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人苦尋七十四年
抗戰(zhàn)英烈鐘蔚文終于“回家”

武岡抗戰(zhàn)老兵向本金(左一)從烈士后人手中接過骨灰盒
74年前,你在雪峰山會戰(zhàn)中壯烈犧牲;74年了,你長眠在邵陽縣巖口鋪的一處草叢中;74年后,湖南老兵之家志愿公益團隊與家人一起接你回家……
4月4日上午,在有關部門高度重視、民間志愿者團隊全力支持、鐘家人精心組織下,抗戰(zhàn)英烈鐘蔚文終于“回家”——歸葬于新邵烈士陵園。
這一天,在新邵烈士陵園舉行抗戰(zhàn)英烈鐘蔚文遷葬祭奠活動。邵陽縣、新邵縣有關部門領導、與英烈一起戰(zhàn)斗的老兵、志愿者、群眾學生代表、烈士親屬參加活動。
接英烈回家 家人愿望終于實現(xiàn)
“我們清晨便從家里出發(fā)趕到邵陽縣巖口鋪,家人都希望盡早接回家。一大家人尋找了幾十年了,這次找到后我們迅速和巖口鋪鎮(zhèn)聯(lián)系,趁著清明節(jié)就將骨灰遷回來。一方面是圓了還鄉(xiāng)的愿望,另一方面也方便我們祭拜。”鐘蔚文烈士的后人、孫子鐘愛文告訴記者,為接爺爺鐘蔚文回家,無論是邵陽縣和新邵縣,還是民政部門,此前都在為相關事項做積極的準備工作。

接抗戰(zhàn)英烈鐘蔚文“回家”
4月4日清晨5時多,天還沒亮,新邵縣坪上鎮(zhèn)張家沖村的鐘愛文一家就已經(jīng)忙了起來。當天,他們一家要完成一件大事。這件事情,已經(jīng)等了74年。
鐘愛文記得,2007年守寡60多年的奶奶去世前,交待家人一件事情。奶奶說,你爺爺要是能夠找得到,要把他葬回家鄉(xiāng)來。爺爺是一名軍人,抗日戰(zhàn)爭中投身軍營,出去后再也沒有回來。鐘家后輩沉重地記下了這份囑咐。直到2017年,在邵陽市關愛抗戰(zhàn)老兵志愿者的幫助下,鐘愛文家庭才在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找到了爺爺陣亡的檔案資料。
鐘蔚文,新邵人,畢業(yè)于黃埔軍校十七期,1945年2月任國民黨軍19師57團3營9連上尉連指兼副連長,1945年4月21日犧牲于邵陽縣巖口鋪陣地,犧牲時僅27歲。新邵縣退役軍人事務局非常關心,在該局的幫助下,鐘蔚文烈士于2019年1月獲得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頒發(fā)的《烈士證明書》。
4月4日早晨,一直下著大雨,鐘家請了一臺中巴車,在滂沱大雨中來到了邵陽縣巖口鋪,舉行了簡單的儀式之后,載著鐘蔚文烈士的骨骸,趕回新邵縣烈士陵園安葬。巖口鋪鎮(zhèn)黨委、政府送別烈士忠魂,安排了樂隊和花圈,巖口鋪村村委會也向烈士敬送了花圈。
接靈的車隊回到新邵烈士陵園時,大雨停歇,微風輕拂。來自新邵縣城學校的學生們在道路兩邊列隊迎接。新邵縣退役軍人事務局領導主持了鐘蔚文烈士入葬陵園的葬禮,介紹了鐘蔚文烈士的英勇事跡。鐘蔚文烈士后人、各界群眾、志愿者代表約200余人參加了烈士入葬的儀式。
參加歸葬活動的還有一位特殊的客人,他就是來自武岡市馬坪鄉(xiāng)的93歲老人向本金。向老是74年前和鐘蔚文烈士一起上戰(zhàn)場的戰(zhàn)友,也正是在他的幫助下,才找到了鐘蔚文烈士的墓地。
何處尋忠魂 三代人苦尋七十四年
1945年4月,雪峰山會戰(zhàn)打響,中國軍隊許多將士的生命永遠在雪峰山定格,長眠于這塊土地,鐘蔚文英烈就是其中的一個。
當時,鐘蔚文烈士的妻子只有25歲,養(yǎng)育著2個孩子。當她知道自己的丈夫犧牲后,四處打聽,多方尋找,終生未嫁。隨著時間的推移,烈士夫人、兒子、孫子全家傾盡全力地尋找鐘蔚文的遺跡,都沒有找到相關的線索。尋找之路艱難坎坷,一家人心力憔悴。
當英烈遺孀92歲時生命到了彌留之際,仍念念不忘:自己一生最大的遺憾,就是從未去過丈夫的墓地祭拜,讓丈夫孤獨地躺在哪個不知道的地方。
鐘金民,是鐘蔚文尚存人世的唯一兒子,已80歲高齡,對于父親的照片、影像、在部隊情況、在黃埔軍校學員時期的具體資料以及犧牲后埋于何地,均一無所知。
為獲得更多有關鐘蔚文的資料,鐘金民及家人向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發(fā)去了求助信,很快收到了鐘蔚文戰(zhàn)斗犧牲的具體經(jīng)過。他的事跡英勇,為了中華民族,他流盡了最后一滴血。根據(jù)國家政策和文件精神,鐘金民及家人想給鐘蔚文爭取烈士榮譽。在有關部門的幫助下,鐘金民及家人們收集整理好了評烈資料,按程序進行了申報。2018年9月25日,湖南省人民政府評定鐘蔚文為烈士。今年3月29日,遠在甘肅的鐘金民回到家鄉(xiāng),與家人們滿懷喜悅和感激之情來到市退役軍人事務局贈送錦旗。
尋找之路沒有停止,鐘金民家人聯(lián)系到湖南老兵之家公益團隊負責人曾老師。曾老師提供了一個重要線索,那就是國民黨軍19師57團3營9連巖口鋪戰(zhàn)斗的幸存者——武岡市的向本金。
向老曾在2015年作為邵陽市抗戰(zhàn)老兵代表參加了我國抗戰(zhàn)勝利70周年大閱兵。曾老師尋訪向老時,他還能清晰地回憶起那次戰(zhàn)斗,回憶起高大魁梧的鐘連長。經(jīng)多方打聽,鐘金民家人終于找到了向本金,在向本金和隆回湖南老兵之家志愿者的陪同下,2017年7月13日,在曾經(jīng)的戰(zhàn)場——邵陽縣巖口鋪找到了抗日英烈鐘蔚文的墓地,鐘金民及家人期盼已久的愿望終于實現(xiàn)。

