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創(chuàng):
陳云龍
紅樓一癡
昨天

在邵陽的兩年,我放膽讀了許多專業(yè)雜志和專業(yè)書籍。
在學院圖書館的閱覽大廳陳列室里,第一次看到《古典文學知識》雙月刊,我的眼睛頓時一亮,第六感覺告訴我這是本有價值的學術(shù)期刊,j江蘇估計出版社出版的,雙月刊??此姆饷婢椭?,嚴肅的學術(shù)期刊都是很樸素的,絕沒有時下那些小攤販叫賣的用來滿足旅途精神需要的艷情雜志那樣色彩斑斕,與先前看過的《散文》月刊一樣是淡淡的,優(yōu)雅的。有的封面配以古典名畫,有的用古代瓷器、盆景、根雕、名硯等圖案做裝飾,紙質(zhì)優(yōu)良,內(nèi)文印刷精美,字跡非常清楚,散發(fā)著幽幽的墨香,看著心里很舒暢,喜愛之情油然而生。這本雜志的每一個欄目我?guī)缀醵枷矚g。開篇的第一個欄目就是“治學門徑”,大學者寫小文章,把他們治學的方法和經(jīng)驗推介給讀者,把酸甜苦辣與讀者分享,諸多勉勵,言者諄諄。我從這些大學者的文章里了解了很多的信息。
古今中外典籍之多汗牛充棟浩如煙海,我驚嘆人類文化的豐富多彩。我知道自己是多么渺小,歲月有限人生苦短而自己所知甚少,也真的開始懂得了國學大師王國維說的“古之成大事業(yè)者必經(jīng)三種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蔽野阉麄儺斪魑业囊啡耍阉麄冋劦降闹螌W門徑作為我讀書的指導,就這樣我逐漸了解了一些典籍,也經(jīng)常去圖書館借古典方面的書籍閱讀。這些大學者、治學專門家的求學道路時時激勵我做學問要能靜心,要甘于寂寞。我一下子愛上了《古典文學知識》,在那年的十一月份我打電話給父親請他給我訂一份《古典文學知識》,這一訂就是23年,從未中斷,她儼然融入了我的生命之中,成為我血肉的一部分。我從長沙進修回來清點書櫥時,把這些雜志三本一大冊地裝訂好,還包上了書衣,整整齊齊地排放在我期刊專窗里。
在邵陽教育學院看的第二本雜志是《明清小說研究》,也是江蘇古籍出版社出版的,這是一本專業(yè)性和學術(shù)性很強的季刊,一年才出版四期。記得當時的主編是歐陽健先生,后來才知道他是位著名的紅學專家。我讀《明清小說研究》純粹是為了《紅樓夢》而來的??吹牡谝槐緫?yīng)該是那一年的秋季本吧,印象最深的是上面載有劉心武的紅學論文。劉心武是我初中時就崇拜的知名作家,他的《班主任》“救救孩子”有魯迅的痕跡,始終留在我的腦海里。后來讀《人民文學》雜志時,看過他寫北京生活的報告文學《公共汽車詠嘆調(diào)》,他的小說代表作《鐘鼓樓》我在初中時是沒法看懂的,那種花瓣式的結(jié)構(gòu),頻繁的空間變換,讓人眼花繚亂捉摸不透。劉心武在《明清小說研究》上的紅學論文是講秦可卿的。后來他有中個篇小說叫《秦可卿之死》。當時我也不大喜歡他用那種死做學問尋根究底的方式來解讀秦可卿。特別是關(guān)于“淫喪天香樓”一節(jié),我看過的版本是沒有這一回的,我讀的是蒙古藏本和列藏本,是由岳麓書院出版社整理出版的普及本。當然作為普及本編者肯定要考慮大眾的接受程度,有些東西不可不另作處理,再加之有的版本本身就不完整啊。劉心武的紅學論文并沒有給我留下太深刻的印象,但我知道了作為作家能對《紅樓夢》花很多功夫去研究,可以看出紅樓對后世作家沾溉之深,影響之大了。也是從這本《明清小說研究》上我還知道了研究紅學的當代作家何止一個劉心武呢,更有成就的要算王蒙和二月河(凌解放,剛?cè)ナ啦痪茫┝恕_@勾起了我極大的興趣,紅學之謎越來越多,我不能不三讀《紅樓夢》。
免責聲明: 本文內(nèi)容來源于敘利婭 ,不代表本平臺的觀點和立場。
版權(quán)聲明:本文內(nèi)容由注冊用戶自發(fā)貢獻,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武岡人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不擁有其著作權(quán),亦不承擔相應(yīng)法律責任。如果您發(fā)現(xiàn)本站中有涉嫌抄襲的內(nèi)容,請通過郵箱(admin@4305.cn)進行舉報,一經(jīng)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quán)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