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末民初邵陽女詩人詩韻選錄
蕭鳳菊 整理編輯
清末民初,民智漸開,男女平權(quán)運動促使女性意識不斷覺醒,以聶襲、劉韻琴、陳含英、袁許氏、袁曾氏等為代表的邵陽女詩人亦不斷涌現(xiàn)。
一、袁許氏
袁許氏,武岡州人,袁子洙之妻。著有《衡麓山樵詩草》一卷。光緒《州志》亦載。
選錄四首:
1 落葉
一望秋山漸次空,芳叢搖落怨西風。
已無岸柳三分綠,何奈霜楓數(shù)片紅。
猶戀枯枝留別憾,曾隨流水訴離衷。
寒蟬絡(luò)緯凄涼甚,長在蒼煙暮雨中。
備注:絡(luò)緯,蟲名。即莎雞。俗名“紡織娘”。
2憶梅
飄零猶憶去年時,料得寒梅又放枝。
新蕊定遭殘雪壓,暗香不得曉風吹。
故園寂寂冰魂冷,羈旅凄凄孤枕知。
寄語檐前休悵望,歸裝早束不教遲。
3紅梅
當年玉骨瘦如冰,何事緋衣著滿身。
若使師雄重邂逅,恐難相識夢中人。
注:緋(fēi),大紅色。
4題先夫岱咫遺像
音容不見廿余春,偶展遺圖涕淚零。
對影縱教成舉案,一人孀鬢一人青。
注:①先夫岱咫,即袁子洙。光緒《州志》亦載。
②《后漢書?梁鴻傳》;“鴻為人賃舂。每歸,妻為具食,不敢于鴻前仰視,舉案齊眉?!迸e案,即“舉案齊眉”,用以形容夫妻相敬。
(參考資料:選自《都梁文鈔今編》。)
二、袁曾氏
袁曾氏,武岡州人。袁風翔之妻。著有《香山使者詩草》一卷。光緒《州志》亦載。
選錄四首:
1.穿懷大姊二妹(三首)
其一
綠窗獨坐日遲遲,惆悵離懷兩不知。
為報春愁江岸上,垂楊曾折又新技。
其二
別憾愁腸日日深,綠窗斜倚淚沾襟。
春風那管人間事,吹送殘陽上遠林。
其三
懷人報目憾天涯,阻隔山河不見家。
回首隴頭西北路,行人歸去夕陽斜。
4.和夫君耀眉舉茂才寄詩原韻
記得當年伴讀時,三更燈火夜眠遲。
研精那惜肱三折,呵凍誰憐筆一枝。
長嘆牛衣終須分,豈期羊叔有人知?
從今好慰高堂望,走馬長安是健兒。
注:①光緒《州志》亦載。夫君耀眉,即袁鳳翔,為袁澍子,州諸生。茂才,即秀才。
②三折肱,見清許國煥《村居》詩注。
③《漢書?王章傳》:“初,章為諸生,學長安,獨與妻居。章疾病,無被,臥牛衣中?與妻訣,涕泣?!迸R?,用草或亂麻編織成的牛的御寒之物。后以“牛衣對泣”形容夫妻共守貧困。
④羊叔,即晉羊祜,字叔子。曾都督荊州諸軍事,功績卓著。死后,南州人為之罷市巷哭。其部屬于峴山祜平生游息之所建碑立廟,名之“墮淚碑”。
⑤長安,即今陜西省西安市,漢唐時期為京城?!白唏R長安”指考中秀才。
3.檢篋見先夫耀眉遺稿感而有作
雙眉久鎖積憂深,硯匣塵封直到今。
偶展藏書和淚讀,尚留殘句與誰吟?
