請通過郵箱(admin@4305.cn)進行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