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天福地就是地上的仙山,它包括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和七十二福地,構(gòu)成道教地上仙境的主體部分。除此之外,道教徒還崇拜五鎮(zhèn)海瀆、三十六靖廬、二十四治等,中國(guó)五岳則包括在洞天之內(nèi)。
洞天福地多系實(shí)指。歷代道士多往其間建宮立觀,精勤修行,留下不少人文景觀、歷史文物和神話傳說(shuō)。
十大洞天
《天地宮府圖》云:“十大洞天者,處大地名山之間,是上天遣群仙統(tǒng)治之所?!睎|晉道經(jīng)《道跡經(jīng)》(編集東晉上清派“仙人本業(yè)”,實(shí)為《真誥》別本)臚列十大山洞及與此相應(yīng)的十大洞天,后為唐司馬承禎《上清天地宮府圖經(jīng)》和杜光庭《洞天福地岳瀆名山記》等道書所據(jù)。它們是:
第一,王屋山洞,號(hào)“小有清虛天”。在王屋縣(今山西垣曲、陽(yáng)城和河南濟(jì)源等縣之間);
第二,委羽山洞,號(hào)“大有空明天”(“空”,一作“虛”)。在黃巖縣(今屬浙江);
第三,西城山洞,號(hào)“太玄總真天”。未詳所在,陶弘景《登真隱訣》疑在終南太一山,杜光庭云在蜀州;
第四,西玄山洞,號(hào)“三玄極真天”。亦莫知其所在。杜光庭云在金州;
第五,青城山洞,號(hào)“寶仙九室天”。在青城縣(今四川都江堰市);
第六,赤城山洞,號(hào)“上玉清平山”(《天地宮府圖》作“上清玉平之洞天)。在唐興縣(今浙江天臺(tái));
第七,羅浮山洞天,號(hào)“朱明耀真天”(“耀”,一作“輝”)。在博羅縣(今屬?gòu)V東);
第八,句曲山洞,號(hào)“金壇華陽(yáng)天”。在句容縣(今屬江蘇);系上清道壇,茅山宗本山;
第九,林屋山洞,號(hào)“左神幽虛天”(《天地宮府圖》作“龍神幽虛之洞天”)。在洞庭湖口,而杜光庭則稱在蘇州吳縣(今屬江蘇);
第十,括蒼山洞,號(hào)“成德隱玄天”。在樂(lè)安縣(今浙江仙居。主峰在臨海縣境內(nèi))。
三十六小洞天
三十六小洞天是相對(duì)于十大洞天而言。《天地宮府圖》云:
“三十六小洞天在諸名山之中,亦上仙所統(tǒng)治之處也?!薄抖刺旄5卦罏^名山記·序》引《龜山玉經(jīng)》則謂,三十六洞天“別有日月星辰靈仙宮闕,主御罪福,典錄死生,有高真所據(jù),仙王所理”。三十六洞天一詞,始見(jiàn)于東晉上清派道書?!墩嬲a·稽神樞》云:“大天之內(nèi),有地中之洞天三十六所。”據(jù)道書所載,它們是:
第一,霍桐山洞,名“霍林洞天”。在福州長(zhǎng)溪縣(今福建霞浦縣南);
第二,東岳太山洞,名“蓬玄洞天”。在兗州乾封縣(今山東泰安),自漢以來(lái)認(rèn)為系考校死魂鬼神處;
第三,南岳衡山洞,名“朱陵洞天”。在衡州衡山縣(今屬湖南),《元始上真眾仙記》謂赤帝祝融氏治衡霍山。又云魏夫人(魏華存)治南岳山。按安徽霍山,古名衡山,一名天柱山?!侗阕觾?nèi)篇》所謂“衡霍正岳”指此。
