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岡人過年之前還有一個較為重要的節(jié)日不得不說一說,即臘月二十四日祭灶王菩薩,民間俗稱過小年.
北方大都是臘月二十三日晚上過小年,我們南方人則是臘月二十四日過小年,我也弄不清楚這一夜之差的原因是什么?就好像過年一樣,大部分地區(qū)都是大年初一起才稱過年,而我們這一帶卻從大年三十除夕夜起就稱過年了,也是相差一夜.小年之后,大街小巷張燈結(jié)彩,真的就是過年的氛圍了.
據(jù)說小年這天是灶王菩薩上天言事的日子.灶王菩薩在人間辛苦工作一年后,年末要上天庭向玉皇大帝匯報工作和擬出來年的工作計劃,就好像現(xiàn)在國家工作人員毎到年末都要作述職報告,交工作總結(jié)一樣,然后再在大年三十晚上帶著來年的工作計劃重回人間,重啟周而復始的一年,這整個工作流程正好是七天.你不得不佩服先人們的智慧:年終述職,年終總結(jié),工作計劃,一周的流程,一切無不與當今的工作制度驚人地相合!
過小年的習俗大致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內(nèi)容.
習俗一是祭神.主要是祭灶神和社神(即土地神),具體內(nèi)容可以參見魯迅先生的<<社戲>>這篇文章,<<社戲>>里描寫的祭神儀式與我們這一帶祭灶神儀式大體差不多:焚香燒紙鳴炮;豬頭雞肉糖果;女人不許近身......稍為有點不同的是,我們這里祭灶神,必定有魚,并且一般人家在剖活魚時,會剁兩條魚尾巴下來,再將兩條濕淋淋的魚尾巴兩兩相對接連起來,粘在灶臺上,取"連連有魚"之諧音"連年有余"之意.待到魚尾巴干后,就會牢牢地粘在灶臺上,不到來年的小年這天去主動揭下它,是不會掉下來的,這可真的是名副其實的"連年有魚(余)"了.
習俗二是"掃塵".也就是將家里所有的垃圾灰塵清除干凈,掃地出門.
據(jù)說這"掃塵"實是"掃陳"(掃塵與掃陳在南方方言里諧音),而"掃陳"之來歷,則有多種解釋.一般的理解是這個"陳"是"陳年舊物"之陳,也就是家中不需要的需掃除清理的破舊之物.
此外還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說是源于紀念隋煬帝掃滅南陳陳叔寶政權(quán),統(tǒng)一天下這一事件.如此說來,這"掃陳"的歷史就頗為悠久了,比后蜀孟昶的"春聯(lián)"歷史還要早上幾百年.但我想這個說法不太靠譜,因為隋煬帝是歷史上有名的大惡人,名聲臭得很,后世(尤其是唐朝)不可能這樣來紀念他.當然也不能完全排除這種可能,畢竟春節(jié)時門上貼的門神秦叔寶和尉遲恭就是與他有點歷史瓜葛的.
另一種說法則是指元末農(nóng)民戰(zhàn)爭中,紀念朱元璋戰(zhàn)勝掃平陳友諒這一事件.我想這個說法倒大有可能,因為陳友諒是湖北人,兩湖一帶是其根據(jù)地或老巢,至今在我們大邵陽一帶,仍然流傳著不少有關(guān)陳友諒的傳說和故事,其與我們省府長沙也大有淵源.據(jù)野史記載,陳氏覆滅后,有一小妾,已有孕在身,因貌美被洪武爺看中納為妃子,生子名梓,居洪武爺八皇子之列,封國長沙,為潭王.潭王梓者,非老朱之功也,實老陳之力也,洪武爺不過是白揀了一個大寶貝而不自知也.潭王梓年長之后就封長沙,臨行辭母,母告以身世,秘囑毋忘父恨家仇,梓飲泣悲淚受命而去.無奈力不從心,復仇無望,憂郁成疾,乃縱火焚宮,與愛妃于氏共葬火海.其母聞之,憂憤成疾,未幾亦亡.此事經(jīng)歷史學家蔡東藩考證,證為信史.由此可見,湖湘大地還是有朱陳故事的.
