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兩周,成都火了,確切的說,作為西南地區(qū)的大都會,本來一直就火。
但因為“撕卷門”和“補課門”,成都更火了。
先是2010年1月12日,一位憤怒的父親打通了《成都商報》的報料新聞熱線,新聞報道里寫的電話時間是“星期二凌晨3點38分”。成都的黎明之前靜悄悄,這位成都石室聯(lián)中(西區(qū))中學生家長因女兒凌晨三點還在寫作業(yè)而怒撕試卷,并讓女兒帶信給班主任,說“請不要透支娃娃的生命”。這就是著名的“撕卷門”。
接著,1月23日,成都市高中和初中期末考試結束后的第一個雙休日,又是《成都商報》,又是報料新聞熱線,成都多位學生投訴“被迫補課” 。這就是又一個“門”,“補課門”。
不管是作業(yè),還是補課,實際上都是學生的學習負擔過重,這跟各地學校的實際操作直接相關。然而不得不說,“撕卷門”和“補課門”最終指向的,是實際上的應試教育,這根本上是高考制度下的應試教育造成的。
高考不僅僅考書本,還考拓展知識。高考之前,哪個學校的學生不是一輪復習、二輪復習、三輪復習……呢?
高考就是“魚躍龍門”,大學文憑可以為就業(yè)工作和個人家庭生存生活打下基礎,學生把上課、考試、補課……看成是“大學的敲門磚,人生的幸福”;家長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認為這是普通家庭的希望;學校需要教育成果,領導們需要晉升的業(yè)績,分數(shù)和升學也作為了衡量老師教學的惟一標準;政府也就采用高考這種人才選拔的集中方式,社會階層人員流動的巧妙解決辦法。
以前類似“撕卷門”“補課門”的事件也偶有發(fā)生,但不會像現(xiàn)在這樣過激和公開,我們的大眾媒體起到了比以前更好的作用,而學生和家長對應試教育的強勢反彈又是了為了什么?
在成都商報社舉行的“圓桌會議”上,一位家長向大家展示了他讀初二的孩子所作的“總結”,比較能夠說明問題:
“一天卷子兩三張,四五節(jié)主科霸占整天。六神無主七竅生煙,鍛煉時間只有八九分鐘,如今學生十分可憐。十天失眠九八日,七六次考試身心疲憊,五官無神四肢勞累,中國教育可算三二流派,這樣下去華夏一級(我覺得“級”換為“族”更好)危險。”
“上課老師說:‘這些作業(yè)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下課后老師自言自語說,‘但終究是你們的。’”
現(xiàn)在高考對于各方的意義隨著超過1000萬的大學生畢業(yè)就失業(yè)的就業(yè)難問題,以及社會階層人員流動趨向凝固、板結的現(xiàn)實,發(fā)生了很大變化:學生認為讀了本科還有碩士,讀了碩士還有博士,讀了博士就成壯士,壯烈犧牲在競爭激烈和物欲橫流的社會之中;家長也覺得高考不高考,大學不大學,沒啥關系了,重要的是投資教育那么多,最后血本無歸;學校在新課改的面前(四川2010年新課改),還要素質教育,可還是要高考成績,領導還要升官要發(fā)展;高考不如以前靈了,要一手抓應試教育,一手抓素質教育,新課改要搞,大學的教育產業(yè)化要繼續(xù),面對高學歷人群的就業(yè)也出現(xiàn)問題,以及傳統(tǒng)的人際關系社會具有優(yōu)勢的生存資源交換在社會階層機構的金字塔中上層進行并阻礙了廣大下層的上升空間抑或渠道。
因此,首先是認知能力相對成熟和越來越清醒的家長們不干了,教育的成本越來越高,到大學畢業(yè)卻看不到家庭的希望。其次是學生們不干了,“大人們說話不算話”,課改啊減負啊,根本沒有兌現(xiàn),一天到晚真是身心疲憊,談什么健康快樂成長。
2009年10月,成都市教育局已經為了“規(guī)范辦學行為”這一問題出臺了系列措施。其中也明確規(guī)定,除高三外,嚴禁中小學校以任何名目(包括家長委員會等)占用雙休日、節(jié)假日、寒暑假組織學生集體補課或上新課。而包括石室聯(lián)中(西區(qū))在內的很多學校為什么還要加重學生學業(yè)負擔,甚至頂風作案進行補課呢?
有人出來解釋,說正式寒假是從2月5日開始,之前都是正常上課,稍微具有中國大陸學期教育常識的人都知道期末考試結束,別說“正常上課”了,就是“上課”也沒有了。那些學校和教育部門的決策者們應該捫心自問,你上小學或者中學的時候,期末考試結束了,還要回學校上課啊?!
還有學校說學生是簽字“自愿”補課的,當然了,不簽字,就受到學校的“另眼相看”;不補課,就聽不到新課內容。即便學生心里有一萬個不愿意,在這樣的強盜邏輯之下,只有“被迫補課”了。
“撕卷門”和“補課門”不單單是成都的問題,也是全國的問題。我們舉國上下都很關心教育,但懂教育的人實在是太少了。這就好比派一個又一個的門外漢去管理中國足球,結果足球沒搞上來,賭球他們倒是學會了。但愿越來越多的教育領導們,遵從教育教學規(guī)律,使中國的青少年健康的接受教育,快樂的享受教育。
免責聲明: 本文內容來源于觀察_16550 ,不代表本平臺的觀點和立場。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注冊用戶自發(fā)貢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武岡人網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不擁有其著作權,亦不承擔相應法律責任。如果您發(fā)現(xiàn)本站中有涉嫌抄襲的內容,請通過郵箱(admin@4305.cn)進行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