第四,西岳華山洞,名“總仙洞天”,亦號(hào)“極真洞天”。在華州華陰縣(今屬陜西);
第五,北岳常山洞,名“總玄洞天”。在恒州曲陽(yáng)縣(今屬河北),明清以后改祀于山西渾源;
第六,中岳嵩山洞,名“司馬洞天”。在登封縣(今屬河南);
第七,峨眉山洞,名“虛陵洞天”。在嘉州峨眉縣(今四川峨眉山市);
第八,廬山洞,名“洞靈真天”。在江州德安縣(今江西九江);
第九,四明山洞,名“丹山赤水天”。在越州上虞縣(今屬浙江。山實(shí)在寧波市西南);
第十,會(huì)稽山洞,名“極玄大元天”。在越州山陰縣(今浙江紹興)鏡湖中,或云為蜀郡陽(yáng)平山;
第十一,太白山洞,名“玄德洞天”。在京兆府長(zhǎng)安縣(實(shí)在今陜西周至、眉縣、太白等縣間);
第十二,西山洞,名“天柱寶極玄天”。在洪州南昌縣(今江西南昌);
第十三,小溈山洞,名“好生玄上天”。在潭州醴陵縣(今屬湖南)。按小溈山洞,一作大圍山;
第十四,潛山洞,名“天柱司玄天”。在舒州懷寧縣(晉置,治今安徽潛山);
第十五,鬼谷山洞,名“貴玄司真天”。在信州貴溪縣(今屬江西),傳為張陵煉丹處;
第十六,武夷山洞,名“真升化玄天”。在建州建陽(yáng)縣(今福建崇安,晉屬建陽(yáng)縣,南唐置崇安場(chǎng));
第十七,玉笥山洞,名“太玄法樂(lè)天”。在吉州永新縣(今屬江西);
第十八,華蓋山洞,名“容成大玉天”。周回四十里,在溫州永嘉縣(今溫州市),按此與江西華蓋山同名異地;
第十九,蓋竹山洞,名“長(zhǎng)耀寶光天”。在臺(tái)州黃巖縣(今屬浙江);
第二十,都嶠山洞,名“寶玄洞天”。在容州普寧縣(今廣西容縣);
第二十一,白石山洞,名“秀樂(lè)長(zhǎng)真天”。在郁林州(今廣西郁林)南海之南,或云和州含山縣(今屬安徽);
第二十二,句漏山洞,名“玉闕寶圭天”。在容州北流縣(今屬?gòu)V西),傳為葛洪煉丹處;
第二十三,九疑山洞,名“朝真太虛天”。在道州延唐縣(今湖南寧遠(yuǎn));
第二十四,洞陽(yáng)山洞,名“洞陽(yáng)隱觀天”。在潭州長(zhǎng)沙縣(今湖南瀏陽(yáng)縣西北);
第二十五,幕阜山洞,名“玄真太元天”。在鄂州唐年縣(今湖南、湖北、江西三省邊境處);
第二十六,大酉山洞,名“大酉華妙天”。在辰州(今湖南沅陵)西北;
第二十七,金庭山洞,名“金庭崇妙天”。在越州剡縣(今浙江嵊縣);
第二十八,麻姑山洞,名“丹霞天”。在撫州南城縣(今屬江西);
第二十九,仙都山洞,名“仙都祈仙天”。在處州縉云縣(今屬浙江);
第三十,青田山洞,名“青田大鶴天”。在處州青田縣(今屬浙江);
第三十一,鐘山洞,名“朱日太生天”。在潤(rùn)州上元縣(今江蘇南京);
第三十二,良常山洞,名“良常放命洞天”在潤(rùn)州句容縣(今屬江蘇),近小茅山;
第三十三,紫蓋山洞,名“紫玄洞照天”。在荊州當(dāng)陽(yáng)縣(今屬湖北);
第三十四,天目山洞,名“天蓋滌玄天”。在杭州余杭縣(今屬浙江);
第三十五,桃源山洞,名“白馬玄光天”。在玄洲武陵縣(今湖南桃源);
第三十六,金華山洞,名“金華洞元天”。在婺州金華縣(今屬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