習俗三就是貼春聯(lián).從小年這天起,人們就開始貼春聯(lián)了,這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過年文化中最具華夏文化特色的活動.據(jù)說最早的春聯(lián),是后蜀孟昶寫的"新年納余慶,佳節(jié)號長春",如此說來,春聯(lián)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了.
春聯(lián)多為敬仰和祈福之語,主題鮮明,突出特色.如天地神:"天恩深似海,地德重如山";土地神:"土能生萬物,地可納千祥";財神:"天上財源主,人間褔祿神";井神:"井能通四海,家可達三江";生意店門口則貼上諸如:"生意興隆通四海,財源茂盛達三江"或"喜迎四面客,笑納八方財"之類的春聯(lián).按說春聯(lián)是對聯(lián)的一種,應成雙成對才是,但春聯(lián)里有一種獨特的形式,是不能稱為對聯(lián)的,只能叫做"獨聯(lián)".這就是小年這一天在一些特定場所所貼的春聯(lián),如爐火上:"旺氣沖天";門后面:"出門見喜";門正面:"動步生財";院子內(nèi):"滿院生金";樹上:"根深葉茂";糧倉:"五谷豐登";豬圈:"六畜興旺";有些人家甚至連茅房也貼上:"黃金萬兩"這樣的春聯(lián),頗有"人家視金錢為糞土,我家卻視糞土為金錢"的農(nóng)家習氣(現(xiàn)在強調(diào)環(huán)保了,我覺得這農(nóng)家習氣更是殊為難得).總而言之,都是一些祈春禱福的吉利之語,寄托了主人樸素而又殷切的厚望.
小年這一天是灶王菩薩上天向玉皇大帝匯報主人家過去一年所做的各種好壞善惡行徑,以備玉帝賞罰,因此所有人家都是希望灶王爺能在玉帝面前多作甜言蜜語,少說壞話惡話的,"上天言好事,下地降吉祥",于是,一種中國式的較為純樸的農(nóng)民式的"賄賂"行為便出現(xiàn)了.
過去商品經(jīng)濟不發(fā)達,農(nóng)村里以自給自足的小農(nóng)經(jīng)濟為主,過年時農(nóng)家人很少到市場上去買糖果(實際上也無錢無糖可買),家家戶戶都自己熬制米糖,麥糖,紅薯糖,小年之時,則用糖飴把灶王菩薩的嘴巴糊上,據(jù)說這樣一來,灶王爺在玉皇大帝面前所講的就全是甜言蜜語了,真是佩服先人的想象力!這些糖自然是那些平時難飽口腹的孩子們的心愛之物了.除了糖以外,為了討好這位灶王爺,每戶人家都會盡其所能地弄上一些好吃的供奉給灶王爺:豬頭豬肉是少不了的,雞鴨魚也尋常可見,此外,瓜子花生水果也會一并奉上,反正只要家里備的過年物資,都會拿出來孝敬的.祭神完畢,這些祭神物資也就成了活人們的口腹之物.
有時候,我常常懷疑,先人們創(chuàng)立了這么多的節(jié)日,大都是要用食物來祭神的,神仙實際上又吃不了,最后的結(jié)果還是進了活人的肚子,這是不是古人巧立名目,變著花樣在騙吃騙喝或整吃整喝呢?有時候,我也思索,鄉(xiāng)黨們費盡心思巴結(jié)討好灶王爺,希望灶王爺能夠"上天奏好事,下界保平安",就真的那么有用嗎?不過是一種阿Q式的精神安慰罷了!如此說來,我們這個民族貪污腐敗行賄受賄是有著深厚的文化基因的,因此也就怪不得有那么多的"老虎蒼蠅"高官小吏赴湯滔火也要把這一傳統(tǒng)囯粹"前腐后繼"地發(fā)揚光大了.
但不管怎樣,這畢竟是小民百姓的一種信念,一種希望.信念在,精神就在!希望在,動力就在!只要百姓有精神,有動力,我們這個民族就會綿延不絕地發(fā)展下去,終有一天,必會迎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