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螳舞樂
武岡城周邊的人把螳螂叫作“螳舞樂”,其俗名的由來估計與螳螂善舞蹈有關。小孩子們特別喜歡螳舞樂,因其獨特的身形,走路跳舞都十分好看。我未開蒙讀書以前,與小伙伴玩得最多的就是捉金轟轟與螳舞樂。金轟轟是夏天的玉米地里最多,古銅色的鎧甲,飛起來發(fā)出轟轟的聲響。螳舞樂的玩法不一樣,主要看它跳舞,還有就是打架。
草叢里螳舞樂比較多,天氣好了,溫度上來了,螳舞樂就出來活動了,天氣一冷就消失。抓到螳舞樂,用絲線綁住它的一條腿,拴在手里,用一根雞毛挑逗它,它就會昂起身子不停地擺動,像一個舞蹈演員,十分靈活。它的前腿特別敏捷,有帶鉤的刺,扎在手上是有感覺的。不過我們都不怕它,因為它是無毒的,很安全。看螳舞樂打架,是無聊的時候最有趣的消遣。小伙伴們抓了螳舞樂,就喜歡比個頭,比腰身,看誰的大,誰的漂亮。有趣的是比誰的力氣大,爪子鋒利。于是就擺在石板上對峙,用雞毛挑撥。不一會,不耐煩的螳舞樂以為是對方惹怒自己,便開干起來。它們手長腳長,一個勁地支起后退,兩個前腿與對方架起來,要么就側翻在地,要么就是后腿支不住仰后倒地。螳舞樂是很倔強的小東西,很不服輸,倒了會慢慢爬起來再干,直到精疲力盡為止。
罩 雞
罩雞這個名字很俗,其實它就是蝗蟲。小時候對罩雞沒有好感,聽大人們說罩雞是害蟲,盡管無毒,但是一旦聚集成群,破壞起莊稼來是十分恐怖的。歷史上有“三災”,除了旱災、水災,就是蝗災了,也就是罩雞惹的禍。我的爺爺說過,武岡州從沒有嚴重的旱災、水災的記載,但是有過破壞力較大的蝗災。
罩雞無毒,這是我們不太痛恨它的原因。加之,鴨子、雞特別喜歡吃罩雞,稻子收割之后,養(yǎng)鴨大戶就把鴨群趕到田壟里吃蟲子。鴨子吃了罩雞特別長肉,因為炸雞的身體蛋白質含量極高。小時候放牛,伙伴們就在山腳下烤罩雞,特別的香,味道非常好的。當罩雞烤得焦黃蹦脆的時候,吃在口里的感覺很爽。那個時候,我們再也不會對罩雞心懷厭惡了,而是充滿了好感。
飛 哈
武岡人把蝴蝶叫作飛哈,這個俗名幾乎不可考證。飛哈的種類太多太多,有的飛哈是特別漂亮的,五彩斑斕,有的卻讓人深感惡心。小時候我們喜歡那種顏色艷麗的飛哈。瓜藤上落著飛哈,伙伴們就想著辦法抓到它。悄悄靠近瓜藤,用一個塑料袋子蒙住它,飛哈的智商可能很低,它總是向上飛的,正好飛到袋子里。大人們說不要抓飛哈,它長得漂亮,但是你們不知道它是什么變來的。我們好奇,就問究竟是什么變得的呢。當我們得知飛哈是蟲子變來的,就不敢輕易抓它了。來了大而漂亮的飛哈,只會靠近去觀看,不敢觸碰。
鹽老鼠
鹽老鼠,學名叫蝙蝠,一種黑黑的怪怪的小東西,翼展寬闊,據說牙齒很厲害,傷了人是不輕松的。以前人們對它的認識不足,抓到鹽老鼠就拿竹簽子簽著做燒烤,據說現在的非洲人還喜歡烤鹽老鼠吃。因為“蝠”與“?!蓖簦糯袊税邀}老鼠當做吉祥物刻在器物上做裝飾圖案,有的印在衣服上,有的人家把蝙蝠圖案安裝在窗欞上。病毒學家在鹽老鼠身上發(fā)現了幾十種病毒,有人說薩斯病毒,新冠病毒就是鹽老鼠身上的。鹽老鼠的叫聲很不好聽,夜晚聽到它難聽刺耳的聲音,都會懷疑有鬼。
苦骨頭
貓頭鷹,武岡人俗稱“苦骨頭”,它的叫聲疑似“咕咕,苦啊”,因此得名。貓頭鷹本是有益的鳥,它與草原上那種翼展龐大的猛禽不一樣,至少貓頭鷹不傷人,它捉老鼠,捉蛇,抓吃稻谷的山雀,是維護農人莊稼的朋友。因為叫聲不雅,其名為“苦骨頭”,所以,民間對它是很忌諱的,認為它是不詳之鳥。誰家辦喜事,早上聞到“咕咕,苦啊”的叫聲,心里怎么不咯噔一下呢?
貓頭鷹在古代又叫“鵩鳥”,言其不祥由來已久。一天黃昏,一只鵩鳥飛進了賈誼的住房,謫居長沙的賈誼本就心情抑郁,現有不詳鳥進宅,便自以為壽命不長,遂作《鵩鳥賦》。后來長沙王吳著落馬摔傷了,賈誼覺得自己未盡到勸告之責,益發(fā)傷感,不久就離開了人世。蛾公叉武岡人把蜈蚣叫作
“蛾公叉”
蜈蚣的頭上兩根須,與飛蛾頭上的兩根須一樣,似乎這就是其俗名的由來。蛾公叉是有劇毒的,它與蛇、蝎、壁虎、蟾蜍并稱為“五毒”。不是所有的蛇都有毒,但是蜈蚣無一例外的都是有毒的。蛾公叉有毒,用生石灰水浸泡,再用蜂蜜在熱鍋里炒制之后,它就是治療風濕病、癲癇病、無名腫毒的良藥?,F在人工繁殖的蛾公叉,也能賣個好價錢。
免責聲明: 本文內容來源于紅樓一癡 ,不代表本平臺的觀點和立場。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注冊用戶自發(fā)貢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武岡人網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不擁有其著作權,亦不承擔相應法律責任。如果您發(fā)現本站中有涉嫌抄襲的內容,請通過郵箱(admin@4305.cn)進行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