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筋草
作者|張曉敏(山西)
認(rèn)識牛筋草,并對這種草的喜愛,有源于一場種菜過程中。今年春天,自己動手把老家的一份菜園整理了一番,弄了一些雞豬牛糞料,運到自家菜園里。買了秋葵種子,秧了茄子、黃瓜、青椒苗,栽種豆角、絲瓜等蔬菜,隔幾天就回去澆水、靜候種子發(fā)芽;看西紅柿、黃瓜開花、結(jié)果,等待采摘蔬菜。可是種菜也有煩惱的,要對付各種各樣的雜草。你看綠油油的、長勢喜人的韭菜中,就有一些雜草,它們長得比韭菜還高,每次割韭菜前都要除草。在眾多惱人的雜草中,有一種草長得很奇特,一團團、一簇簇,它的莖貼地而生,就像人一屁股蹲在地面上,我給它起了一個名副其實的名字——屁股墩兒,有一次我在菜園里除草,對此草就有很深的體會,它的根能牢牢地抓住地面,如八爪魚似的,看似嬌嫩柔弱,實則最倔強了。在菜園里,我蹲下去用右手使勁拔,草一點動靜也沒有,我兩手死死攥住一棵大“屁股墩兒”,卯足了力氣,草稍微有一點松動,我站起來彎腰撅腚,使出吃奶的力氣去,結(jié)果呢,草沒有拔下來,反而一屁股蹲在地上,腰還被閃了,腚摔得很是肉疼。這是我才明白,如果僅憑手上的力氣,很難從土里將它連根拔出。老公笑我不會薅草,還摔了個仰面朝天。我沒有理他,用眼狠狠地瞅了她幾眼,算是對他嘲笑我的警告。老公才不會和我計較,拿著镢頭走到我身邊,對我說:這個草是路邊隨處可見的雜草,用手是拔不出來的,即使用鐵鏟貼著地割斷了莖葉,但是過不了幾天,它就會再一次探出頭了,它的根很深,能牢牢地抓地,需要用镢頭連根刨挖起來,說著就用镢頭刨起一根丟給我看。我索性坐在地上,仔細觀察了牛筋草。牛筋草呈扇形狀,蹲坐在地面上,它的葉子細長,莖稈排列成平整的圓形,在桿端有穗狀花序呈指狀排列著白色米粒大小的花兒;根細而密,莖扁,葉子扁平,暗綠色,莖葉比較有勁道,根緊緊地、深深地扎根于土地,不易被拔出。
我很討厭它和蔬菜爭營養(yǎng)常去拔它,就是細小的草,我用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沒能連根拔起,只是折斷它的莖葉,然后再扔在水泥地上,想讓太陽曬死。所以每次摘菜前,我都要拿著鋤頭對它進行一次“大報復(fù)”,恨不得都斬草除根。只要給它留一點細根,用不了幾天,它嬌小的身軀又冒出來,顏色越發(fā)的青翠。它是越挫越長,而且長勢越發(fā)迅速,草有如此頑強的生命力。由此我想到了唐代詩人白居易寫的《賦得古原草送別》:“野火燒不盡,春風(fēng)吹又生。”

我突然記起小時候,我和父親一起去放牛,在路邊、河溝也看到過這種草。牛在路邊一邊慢悠悠地走著,一邊啃著“屁股墩兒”。我當(dāng)時還疑惑:牛就是一個呆頭呆腦的蠢貨,山坡上有長得一人高的草不好好吃,回家的路上還啃這種貼著地面的草,半天吃不到一口,還在嘴里不停地嚼著。到了秋收季節(jié),父親常常把牛趕在山坡上,把牛韁繩系在郁郁蔥蔥的“屁股墩兒”上。這種草粗壯得如牛筋一樣結(jié)實堅韌,牛就是到處亂跑也拉不動韁繩,牛只能乖乖地留在原地,以繩結(jié)為中心,以繩子長度為半徑在周圍吃草。父親說這種草在我們那里都叫它“老牛拽”。光聽這個名字,就知道它長在田地里,是很難拔出來的。我覺得它的名字可能來源于它的韌性。“老牛拽”它的學(xué)名叫“牛筋草”,它還有千金草、路邊草、鴨腳草、千人踏、蹲到驢、老驢拽、野雞爪、忝仔草、栗仔越等別稱。后來我和父親談起菜地里惱人的“老牛拽”。父親說,這種草是田地里最討人嫌的,它生命力頑強,不管怎樣割它,藥物噴灑,它都能堅強的活下來。在饑荒年代,人們還用它來充饑。它還是一種常見的中藥材,它里面含有豐富的營養(yǎng)和藥效。在山村里,老人們把它當(dāng)成一個寶.