泥鴻爪印分明在,云鶴聲高何處尋。
縱使重泉終有望,蒼茫難禁此時心。
注:①光緒《州志》,亦載。篋(jiá),即書篋,裝書的小箱子。
③泥鴻爪印,見明鄧樣麟《月夜禮和尚塔》詩注。
③《三國志?魏志?邴原傳》裴松之注引《原別傳》:邴原從遼東逃回,“南行已數(shù)日.而(公孫)度甫覺。度知原之不可復(fù)追也,因日:“邴君所謂云中白鶴,非鶉鸚之阿所能羅矣。又吾自遣之,勿復(fù)求也。遂免危難?!焙蟪R浴霸浦邪Q”喻氣質(zhì)高尚、不同凡俗之人。
④重泉,猶黃泉。
(參考資料:選自《都梁文鈔今編》。)
三、聶襲
民間女詩人聶襲(1877~1942),女,字佩蘭,是討袁護國軍某部司令、革命黨人曾實秋的妻子。她的父親聶懋先是清朝六品武官千總。
清光緒三年(1877),聶襲生于其父任所成都。她從小天真活潑、聰敏多才。其父視如掌珍。7歲,其父延師授讀閨閣,一年后因師亡輟讀,遂自學。博覽群書,熟讀唐詩千余首。10歲能吟詠,15歲詩聞于成都。她少女時期所作的《春日曉起》詩:“春風吹透碧羅裳,斜倚雕欄怯曉裝。怪的呢喃渾不住,后園又報李花芳?!币黄旎[,形神皆備,嶄露頭角。
后隨父回祖籍衡陽縣石坳鄉(xiāng)。23歲嫁相鄰的邵東流光嶺茶市(今永華村)人曾實秋為妻。曾亦飽學之士,夫妻唱和,相得甚歡。民國初期,軍閥混戰(zhàn),百姓流離。其夫奮臂扼腕,棄家從戎,入貴州士官學堂,學習軍事。
聶襲感時傷亂,懷念與丈夫相濡以沫的安寧生活,在《感時事》三首中寫道:
其一
風塵滾滾涌天涯,南北劃然各一家。
何時狼煙方掃盡,生靈不致化蟲沙!
其二
連年烽火苦無涯,道路競傳被劫家。
拜倒子房重出世,長驅(qū)南北靖風沙!
其三
傷心時事最堪憂,淚似湘江不斷流。
盛世頓成愁世界,人民何日得安休。
這些詩篇反映了軍閥混戰(zhàn)的苦難時代和顛沛流離的哀鴻生活,有似杜甫的“詩史”之作。
袁世凱竊國復(fù)辟,其夫投身蔡鍔護國軍,授某部司令,奉命籌餉募兵,1916年端午節(jié)前夕,曾實秋來到武岡,在武岡人李國順的協(xié)助下,籌餉募兵十分順利,正要開拔時,被地方武裝頭目王某強行將兵馬解散,并派人暗殺了曾實秋。
“師出未捷,戕于宵人”,噩耗傳來,聶襲悲痛欲絕,和淚寫下《哭夫詩三十三章》。憂國憂民,抨擊當?shù)溃虻客鰹橐惑w,令人不忍卒讀。這里選錄四首:
其一
一錯誰能鑄九州,而今悔望覓封侯。
傳來兇耗風云黯,腸斷肝摧血淚流。
其二
自從庚子于飛后,琴瑟調(diào)和十六年。
蒼狗白云真幻態(tài),傷心破鏡不重圓。
其三
五年羈旅備艱辛,湖海飄零剩一身。
萬劫難逃前定數(shù),九泉應(yīng)念未亡人。
其四
原是黔中武學生,奉文護國返湘城。
豺狼當?shù)蕾t人隱,炮雨槍林一命傾。
聶襲夫亡之后,又連喪二子一媳,繼又大弟死于軍中,二弟天亡,孫甥兩家遺孤,由聶一人撫養(yǎng),憂傷勞頓,集于一身。聶賦詩長嘆:“大地遍荊棘,舉足礙自由。我生不逢辰,身世飽經(jīng)憂。”詩句融個人不幸于民族憂患之中,憤怒控訴了黑暗的社會。
民國13年(1924年),在本族前輩曾長軒、曾消魯?shù)墓膭钕?,聶襲親手選錄詩稿239首,輯成《吟香閣詩集》刻版?zhèn)魇?。一代史學大家曾廉給她的詩集作序,稱贊她的詩為《柏舟》之遺響,遠繼《風》《雅》;同鄉(xiāng)詩人楊季睿題詞,給予高度評價:“巫峽啼猿不斷腸,聶家詩句自凄涼??臻|無限青年女,怕讀哭夫三十章?!?/p>
此后,聶襲每有所感,都賦詩成詠。民國31年(1942年),她臨終之際,將身邊珍藏的百余首詩稿交孫子保管??上н@些詩稿于民國33年(1945)毀于日寇的燒殺搶掠之中。
