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始皇時代,盧、侯二生和譚真人在云山修煉時,開辟一條上山的通道,起于云山步云亭,過五里庵、七里庵、十八茅灣、觀音堂、土地祠、接龍橋、京龍橋至云山堂,全長3.5公里,路寬1.2米,古道用淺綠色片石鋪砌而成,傍壁倚巖,蜿蜒陡峭,曲折回還,我們稱它為"秦人古道"。沿此道上云山峰頂,時面臨深壑、時而浮云海,讓人飄飄欲仙。行走在秦人古道,云山風光盡收眼底?,F(xiàn)古道游人如織,香客不絕,是游覽云山景觀的主要通道。
附:武岡傳說故事秦人古道和盧侯祠
據(jù)傳公元前212年,秦始皇派盧生、侯生二人入海求長生不老藥,毫無收獲。盧、侯二生不敢見秦始皇,遂隱居云山?!逗峡脊怕浴份d:“盧生、侯生,始皇遣人海求神仙藥,不獲,遁入邵陵云山?!焙髞?,盧、侯二生與本地譚真人合為修煉,最后在仙人橋(又名“仙橋橫漢”)升空成仙。
盧、侯二生和譚真人在云山修煉時,開辟了一條上山的通道,起于云山步云亭,經(jīng)五里庵、七里庵、十八茅灣、觀音堂、土地祠、過接龍橋、京龍橋至云山堂,全長3.5公里,路寬1.2米;古道用淺綠色片石鋪砌而成,傍壁依巖,蜿蜒陡峭,曲折迥環(huán),曰“秦人古道”,沿此道上云山峰頂,時而臨深壑,時而浮云海,讓人似仙似神,云山風光盡收眼底?,F(xiàn)古道游人不斷,香客絡繹不絕,是游覽云山風景和上云山堂燒香拜佛的主要通道。
沿著“秦人古道”上攀,在紫霄峰附近有一片茂盛的竹林,據(jù)傳為盧侯二仙所栽。后來道教教徒在此修建了“盧侯祠”、“真人祠”、“玉虛宮”等,在此修道講經(jīng)。所以云山從盧侯二生起就成了全國有名的道教福地。此地又是他們當年煉丹的場所,煉丹要有一方凈土,要一塵不染,因此,他們在此栽下一片竹子,這些竹子斜長著,形成掃帚,山風一吹,竹子搖動,把煉丹之地打掃得干干凈凈。
煉丹需要水,盧、侯二仙掘地為井,春夏秋冬,綠水盈盈,井旁常常云鎖霧罩,恍若仙境。此井掏干后,無明顯泉眼,井壁滲出的水會很快將井裝滿,但不外溢,并且井水清澈甘甜,解人困乏,后人將此井取名“谷梁泉”。
盧、侯二生給云山增添了許多神話傳說。當年盧、侯二生和譚真人3人飛升成仙的仙橋一端如今有一尊化石,好像一只兔子在聚精會神的聽盧、侯二仙講經(jīng),故名“玉兔聽經(jīng)”?!坝裢谩北澈螅钟幸蛔鹂崴颇裂蛲拥木奘?,四肢俱全,面向山腳,山腳下是大大小小的一群山包,形同群羊,人們將這一景觀稱為“牧童趕羊”。傳說有一牧童趕著羊群從仙人橋畔經(jīng)過時,有意與盧、侯二仙斗法,結(jié)果斗仙人不過,人與羊俱化為石頭。后人有詩敘其事:“牧童本是一仙翁,只因未就造化功,仙人橋邊貧法力,再入紅塵恨無窮”。
盧、侯二生早已修煉成仙,但當年他們煉丹的場所和升空成仙的仙橋,如今已成為旅游熱點。
免責聲明: 本文內(nèi)容來源于黃高遠 ,不代表本平臺的觀點和立場。
版權(quán)聲明:本文內(nèi)容由注冊用戶自發(fā)貢獻,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武岡人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不擁有其著作權(quán),亦不承擔相應法律責任。如果您發(fā)現(xiàn)本站中有涉嫌抄襲的內(nèi)容,請通過郵箱(admin@4305.cn)進行舉報,一經(jīng)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quán)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