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邵縣,寶慶邵陽地區(qū)最年輕的縣,也是中國有色金屬之鄉(xiāng)。據《新邵縣志》記載,新邵縣在1982年的時候就有264個姓,綜合對比來看,新邵人口姓氏結構是非常豐富多彩的,其中劉姓、李姓、周姓、陳姓、何姓、謝姓、黃姓和孫姓是人口過2萬以上的大姓,其他各姓氏的人口也不在少數。今天,筆者就給大家梳理一下我們新邵縣境內的28個主要姓氏的源流情況,內容大部分是來自各姓氏的族譜記錄,當然也歡迎大家補充和雅正。


周姓
周姓在新邵境內的先祖是 正叔,宋神宗熙寧年間(1068年到1077年間)由江西吉安府遷到新化,其孫 受楚,明朝初年的時候遷入現在新邵境內的小溪、時容。
蔣姓
岱水蔣氏,其先 仲男,后唐莊宗同光二年(924年)從江西泰和遷入新化大陽鄉(xiāng)九都洪溪,其孫明,遷徙支岱水。
陳姓
風井陳氏,其先伯萬,后唐莊宗同光二年由江西吉州遷到邵州橫陽山,居鵝塘。伯萬二十二世孫 榮卿,遷潮源村風井。伯萬 二十四世孫 泰清 ,自新化遷到邵陽縣平安一都瓜塘,子 汝華,定居陳家坊。
石姓
宋太祖建隆年間(960-962),其先祖 百三,從江西泰和千秋鄉(xiāng)遷徙到邵陽三溪鄉(xiāng)茶園山。
李姓
龍溪村李氏,其先 嗣松,江西泰和長豐人,宋朝的時候遷到新化大平,其七世孫名 添奇,居龍溪,其后立戶名 李源通。元朝泰定四年(1327),其祖 千魁,自江西吉水縣遷到邵龍溪鋪,元順帝至正中(1341-1368)長子名仁遷東陂沖,其后海清遷白水洞,次子名試遷并田。
張姓
筱溪張氏,其先祖通義,宋神宗熙寧年間(1068-1077)始居新化麻溪,第十代德文,居筱溪,第十三代文禮居岱東村。渡頭橋張氏,其先名興通,元朝從新化大陽鄉(xiāng)遷到邵陽三溪六都,生寬甫,居富陽一都渡頭橋。
鐘姓
洪溪鐘氏,先祖妙選,宋哲宗元祐年間(1086-1094)由豫章遷潭州,其孫道德于宋末由潭州遷新化青石街,道德子炳祿遷時榮橋,再遷洪溪鐘家沖。雀塘鐘氏,祖先宗穎,江西萍鄉(xiāng)人。宗穎生祖庫,祖庫于明洪武(1368-1398)遷到邵陽,次子萬二,居梅子嶺,次萬四,居雀塘鋪。
謝姓
坪上謝氏,先祖惟興,于南宋高宗紹興年間(1131-1162)從江西吉安遷入寶慶,傳十一世至通、經兄弟,于元順帝至正年間(1352)遷梅城坪上。新田鋪謝氏,其祖先近道、健道,安福人,明朝世宗嘉靖年間(1522-1566)徙邵陽縣北鄉(xiāng)新田鋪。
蕭姓
其先一菊,宋末由江西大和遷到隆回,九子各自卜居,七子后裔孟榮居白鹿煙竹。
楊姓
留里楊氏,其先祖浩,江西泰和人,元初在寶慶做官,初居關東外楊公腦,繼徙東鄉(xiāng)富陽二都留里沖。
范姓
洪廟范氏,先祖天貢,福建羅源人,元成宗大德三年(1299)官邵陽縣尹。仁宗皇慶二年(1313)卒于任。子愛賢,以舉人官永州通判,解組守墓,因家于邵。
夏姓
棠溪村夏氏,其先開希,江西吉安廬陵人,元至正中(1341-1368)遷縣北鄉(xiāng)棠溪奶奈街。
孫姓
先祖邦達,元順帝至正十二年(1352)從江西吉安遷入湖廣邵陽沙子田。
唐姓
巨口鋪唐氏,其先祖隆道,江西吉安廬陵人。元末官寶慶路總管,第四代孫名興,遷邵陽巨口鋪。
姚姓
新田鋪姚氏,其先祖名芝,元代為吳縣令,由能聲,升御史。其子義昌,始居邵陽新田鋪。留田姚氏,其祖先名榮,上蔡人,明初以戰(zhàn)功,授汝衛(wèi)指揮同知,子貴襲職,遷寶慶衛(wèi)。
劉姓
漁溪劉氏,其祖必超,明太祖洪武中(1368-1398)始居西坪一都漁溪村。陂丁劉氏,其祖先粹者,明孝宗弘治八年(1495)攜子自江西吉安廬陵縣丁陂村遷到邵陽縣東鄉(xiāng)三溪里陂丁村。小灘村劉氏,其先名秉良,江西安福人,明神宗萬歷間(1573-1620)遷新化小南山小灘村。
回族張姓
烏龜壩張氏,始祖璞羅德公,北京順天府通州三河縣牛角灣村人,璞羅德原系回教經名。明初賜姓張、洪武元年(1368),璞羅德公授寶慶衛(wèi)指揮,從牛角灣遷邵陽張家沖,明神宗萬歷年間(1573-1620),張姓第八派張征敏之次子張廷義,從張家沖遷至烏龜壩。東江張氏,清光緒十九年(1893),張仁府率全家8人,從鴨婆田(現在邵東境內)遷到李古塘(現在壕塘鄉(xiāng)東江)種田。光裕堂張氏,抗日期間(1944-1945)從邵陽城郊桂花渡遷至栗了田,1950年土改時再遷到光裕堂。
回族馬姓
陳家橋馬氏,先世為通州泰興人,始祖馬成南,于元亡后掛冠隱于寶慶。明太祖洪武年間(1368),其孫馬之贊軍功授百戶爵世襲,故稱“金陵馬氏”、“百戶馬氏”。陳家橋、長沖鋪的馬氏回民,均系馬成南后裔。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馬紹材從云水鋪遷到陳家橋戴家沖。壕塘鄉(xiāng)東江馬氏,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從水井頭遷入東江,種清真寺公田。光裕堂馬氏,民國時期,從馬家壟遷徙而來。
回族海姓
海氏始遷祖盟石,北平府順義縣人,明朝洪武二年(1369)授寶慶衛(wèi)指揮,世居寶慶。長沖鋪下新村梅姓回民,系盟石公子海馨后裔,民國21年(1932)從邵陽縣銀仙橋遷此。
回族蘇姓
壕塘東江村蘇姓,始遷祖蘇通隸寶慶衛(wèi)。洪武元年(1368)從北京遷寶慶。清末,蘇景卿率全家8人,從九龍嶺遷至東江種田。