1970年得獲再版,著名學者羊春秋欣然度《人月圓》三曲冠于卷首,贊其“點點斑斑都是淚,浸透酷夫詩”。詩人何嚴撰寫前言,稱其“字字血淚,語語深情,一自肺腑流出,不失為人間真詩”。
(參考文獻:
1. 《邵陽詩詞研究文論選》(現(xiàn)當代部分),張先軍主編,“社區(qū)教育背景下的詩詞文化建設(shè)研究”課題組編。2.《湖湘文化名人衡陽辭典》,甘建華主編,爾雅文化出品。)
四、劉韻琴
劉韻琴(1883-1945),名羽詵,清末著名文藝評論家劉熙載孫女。清光緒九年十月三十日(1883年11月28日)出生于江蘇興化城西城內(nèi)城隍廟東巷祖宅內(nèi)。幼年就讀私塾,“聰明好學,九歲能詩”,仰慕古代女英雄花木蘭,她在七律《木蘭從軍》詩中寫道:“一朝戰(zhàn)罷回東閣,千古風高花木蘭?!?/p>
19世紀末,帝國主義列強在中國瓜分勢力范圍,強占租界地,滿清王朝處于風雨飄搖之中。1897年,15歲的劉韻琴為尋求救國之路,毅然前往南京女子學校讀書。
婚后隨夫居邵陽,在女子學校任教,以“開啟民智,救國救民”為己任,劉韻琴在邵陽的活動,限于資料的缺乏,已經(jīng)難以考證,但《邵陽市志·人物傳》將其誤為“生于寶慶府城(今邵陽市區(qū))”,可見其對邵陽的影響。在湘期間,結(jié)識秋瑾,與之交往,1907年,秋瑾不幸遇害,劉韻琴滿腔憤怒地在報紙上發(fā)表七律《吊秋瑾》,詩中尾聯(lián)“恨剎東瀛初返槕,秋風秋雨送蘿蘭?!睂⑶镨瞥鐬榉▏渭姨}蘭。
1908年,劉韻琴只身遠去南洋馬來西亞馬六甲城,出任華僑女子學校校長。期間,她寫了不少憂國憂民和懷念故鄉(xiāng)的詩詞。如在《夏日旅懷》中寫道:“云水兩茫茫,路遠山長,何時歸去慰高堂?安得肋生雙羽翼,飛到昭陽?!?911年秋,身在海外的劉韻琴得知武昌起義成功的消息后,立即返回祖國。
翌年,劉韻琴步秋瑾后塵赴日本留學,就讀于東京中央大學。在留日期間,劉韻琴與反帝反袁革命斗士黃興、宋教仁、譚延闿、邵飄萍等人交往,參加與反帝反袁革命斗爭。1915年春,袁世凱勒令解散留日學生總會,劉韻琴等留日學生被迫中斷學業(yè)回國。同年,她被上?!吨袊聢蟆佛^聘用,成為我國最早的女新聞記者。劉韻琴不但能創(chuàng)作優(yōu)美的古體詩詞,而且堅持白話文進行小說、散文、新聞通訊寫作以及外國文學翻譯,因而在中國近代文學史上有較高地位。上世紀的30年代,著名《中國新報》記者陳榮廣盛贊劉韻琴:“吾國女界能以文字托業(yè)于新聞,影響政局,啟迪人群者,當推劉女士韻琴始矣。”著名女作家丁玲、詩人臧克家也曾給予劉韻琴很高評價,稱贊其作品:“思想內(nèi)容與藝術(shù)表現(xiàn)兩個方面均甚可取。在她所處的時代,能有如此表現(xiàn),令人敬佩。”
劉韻琴著有《韻琴雜著》,收錄詩詞96首,其革命思想亦反映在詩詞中,在當時具有廣泛的影響。1945年8月13日,63歲的劉韻琴走完了她輝煌的奮斗人生。死后安葬于興化城東北李府舍。選錄八首如下:
1.中秋無月
誰擬今宵樂事多,那堪今夕又空過。
何如借取昆吾劍,揮斷云根見素娥。
2.無題
溟蒙天氣種花時,小婢行來笑語癡。
遙指隔溪深竹外,桃花新放三兩枝。
3.春游
東風吹暖日添長,散步芳郊興欲旺。
春水綠于春草綠,菜花黃似菊花黃。
沿堤風送鶯聲滑,隔塢云遮蝶影忙。
無暇韶光斜照里,踏青歸去馬蹄香。
4.木蘭從軍
萬里從軍因代父,盡孝盡忠敢偷安。
朝辭塞口黃河渡,暮抵江頭黑水灘。
寶劍揮來關(guān)月冷,雄鞭沖破陣云寒。
一朝戰(zhàn)罷回東閣,千古高風仰木蘭。
5.登岳陽樓
岳陽城外有高樓,憑眺能消客里愁。
昔日仙人曾寄跡,今朝我輩復(fù)遨游。