鐘蔚文歸葬于新邵烈士陵園
激戰(zhàn)巖口鋪 身中七槍為國捐軀
國民黨軍57團團長鐘雄飛之子鐘敦禮向記者講述了巖口鋪阻擊戰(zhàn)的慘烈。
1945年4月14日,固守巖口鋪的是57團3營9連,連主力扼守巖口鋪邵榆公路北側(cè)約半里的煙袋山(當?shù)胤Q煙袋坳)。此山地理位置良好,能阻斷日軍公路運輸。4月15日開始與日寇戰(zhàn)斗,鐘蔚文率一班固守據(jù)點。日寇晝夜圍攻,鐘蔚文常常提機槍及步槍向來犯之敵射擊,斃敵甚眾。到了20日,敵40聯(lián)隊3大隊圍攻一晝夜,鐘蔚文督部固守據(jù)點親率士兵數(shù)名,乘日寇傷亡慘重之時,潛出陣地猛烈攻擊,奪獲敵聯(lián)隊文件及步槍。正在獲取重大戰(zhàn)果之時,50余名日寇由側(cè)背發(fā)動猛烈反撲,鐘蔚文仍堅守陣地與日寇激戰(zhàn)。在約一小時的戰(zhàn)斗中,不幸腹部中彈,乃命令士兵將奪取的文件及步槍速送連部,并告誡士兵沉著應戰(zhàn)。
最后,鐘蔚文身中七槍殉國,時年27歲。因當時戰(zhàn)事緊張,戰(zhàn)友們只能將鐘蔚文遺體就地掩埋。(記 者 伍 潔 通訊員 尹彥鵬 王建騰 曾憲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