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將人生一分為二,前半段的人生是不猶豫,后半段的人生是不后悔。20年的變化是,我們從不猶豫過渡到了不后悔。這個聚會的時間選得非常好,20年,是從不猶豫到不后悔的節(jié)點。
人們常說,人生有三樣東西一去不復返,青春、愛情與生命。這是留下過我16歲少女身影的校園,在這里,我們結(jié)下過生命中最真摯的師長情與同學情。
我想我是不能代表95班的,當然,我永遠是95班的一員。我想代表我自己,在今天這樣一個從不猶豫到不后悔的結(jié)點上,回顧我的青春以及青春里的那些印記。
武岡一中,是我行萬里路的起點,不敢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還是敢這么說的,這20年,我的足跡從武岡到四川的成都,又以成都為起點,去了全國各地的幾乎每一個省會城市,也去過了北美、南美,最遠去了南美的巴西,在這期間,也可算得上是閱人無數(shù),但只能說是簡單地閱了。
走了那么多路,閱了那么多人,你們中間的幾個人,是令我十分難忘的。先說說難忘的師長之一,劉力平老師,他現(xiàn)在是校長,他為什么可以當上校長,我說說我的案例,我相信你也會認為他應該要當上校長。
高中階段,是我人生中的“不猶豫階段”最難過的一段時光,高考的壓力就像一把利箭懸在我額頭上。而我,是一個嚴重的偏科生。我常常獨自一個人在校園后面的那塊沒有圍墻的操場里哭泣,因為我不知道,前路茫茫,我怎樣從這樣的一個小小彈丸之地出發(fā)去尋找我自己,做一個有力量的趙劍萍,那時候,我真的很痛苦,我不知道如何去面對寄予我厚望的父母,我不知道多少年之后,我怎么出現(xiàn)在我這些親愛的同學之中,我不知道,我將會有一個怎樣的人生,什么樣的家庭,這一切,幾乎就完全取決于高考一搏。1995年那年的高中畢業(yè)會考,我數(shù)學都沒有及格,我永生難忘的54分。按照學校的規(guī)定,會考不及格,高中畢業(yè)證都沒有,而且,只能背著書包回家,不能參加高考。當我去找劉老師的時候,劉老師正在刻我們的歷史試卷,他的眼睛布滿了紅血絲??墒莿⒗蠋煂ξ艺f的是,趙劍萍,你繼續(xù)在學校里讀書,你去考,考成多少分是多少分,你盡力去考!我的天啦,對我而言,這是多大的福音?沒有這句話,我很難想象我的今天。所以,不管我走到哪里,我也沒有忘記他,也沒有忘記這句話,我還深知,劉老師之所以是今天的劉校長,那是因為“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記得那時他教我們歷史,他常常通宵達旦地刻試卷、發(fā)試卷、改試卷,這些年我也努力地向劉老師學習,不斷地持之以恒地去做某一件事情,不停地做做做,就像《阿甘正傳》里的阿甘,不停地奔跑。
第二位老師,是我們那年的班主任馬昌輝老師。我數(shù)學不好,因此特別崇拜他。他很多很多次告訴我,有任何不會做的習題,一定要去問他。我常常耽誤他吃飯的時間、陪孩子的時間,去向他請教,他不管有多忙,總是把手上的事情放下,深入淺出地一遍遍幫我講解。2013年的教師節(jié),當我所以的公司發(fā)起一個“記憶我記憶中最美的老師”的活動時,成長路上師長千千萬,第一時間映入我腦海的,就是馬老師。當我高中畢業(yè)會考數(shù)學不及格,在我?guī)缀蹙鸵艞壩易约旱臅r候,劉老師說我上數(shù)學可以自由安排時間,馬老師也睜一只眼閉一只眼,馬老師和劉老師幾乎形成了一個默契,并教會了我一種優(yōu)勢應對策略,把長處發(fā)揮到極致,短時間內(nèi)拋棄短處。到今天想來,這樣的策略幾乎可以廣泛應用到工作與生活的各個領域。我今天終于可以在一個公開的場合這樣說了,在那一段時間里,我看了非常多的書,背了非常多的唐詩宋詞,余秋雨的《文化苦旅》的序言,我用上數(shù)學課的時間,一遍遍地抄寫,后來幾乎可以全文背誦。我現(xiàn)在還常常寫東西,寫的東西,也有非常多的人喜歡看,應該說,就完全得益于那時。
美國著名教育學家Sir Ken Robinson說過一句話“Life is not linear,it’s organic.”我的理解是生命不是工業(yè)生產(chǎn),而是農(nóng)業(yè)原生態(tài)栽培。我們不是流水線上的螺絲釘,而是大自然播下的種子,我在高中階段可以自由生長,還可以在繁忙的高考沖刺中參加作文比賽、演講比賽并且取得很好的成績,奠定我未來人生的深厚基石,我想誠摯對他們的教育理念與精神道一聲“謝謝”!
講了老師的故事,然后再說說同學。一年多以前,我放下一切,只身前往美國留學,因為我一直以來有一個走進美國大學校園的夢想,在美國學習期間,我和95班三個同學的故事于我而言也是非常難忘的。
第一個是歐陽琴,她常常在清晨和深夜和我聊聊天,我們把手機設置成免提狀態(tài),她做她的生意,我翻我的書,我們只需要知道彼此都在,偶爾閑說上兩句即可,有時候,我甚至知道她碗里吃的是什么菜。
第二個是學霸楊芳蕓,二十多天前,我在她紐約的家小住幾日。她和她的先生對我和我的兒子給予悉心照顧,衛(wèi)生間所有的物件都換成了新的。學霸夫婦帶著孩子在游泳池玩,晚飯后輪流給孩子念書講故事,以至于我家兒子最后叫芳蕓同學為“媽媽”。2011年的1月我也在美國見過她,那時候的紐約下著大雪,她踏雪而來,和我共住一晚,幾乎是徹夜不眠。
第三個是恐龍劉澤棟。有天我在微信朋友圈里說我的郵箱出了問題,他那時在鄉(xiāng)下的丈母娘家,他不厭其煩地給我解決問題,那時已經(jīng)是中國時間的深夜。
二十年過去了,世事滄桑,容顏已變,真摯的友誼卻越發(fā)醇香。真摯的友誼,沒有因時間的阻隔而沖淡。昔日的承諾,也沒有因漫長的歲月而改變。
他們是我們生命中的同學,也是我們生活中的一部分內(nèi)容,他們讓我們相信人間有真情。他們讓我們確信,真的有一扇不加鎖的門,以同學的名義,你隨時隨地可以開啟。
輕輕地愛你,我的寶貝,輕輕地想你,我的眼淚。這是我想要對我已經(jīng)過去的不猶豫的人生上半場說的話。前段時間在微信朋友圈里有一篇很火爆的姜文的文章《狗日的中年》,最后他說,人到中年,有兩件事情做不得,一是用自己的言論去干涉他人的人生,二是用別人的思維思考自己的人生。在這樣一個從不猶豫到為后悔的關(guān)鍵節(jié)點到來的時候,我想說的是,珍惜一切,感恩一切,用自己的言論,用自己的思維,過好下一段“不后悔”的人生。感謝、誠摯地感謝我所有的師長和同學們!
一中全景
一中校門口
合影
回味當年的豆腐菜
班級座談會
籃球比賽
拔河比賽
拔河比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