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縣造林的那些事
云中客_13270點評:支持新人!鄉(xiāng)巴佬的文字質(zhì)樸純真,字里行間充溢著人生的酸甜苦辣。
九八年高中畢業(yè)后,沒能考上大學(xué),自己也不愿再復(fù)讀。在家?guī)兔Ω芍r(nóng)活:掰苞谷、種蘿卜、白菜、挖紅苕,擔(dān)水、剁柴什么都做點。
太想去廣東闖蕩一番,可是沒有人引路,還是只能在家里呆著;農(nóng)歷十月,恰巧院子里有個叫“老嬸”的人在靖縣包了一片山造林,需要人砍山。就這樣,去廣東的愿望沒有成行,倒落了個去靖縣造林的“苦差”。
第二天一大早,用化肥袋裝著一床厚被子,帶一把鋤頭、一把“畬刀”朝著靖縣出發(fā)。一路平安,下午就到了靖縣一個叫“甘棠”的地方,那就是我們的造林的目的地。
到了“甘棠”下車后,老嬸告訴我還得走十五里山路。靖縣的山可真大,一山邊連著一山,連綿不絕。山腳下幾戶人家,山腰上又有三、五座屋;我跟著老嬸,一路往上爬,只聽見“吱吱”地響,也不知是什么聲音。
到了宿營地,全是一些熟悉的面孔。我們院子的老二、五伢子、三棍子;別個院子的張三、李四、老五都等在那里;說是營地,其實就是一幢木房子,佇立在群山的山腰上,下面是一大水庫,后面是連綿不斷的山。
真是前不著村,后不靠店,遠(yuǎn)離現(xiàn)代文明。吃水、用水是從水庫里取的;后面是你們砍山的地方,回來吃飯的時候得撿些枯樹回來當(dāng)柴火,要不,煮飯沒得燒,院子里的老二介紹說。他就是我們這里的“廚管佬 ”,專管煮飯,是不用砍山的!
我放下行當(dāng),從化肥袋里倒出被子,借著星光,鋪在木板搭好的床上。然后昏昏睡去。
清早,老二破嗓子大喊:“吃飯!出工了!”在山區(qū)搞副業(yè),是吃完早飯才出工的,早餐不像廣東這樣,一根油條、一杯豆槳,那是絕對不行的。干的是苦力活,你得大碗吃飯,而且得吃好幾菜碗。
工友們一骨碌爬起來,擦了把臉。拿起菜碗狼吞虎咽起來,我一看,米飯是管夠的,一大“燴鍋”??上嘛埖牟擞悬c難吃了,就一點蘿卜腌菜;我端起碗胡亂地吃了幾口,心里狠狠罵:這包頭師傅真他媽摳門,干的是畜生活,吃的卻是畜生食啊!
后來才知道,這地方買菜不容易。“甘棠”五天一場,每次趕場包頭師傅得派兩個勞動力出差買菜:幾十斤腰方肉、幾十斤板油、幾十斤蘿卜、幾十斤白菜、幾十斤蘿卜腌菜……因為人多,即便是買得再多,兩個勞動力擔(dān)得腳發(fā)軟,也是不夠吃的;今天剛好又到“甘棠”趕場,早上菜也就不夠了,吃完早飯,又該有人去買菜了。
照例,今天也會打“牙祭”,五天一個“牙祭”這也是規(guī)矩。老二會把剛買來回的幾十斤腰方肉一鍋燉好,每人分他一斤。山區(qū)搞副業(yè),一餐吃個飽,一斤腰方肉都要干他個碗朝天;因為這次沒吃飽,要得等到五天后才能有“牙祭”打。而那些蘿卜、白菜、蘿卜腌菜就得勻稱地吃了,每餐就分那一點將就下飯了。
飯才咽下幾口,工友們早就吃好了。都在忙著收拾行當(dāng),你看:張老爺子腰系一根白腰帶,腳穿一雙黃色解放鞋,一袋老旱煙別在腰帶上;五伢子也腳穿解放鞋,手持一把齊眉大“畬刀”……
我一看急了,趕緊穿好早就準(zhǔn)備好的解放鞋,找出我的“畬刀”,可是我的刀沒有把。
“給你,我這里有把,頂上去吧。”老嬸遞了一個齊眉刀把給我。我慌忙頂上,跟著隊伍進山了。
這是一片連綿不斷的山,雜草叢生,黃茅都比我還高。老嬸是我們的組長,管著我,我們院子的老二、五伢子、三棍子,他們仨是造過林、砍過山的,只有我是生手,所以我就跟著老嬸干。
老嬸告訴我,這山得種果樹,可它現(xiàn)在還是現(xiàn)在這個奶奶樣,雜草叢生。要想種樹,第一步得把這些雜草干掉;第二步就得挖樹苗坑;第三步才是種樹。
我們的“畬刀”就是用來砍這些黃茅的,對嗎?我問。
是的,可我們只砍開一個“隔離帶”,然后用火把這些“黃毛”燒掉,這樣既可以做小樹苗的肥料,又省了時間。老嬸說。我似懂非懂。
說話間,我們不覺來到了砍山的地方。工友已經(jīng)擺開了架勢,6米寬的隔火帶排著三個人,每人負(fù)責(zé)2米寬;大伙們揮動著“畬刀”砍向豎立地黃茅。不大一會兒,黃茅紛紛倒下,然后再用粗棍把成堆的黃毛撬到下面;很快6米寬的隔火帶就沿著這起伏的山巒延伸開了……
我和老嬸一塊砍著這可惡的黃茅。每一次我使勁砍下去,它總會狠狠彈回來,振得手臂發(fā)麻,每每看到別的工友砍到前面時,老嬸總會回頭幫我砍那些黃茅……
中間休息時,那些老煙客就會聚在一起抽煙、吹牛。他們總會說:“三棍子、五伢子,上來‘nai筒’,歇下干。”我至今都不明白他們?yōu)槭裁凑f抽煙為‘nai筒’。
晚上沒事的時候。工友會在院子外面燒一堆火,八九個圍一圈。扯扯白、吹吹牛;黃色段子、鄉(xiāng)間野史、歷史傳奇、奇聞軼事,一陣瞎扯,不管靠不靠北,真不真實。別看這些工友五大十粗,瞎扯起來有如黃河之水,滔滔不絕啊。
日子就這樣過著,在這其間,我悟透了磨刀不誤砍柴工的道理,也正兒八經(jīng)地能把“畬刀”磨到雪亮,砍起山來也就快多了。
十幾天的功夫,幾十號人就把延綿不絕地隔火帶全線接通,就等著放火燒山了??墒翘煊胁粶y風(fēng)云,從包頭師傅那里得知:由于資金不到位,甘棠林管站暫停此項目。
于是乎,每人發(fā)一百大洋的路費回家,來年重啟項目時再結(jié)算工資。
看來,這山燒不成,這坑也挖不了,這樹更種不了。整好行李,踩著星光,大早就往家的方向趕,我打工生涯的第一段就這樣結(jié)束了。
這不叫造林,只能叫砍山,但是習(xí)慣這樣叫也就算了!
免責(zé)聲明: 本文內(nèi)容來源于鄉(xiāng)巴佬 ,不代表本平臺的觀點和立場。
版權(quán)聲明:本文內(nèi)容由注冊用戶自發(fā)貢獻,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武岡人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不擁有其著作權(quán),亦不承擔(dān)相應(yīng)法律責(zé)任。如果您發(fā)現(xiàn)本站中有涉嫌抄襲的內(nèi)容,請通過郵箱(admin@4305.cn)進行舉報,一經(jīng)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quán)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