在早期農(nóng)村用牛耕地,牛過度出力就會虛脫生病,只有靠牛筋草才可以治病,此刻我才明白,牛為啥喜歡在溝邊啃牛筋草。我查看了《本草綱目》,知牛筋草味甘、性平,具有發(fā)熱發(fā)汗、行血解郁、增長力氣、恢復(fù)元氣的特性。牛筋草還有祛風(fēng)除濕的功效。如果老人有關(guān)節(jié)疼痛的毛病,可以取新鮮的牛筋草,洗干凈切成小段,曬干,然后將牛筋草置于杯中,開水沖,或者放在鍋里煮水喝;如果患有風(fēng)濕等病癥,可以將新鮮的牛筋草洗凈切碎,熬湯,用來洗澡、泡腳,當(dāng)湯只剩三分之一時,便可以飲用;有人悄悄地告訴我,用牛筋草煮雞蛋吃,還治療尿淋淋……牛筋草還是天然的飼料,它的汁液豐富,生命力頑強,??惺澈?,還能快速生長。它還可以曬干切碎,當(dāng)做動物們冬季飼料。牛筋草它的莖韌如牛筋,曾是造紙的原材料。過去人們用它做草鞋,編草帽,手巧的人還編席子,用于乘涼;還可以編織玩具供孩子娛樂;現(xiàn)在人們把它放在水里煮著喝,清清涼涼的;還可以曬干當(dāng)茶葉飲,可以清熱解毒,活血化瘀來治療高血壓。牛筋草有如此多的功效,我對牛筋草有了新的認(rèn)識。對它也不那么憎恨了。只要它不怎么妨礙蔬菜生長,我不再連根拔起,也不拿鋤頭刨了。等下雨或者澆地后,土地變軟后,我用手去薅,能用力拔出根的就拔,一旦斷了莖的,就讓它隨其自然生長吧??匆娋G油油的韭菜中,摻雜著清翠的牛筋草,我有點喜歡它們一起生長了。我扔出去的牛筋草,在糞坑的土堆里又一次成長起來,綠油油的,像極了肥碩的韭菜,這也許是牛筋草為了更好生存的一種方式吧。牛筋草根系發(fā)達,對水土流失有一定的保護作用,現(xiàn)在的綠化帶里也常常栽種牛筋草。它對土壤沒有挑剔,只要有一點點土,他都能頑強的生長出來。墻角的水泥縫里、路邊、溝壑、田邊都會有它的身影,就是我們學(xué)校的泡沫塑料箱里都有它的足跡。“看似無爭心未厭,幽居鄉(xiāng)土愛春深。”我不禁對牛筋草肅然起敬。“農(nóng)村無閑草,用對都是寶?!泵糠N植物都有它保護自己特有的方法吧。它們長在田地里,只因長錯地方,卻年年遭受人和動物的踐踏以及除草劑的誅殺。它深扎根于土地,割不死、踏不死、旱不死、凍不死、燒不死,始終向著陽光努力地生長著,年年發(fā)芽、開花、結(jié)籽。它們不管經(jīng)歷多少苦難,始終以柔韌、仁厚、寬廣的胸懷來接納世間的一切苦難,悲歡堅強地撐起一片天。
張曉敏,女,長治市作協(xié)會員,中小學(xué)一級教師。供職于山西省黎城縣西井中心學(xué)校。投身鄉(xiāng)村教育31年。教學(xué)論文多次榮獲省一、二等獎。喜歡跑步,羽毛球、乒乓球等體育活動。愛好閱讀和寫作,用文字記錄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文章散見于《靜園聽風(fēng)》《邊聽邊寫》《魏源湖畔》等多家平臺。出版有內(nèi)部資料《玉蘭花開》。
免責(zé)聲明: 本文內(nèi)容來源于魏源湖畔 ,不代表本平臺的觀點和立場。
版權(quán)聲明:本文內(nèi)容由注冊用戶自發(fā)貢獻,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武岡人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不擁有其著作權(quán),亦不承擔(dān)相應(yīng)法律責(zé)任。如果您發(fā)現(xiàn)本站中有涉嫌抄襲的內(nèi)容,請通過郵箱(admin@4305.cn)進行舉報,一經(jīng)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quán)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