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幾位老頑童的影響,拆個字來玩一下。“搞”一個形象動詞,也是一個抽象動詞。
先從形象入手,這很簡單,老祖先造字是本著象型概意來的。要搞什么得先動手,所以左邊是個提手旁,要搞就要搞點有意義的事,所以右邊是個“高”,意思就是每搞一次,得在原來的基礎(chǔ)上高出一籌。比如以前家境貧困的人家就必須得搞,搞什么?就是出門搞副業(yè)。學生也得搞,搞什么?搞勞動。這個“搞”字在這里是被褒獎了的。同樣的一個搞字,放在另外一個詞內(nèi),意義就完全貶低了,比如東搞西搞等。
沒來廣東之前,我們一般常用“做”來表達處理某件事。來廣東后,發(fā)現(xiàn)大家不用“做”來表達。全部用“搞”來代替。初來咋到還真有點不適應(yīng)。比如我剛進一電子廠打雜,一個香港部門主管不太會用沾水牛皮膠紙封箱。她就招手叫我,“湖南佬,過來同我搞搞。”我開始不明白她叫我搞什么,遲疑了一下。倉管里幾位老油條曖昧的說:“歐小姐叫你去搞,還不快點去。”時間久了,就慢慢適應(yīng)了。不管男的還是女的都說搞,慢慢的蔓延至全國,全國的男男女女都用搞。不管什么單位,什么工廠不會搞的就沒人要、呆不久。
再從抽象方面來拆解“搞”字。抽象也得從形象入手,搞啥也得先動手,左邊也是個提手旁。右邊是個“高”。老祖先造字自然有其深遠的意義的,有些字老祖先煞費苦心,而我們并不甚了解其意義。就如“搞”字,前面是提手旁,表示要先動手,動手干什么呢?你們看右邊的“高”字,有一點一橫,兩個“口”和一個半包圍組成。
一點表示一個石頭,一橫表示是個蓋子,兩個口表示兩個人,上面那個口肯定代表男人,半包圍里面那個口應(yīng)該就是女人了。半包圍就代表女人的裙子。說到這里大家應(yīng)該知道先動手干嗎了吧!我想老祖先造字時就是這個意思。在一個蓋子下面,上面的男人動手去扯開那貌似半包圍的裙子,最終目的就是要得到下面那口子。老祖先考慮到后人在搞的過程中會忘乎所以,動靜太大,怕蓋子掀掉,于是就在蓋子上面壓一塊石頭。只有這樣理解才能體現(xiàn)“搞”字的韻味,不負老祖先的良苦用心。
這樣理解不無道理的,比如“瞎搞”這個詞,“瞎”字由“目”和“害”組成。“目”代表眼睛,“害”表示害怕。一般人初次搞那事時心里都比較害怕的。人害怕時最能安慰自己和最原始的條件反射就是閉上眼睛。從而得出“瞎搞”就是一個人初次搞那事時,閉著眼睛亂搞。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其實就是一個搞字得了,經(jīng)濟繁榮也就一個搞字得了。國家存亡之際大家必須搞死搞活,經(jīng)濟繁榮之時,大家必須得搞活流通。要想生活過得好,就得天天搞,天天搞身體才好,生活才好,社會才好,國家才好!比如前幾年,全國上下,幾乎是人人動手,個個參與搞得熱火朝天,祖國的經(jīng)濟繁榮到了空前不絕后的暫時性巔峰。
現(xiàn)階段由于某些人搞累了,也許他們并不累,只是見到屁民也能搞,心里極不舒服。所以就拿起荒廢多時的法律武器、道德準繩,再次聲明不準搞。從北京不準搞開始,全國各地也聞風起舞,不搞了。不搞了就表示不工作了,不生產(chǎn)了,也就是沒有產(chǎn)品沒有收益了。所以國內(nèi)經(jīng)濟一天不如一天,經(jīng)濟不景氣,受害的還是兩個老百姓。老百姓搞死搞活一輩子也搞不到幾個錢。而一部份人只要東搞搞西搞搞、瞎搞一通就會擁有花不完的錢。就拿現(xiàn)在社會面來說,全國上下都不準搞了,那些有錢拿去瞎搞的沒地方搞,那些瞎搞能搞錢的沒機會搞。但是人活著必須得搞事啊,于是這些有錢人就拿錢去搞別的事,那些賺到錢的人也抱著搞了這么些年,也該好好消費消費一下了。于是乎股票市場一夜之間紅了,市場的物價連滾帶翻上去了。
個人認為要想擠掉泡沫,要想抑制物。只有解除禁錮,讓大家放開手腳搞。只有搞才能出成果,只有搞才能出靈感。文章寫完時,才明白自己近來為什么在人網(wǎng)才發(fā)了那么幾個帖子,原來是好久沒有搞了。
免責聲明: 本文內(nèi)容來源于老特務(wù) ,不代表本平臺的觀點和立場。
版權(quán)聲明:本文內(nèi)容由注冊用戶自發(fā)貢獻,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武岡人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不擁有其著作權(quán),亦不承擔相應(yīng)法律責任。如果您發(fā)現(xiàn)本站中有涉嫌抄襲的內(nèi)容,請通過郵箱(admin@4305.cn)進行舉報,一經(jīng)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quán)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