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邵有個石窩沖 (四)
文:劉新軍
(七)電排
到了八十年代,農(nóng)村家庭承包責任制之后,各家才慢慢有點余糧,青壯年勞力紛紛下廣東走深圳,給家庭的經(jīng)濟帶來了好轉。但是靠天吃飯的自然條件,仍無法改變,但石窩沖的人民不甘落后,要與天斗,在1989年,市社教工作隊駐進了武邵村,趁此機會,石窩沖人窮則思變,修電排。于是向上爭取資金,各自籌款,每人出資200元。全部一起共集到資金100多萬元,聯(lián)合鄰村木塘村部分組一起從資江河引水來石窩沖。
那時村民全動手,出錢出力,不分晝夜,苦戰(zhàn)半年,一條近5公里的標準水渠蜿蜒在半山腰,從大寨垴俯視甚為壯觀。200千瓦的抽水機,讓資水爬上了揚程80米的山腰,綿綿不斷地流向了石窩沖的每一丘田每一塊土。那真是甘露。
當時修電排時,那電動機是20多個人抬到河邊的,那上千根口經(jīng)40厘米的鐵管也要10多個人一起一根根抬上山腰。修渠的水泥青石河沙紅磚,都是用肩膀挑上山腰的。電排修好后,每逢天旱,電機一響,渠水不斷,每年都是豐收年。
可惜得很,隨著經(jīng)濟不斷發(fā)展,農(nóng)村勞力短缺,雙季稻改為單季稻,電排的作用就越來越小了,年復一年,長年不用長年不管,抽水機被銹吃死,那曾壯觀的水渠躺在雜草叢生中,在山腰上哭泣。
(八)石窩沖市場
1999年,在村委的努力下,在石窩沖建成了武邵農(nóng)貿(mào)市場,占地2畝,逢陽歷2、7趕集,每五天一場,為周邊十多個村莊的老百姓購物賣農(nóng)產(chǎn)品提供了方便。每當趕集日,做生意的商販們清早就從各地趕到集市,找好鋪位,支起晴雨大傘,擺好各農(nóng)家人需的生活日用品、衣服、水果、蔬菜、豬肉、活魚、雞鴨等等,縣城農(nóng)貿(mào)市場有的這里都有。

石窩沖的小城鎮(zhèn)建設也飛速發(fā)展,由村里統(tǒng)一規(guī)劃,沿320國道兩旁的自建房整齊化一,高度一致,都是商業(yè)門面。石窩沖的村民就開始做點小生意,如今:小型超市有四家,賣建材的有七八家,家具廠一家,鋸木場一家,郵政代辦一家,電費代收一家,汽車維修一家,水電安裝維修五家,防盜網(wǎng)鋁合金門窗制作六家,村民的日用品購買基本不要出門,在石窩沖就能購到。農(nóng)家樂山莊四家,為縣城喜歡吃土雞土鴨市民提供了方便。正如人稱,這里是石窩沖街上。
(九)自來水
石窩沖缺水。大寨垴的山脈,在石窩沖僅噴出三口水井,現(xiàn)存兩口水井。一口井在南沖院子,這井口有幅對聯(lián):昔日泥巴井,今日清水泉。橫批:汗水流芳。是退休教師劉紹權老師書寫的。一口井在石窩沖院子后面,村民用青條石砌成一口方井,井里的青苔青悠,小蝦翻滾。盡管是泥巴井,但井水清澈,沽沽而出,源源不斷,養(yǎng)育著一代又一代石窩沖人。