清風明月舒胸此,山色湖光望眼收。
八百洞庭煙水闊,浪花掀處起沙鷗。
6.吊秋瑾
劍芒三尺逼人來,莫作尋常粉黛看。
肝膽燭天塵世黯,頭顱擲地夢魂安。
女權(quán)未許庸奴占,種界空嗟異類團。
恨剎東瀛初返槕,秋風秋雨送蘿蘭。
7.歲暮感懷
歲月易蹉跎,殘冬轉(zhuǎn)眼過。
陰寒云互結(jié),風動雪婆娑。
大地腥膻滿,山河感慨多。
夜深眠不得,拔劍起悲歌。
8.浪淘沙·思鄉(xiāng)
十里芰荷花,觸景思鄉(xiāng)。徘徊無語細思量,手足飄零誰似我,鴻雁分行。
云水兩茫茫,路遠山長。何時歸去慰高堂,安得肋生雙羽翼,飛到邵陽。
(參考文獻:1.《邵陽詩詞研究文論選》(現(xiàn)當代部分),張先軍主編,“社區(qū)教育背景下的詩詞文化建設(shè)研究”課題組編。2.《百度百科》。)
五 陳含英
陳含英,又名陳筠,湖南隆回縣金石橋黃金井人。民國元年(1912)十月十九日生,書香門第,薄有田產(chǎn)。父陳煌素有才名,從之受學,精通詩詞。后嫁與同鄉(xiāng)賀氏(務(wù)農(nóng)兼從商),然夫妻不睦,含恨而死,不足六十歲。
陳含英以生活入詩,詩詞有感而發(fā),代表作選錄:
1.新秋
韶光如水又新秋,幾度秋來幾度愁。昨夜月明今夜雨,一般天氣有沉浮。
2.中秋夜同陳霞玩月
不是秋來感慨多,愁心先已入詩魔。一年明月今宵好,杯酒同君且放歌。
3.讀《桃花源記》
醉對黃花詠晚晴,風流千古獨先生。胸藏丘壑千重翠,自辟桃源寓性情。
4.學書有感
學書欲繼舊家聲,其夸簪花筆未成。日夜涂鴉應(yīng)自惜,天心不許擅清名。
5.幽思
筆鋒無力恨層層,欲斷癡情總未能。應(yīng)是天心少愛意,殘更有夢亦難憑。
6.南國早春桃柳
南國芳時早,溪桃已盡開。冷和春雪艷,香共暖風來。
翠幕垂新柳,紅英勝早梅??椿☉?yīng)有句,窗外雨頻催。
7.讀回文有感
為感良人意,新傳織錦詩。才名冠千古,巧思幾人知。
莫倚冰雪質(zhì),休論五色絲。循環(huán)不能讀,何以慰蘭思。
8.吟秋
悲秋常道春光好,好景何須定是春。桂菊花飄香噴噴,霜風日出火殷殷。
千林蜜桔枝駝背,萬頃嘉禾穗屈身。面對此情誰不樂,悲秋人是自悲人。
9.減字木蘭花·中秋節(jié)
流光易換,節(jié)近中秋心力渙。愁病年年,心事蕭條欲化鵑。
秋階乍洗,雨過山明月又起。楊柳溪頭,別有風光句未描。
(參考資料:
1.《邵陽詩詞研究文論選》(現(xiàn)當代部分),張先軍主編,“社區(qū)教育背景下的詩詞文化建設(shè)研究”課題組編。
2.《長沙市嚶鳴詩社》官方網(wǎng)站。)
整理編輯:蕭鳳菊
簡介:
蕭鳳菊,女,湖南邵陽武岡市人,中學高級教師。中華詩詞學會女工委編輯部編輯,中國楹聯(lián)學會會員,僥幸忝列首屆“中華散曲之家”,湖南省詩詞、楹聯(lián)協(xié)會會員女工委委員,《湘女詩苑》名譽主編,湖南對聯(lián)文化傳承人之一,瀟湘散曲社雪峰分社副社長,邵陽詩詞楹聯(lián)學會理事,邵陽市楹聯(lián)學會女子工作委員會副主任,武岡市作家協(xié)會會員,武岡市詩聯(lián)協(xié)會常務(wù)理事。與愛人周光印合著《菊光曲韻》,獲第八屆華夏詩詞獎“優(yōu)秀獎”等。
![(C1UH9JN9QX5(3]V93XE$ZR.jpg (C1UH9JN9QX5(3]V93XE$ZR.jpg](https://photo.4305.cn/upload/image/20230606/63821686514216385111136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