更多關于我們新邵縣境內的姓氏源流的記錄,建議大家找筆者分享一下《新邵縣志》。筆者收藏的這版電子版的《新邵縣志》是新中國成立以后由新邵縣官方于1994年出版的第一版《新邵縣志》,里面收集和整理了許多珍貴的歷史素材和各種統(tǒng)計圖表?!缎律劭h志》是大家了解新邵縣當地歷史沿革、風俗文化以及我們新邵人性格特點的百科全書,對新邵縣歷史感興趣的朋友很值得仔細閱讀。

筆者有《新邵縣志》可以分享給大家
鄧姓:茅坪鄧氏,其祖天俊,江西吉州泰和人,明洪武二年遷楚,洪武三年(1370)遷邵東七眼井富塘角里。次子原惠從七眼井并徙居邵北茅坪塘口。田心鄧氏,其祖伯萬,江西吉州泰和人,七世孫志湖,從新化梅山洞徙居田心。
黃姓:柏樹黃姓,其先祖才清(宋 黃庭堅 后裔),明初自江西分宜縣遷邵陽北鄉(xiāng)西平都柏樹園。巨口鋪黃氏,其祖先伯溢,江西廬陵人,明初遷邵陽北鄉(xiāng)巨口鋪。九頭巖黃姓,其先名才一,江西泰和人,明初官武岡守備,徙邵陽隆回都磨石隘,其孫顯容,居九頭巖。
曾姓:其先祖放熹,江西廬陵人,明初徙田家灣。孫興隆,居四平一都田心。大灘曾姓,江西廬陵人思義,明初遷徙到新寧里大灘。
何姓:嚴塘何姓,其先祖舒敬,江蘇淮安人。孫必宗,字原善,明初官寶慶府學教授,家于西平一都嚴塘。坳頭嶺何氏,其先祖名幼者,江西泰和縣鵝江圳上人,明太祖洪武時(1368-1398)遷邵陽縣北田家渡,定居小廟頭、灣田、坳頭嶺。
羅姓:田心村羅氏,其先祖道賢,江西廬陵人,明初遷邵陽縣東鄉(xiāng)大樹下。道賢子邦富,編西平一都三甲。西平羅氏,其先祖文質,江西豐城人,明弘治間(1488-1505)遷邵陽西平鄉(xiāng)。老虎坳羅氏,其祖先先聰,自湘鄉(xiāng)遷邵陽麻田,后遷邵陽老虎坳。
王姓:北路王氏,其先祖文瑞,江西安福人,明代遷邵。孫大杰、大任,大杰居北鄉(xiāng)上三溪。大任遷居縣城北鐘樓邊,子縣學生承賢,遷隆回一都,次子遷小水廟,后世遷白蓮江。
厲姓:其先祖名紫孫,始居新化龍溪,其子應塘,明成祖永樂十二年(1414)居永寧三都栗坪鵝塘灣。
朱姓:祖先名淇,江西廬陵人。其孫復紹,明武宗正德中(1506-1521)徙邵陽富陽鄉(xiāng)。
譚姓:龍源譚氏,其先名昌龍,始居新化,其七世孫名勝居龍源。
馬姓:其先祖名進才,始居邵陽西平鄉(xiāng)白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