相傳,還有一口井在石窩沖院子中心,用條石砌成的四方井,從井口水面到地上有四十八級臺階,用青石砌成。井口的旁邊有一塊大白石頭,3米見方。這口井水冬暖夏涼,四季清澈,就是下暴雨井水也不渾濁。后因院子擴大,這井被污染了,自已不冒水了。那塊大白石頭也被埋在院子中間的某個地方。
石窩沖水利條件差,莊稼靠天靠山塘水庫的水澆灌。飲用水只靠這三口水井,在沒有自來水和地下壓水井之前,每到早晨和傍晚,這井邊排起了挑水的長龍陣,甚為壯觀。由于自然環(huán)境破壞嚴重,井水也不同程度污染。喝上自來水已是石窩沖幾代人的夢想。
1984年,石窩沖人在大寨垴山腰打了一口井,冒出了一線拇指粗的水源,清澈甘甜。村民一起努力在山腰砌建了一座100立方的大水池,各家各戶接上了自來水管,正式用自來水,每天早晚各放一次水,各家各戶把所有能裝水的器具都裝滿水,備一天用水。那時不用去井里挑水了,石窩沖人心里也很滿足。其它院子的人都羨慕石窩沖人,石窩沖的男青年都能找到好媳婦,這自來水是幫了大忙的。
后來這自來水枯涸了,那大水池荒廢了。村民各家就打起了壓水井,沒打井的又去水井挑水了。現(xiàn)在城市現(xiàn)代家電進入了農(nóng)村各家各戶,沒自來水真的不方便,沒有生活質量。2016年,石窩沖村民與周邊幾個村合資,共投資500萬元在狐貍島周邊建起一家高標準自來水廠,這個時候,石窩沖人才正式用上了自來水,但這自來水質量不好,雨天是含泥巴太高,村民不太滿意。2019年,縣城自來水延伸到了武邵村,石窩沖人才真正喝上了干凈的自來水,再也不用喝泥巴水了。
(十)3路公交車站
要想富快修路。
石窩沖解放前就有路了,320國道就從這里過。320國道在抗日戰(zhàn)爭時就修了毛坯路,車輛一過灰塵漫天。傳說解放后有一天,某中央同志到南山牧場考察,乘車路過這里,身上落上了一層灰心里不舒就指示湖南有關部盡快鋪上瀝青,那一年320國道換妝為柏油馬路,后來不斷擴寬且變成了水泥路,現(xiàn)在己建成炒沙路。

隨著路的變化石窩沖也在變化??h城公交車最早下城郊開到付家渡,后又延伸到井塘,再延伸到石窩沖。曾經(jīng)3路公交車終點站設在石窩沖,為石窩沖的經(jīng)濟發(fā)展迎來新的發(fā)展機遇。
終點站處的幾戶村民主動提供空坪用于公共汽車??可峡?,為了方便過路乘客等車休息,村民還購置坐椅,布置棋牌室供等車的人們娛樂。石窩沖的人流量日益增多,坐長途大巴的,中巴的都到這轉乘公交車進城,橫板橋鎮(zhèn)田心村還專門開通了一線田心至石窩沖新農(nóng)村客運專線,共四輛車,直接走金星村到田心,比走橫板橋縮短一半路程。3路公交車大大提升了石窩沖的知名度。公交車前后擋風玻璃貼著東站一一石窩沖。每當看到她,石窩沖人倍感親切,這是到家鄉(xiāng)去的車,就像他鄉(xiāng)遇故人一樣。
每當向別人介紹是武邵村的人,好多人不知道,說是石窩沖的,別人馬上就知道了是3路車終點站的。整個隆回大部分人都知道石窩沖,因為3路車還經(jīng)過西總站,北面鄉(xiāng)鎮(zhèn)的人都從這里路過。3路公交車12分鐘一趟,出門更為方便。如今,3路車終點站延伸到了803考場和橫板橋鎮(zhèn)上,為隆回西的發(fā)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作者簡介:劉新軍,筆名新君,湖南隆回南岳廟鎮(zhèn)原沙子坪石窩沖人。高中就讀于隆回十中,隆回縣東興中學語文骨干教師,多次被評為隆回縣優(yōu)秀教師、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喜歡讀書與寫作。在《小天使報》、《邵陽日報》、網(wǎng)絡平臺發(fā)表作品3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