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视频在线看,日韩网战一区二区三区,欧美成a高清在线观看,综合激情熟女久久

  1. <td id="oj6dr"><strong id="oj6dr"></strong></td>

    <td id="oj6dr"><tbody id="oj6dr"><listing id="oj6dr"></listing></tbody></td>

  2. <ol id="oj6dr"></ol>

  3. <td id="oj6dr"><tbody id="oj6dr"><listing id="oj6dr"></listing></tbody></td>
  4. <pre id="oj6dr"></pre>
    首頁 武岡文學 美國的月亮真的那么圓

    美國的月亮真的那么圓

    孟白 2008-07-02 06:00 3

    前些日子在《魔法閱讀——時文精選》中看到江增培的一篇題為《幸福遞減率》的文章,其中引用了林火女士關于“幸福遞減率”的觀點及所舉的二個例子。讀后感觸頗深。

    所謂的“幸福遞減率”在林火女士文中是這樣描述的:“……人從獲得單位物品中所得到的追加的滿足,會隨著所獲得的物品增多而減少……經濟越發(fā)展,物質的邊際效益就越遞減,人們從物質當中得到的幸福就越少……”

    文中舉了兩個例子:

    1.一位美國青年在非洲沙漠里口渴難熬,當時得到一杯凈水,給他帶來無比的滿足 與幸福。而當他回到美國,到處都有飲用水,一杯凈水給他的幸福降到零。

    2.一個中國老太太,文革期間在東單菜市排隊買魚,凍了兩三個鐘頭,買回一條胖頭魚。中段清蒸,尾段紅燒,魚頭做了砂鍋。一條魚讓全家高興了兩個禮拜。后來移民去了美國,魚隨時都可以買到,再不用排隊,她卻覺得美國魚沒有當年北京魚好吃。

    我非常贊同林火女士“幸福遞減率”的觀點,但對她舉出的兩個例子卻頗不以為然。

    對于洋人(外國人),作為主人,我們應該是要表示尊敬的。稱呼美國青年,用“位”這個表示尊敬的量詞,大概也是恰當的。但以“一個老太太”來稱呼中國老太太,難道說僅僅只是作者作為一個中國人的自謙。以我個人所見,雖說“個”是中性量詞,用來稱呼中國老太太,似乎并無不敬之意,但既然上文美國青年之前用了“位”這個量詞,緊接下文的中國老太太用“個”這個量詞就顯得有點不妥了。誠然,中國人歷來都非常謙虛,言辭之中,稱呼自己為“鄙人”;家中房屋,稱為“陋室、”“蝸居”等等。許多例子,就不一一舉出了。而在這里,對于我們中國人的“自謙”,外國人會不會領情呢?答案是否定的!

    我想,對于“個”與“位”的區(qū)別,美國人在概是分不清楚的,也許連許多中國人自己都搞不明白,我們無須以這種方式去計好美國人。在英美人的詞匯中,一位美國人(A young man from American)與一個中國老太太(A granny from china),量詞都是“A”,一點區(qū)別都沒有。當然,對于“個”與“位”的區(qū)別,我寧愿這是林火女士(包括中國編輯)的一點疏忽,不是他們真正地從內心電動機瞧不起中國人,而刻意要去“討好”美國人。因為我相信無論美國人、中國人、乃至全世界人類都會尊重老人。因為尊老愛幼是世界各國、各民族的美德,作為搖籃有五千年文明的中國自然更不會例外。

    然而,我依然氣憤難平。

    文中兩個例子都提到了美國,從一些方面的對比,襯托出美國的富足(或許隱含某些中國人對美國的向往)。無疑,現(xiàn)今美國的經濟在世界上名列前茅。但林女士文中所舉的兩個例子,頗有點使我失笑的感覺——也不必以這種方式去吹捧美國吧!以自己的長處與別人的短處比較,就象一個大力士去跟一個剛出生不久的小孩子去比力量。我想就是美國人自己也不屑為的。

    一個是百洲大沙漠(水的缺乏)與美國大都市(“飲用水到處都是”)的對比。我猜想這個美國青年大概是長了一張翅膀,否則他不可能一出順洲大沙漠就直接回到了美國。我在想,世界上的水資源非常豐富,為什么不能說是這個美國青年團離不開非洲大沙漠后,在非洲(或者世界任一地方)某一城市有足夠的飲用水,人而使非洲大沙漠中“一杯凈水給他的幸福降到零”呢?不至于非要回到美國,才“飲用水到處都是”吧!

    第二個例子是以我國“文化大革命”物資極為貧乏之時(買魚要排隊),與當時正在發(fā)展中的美國的對比(魚隨時都可以買到)。為什么只有中國人移民到了美國,魚才“可以隨時買到”呢?難道不可以說:隨著中國經濟的飛速發(fā)展,不僅是魚,任何物資我們都不用排隊,隨時可以買到了。所以才“從物質當中得到的幸福就越少”。從而去論證全文的觀點呢。

    在一些人的觀念里,“外國(特別是美國)的月亮”就是要比“中國的月亮”圓。然而在許多游子心目中,“月是故鄉(xiāng)圓”。中國老太太到了美國,覺得美國魚沒有北京魚好吃,我想不僅僅在于“魚可以隨時買到”,更在于老太太那難解的中國情結——她的根在中國!

    閱讀 8072
    分享到:
    為您推薦
    評論列表

    梁光亮

    人在海外,情系祖國!此是每一位海外華人的心聲。月是故鄉(xiāng)圓啊。

    1516年前

    兵子駝

    在海外發(fā)財的中國人們,歡迎你們回來創(chuàng)業(yè),生活,工作,祖國永遠是你的家

    1717年前

    舟子

    關注!

    1217年前

    發(fā)表評論

    已輸入0/200 個字!

    關注武岡人網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