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视频在线看,日韩网战一区二区三区,欧美成a高清在线观看,综合激情熟女久久

  1. <td id="oj6dr"><strong id="oj6dr"></strong></td>

    <td id="oj6dr"><tbody id="oj6dr"><listing id="oj6dr"></listing></tbody></td>

  2. <ol id="oj6dr"></ol>

  3. <td id="oj6dr"><tbody id="oj6dr"><listing id="oj6dr"></listing></tbody></td>
  4. <pre id="oj6dr"></pre>
    首頁 武岡資訊 書壇俊杰·記著名金石書畫家李潺

    書壇俊杰·記著名金石書畫家李潺

    張辛汗 李潺 2009-06-16 09:38 2

    長沙古城,依傍著日夜流淌的湘江。湘江西岸的岳麓山上,有座名列全國四大書院之首的岳麓書院。這座聞名中外的書院,就像湘水一樣源遠流長,在長達千年的文化接力賽中,它包容著八百里洞庭的氣魄和三湘四水的精魂,乃是一位最終的勝出者。它超凡的風骨,是由無數(shù)不朽的文化人的人格鏈接而成的。悠悠千年,薪盡火傳,這座書院便有了靈魂,有了精神,也有著許多美好的憧憬和夢想。時至今天,它仍然是一個活著的文物,不愧是湘楚文化的代表。

    “惟楚有材,於斯為盛”這幅千古名聯(lián),自豪地立在岳麓書院門前,仿佛是有意要將千年湘楚文化的群體才智和代表人物驕傲地一一抖落出來,其中就有朱熹、張拭、王陽明等世界級的頂尖高手;還有周敦頤、王夫之、陶澍、魏源、曾國藩、左宗棠、郭嵩燾等名震四海的驕子;更有蔡鍔、黃興、毛澤東、蔡和森等改天換地的英雄,他們都曾是這座書院的學人,誠如江堤先生在他的《山間庭院》中所言,“這些英雄人物哪怕只出一個,也會讓這座庭院光耀千秋”。

    除地面上留存的千年書院之外,在湖湘這塊神奇的土地上,還相繼從地下發(fā)掘出了“馬王堆古墓”、“走馬樓竹簡”、“子彈庫帛書”、“里耶秦簡”等文化瑰寶。地上地下,山山水水,無一不是湘楚文化深厚的積淀。因此,如何弘揚湘楚文化,便成了湖湘代代傳人肩上的重任!本文要寫的著名金石書畫家李潺先生,便是無數(shù)甘愿為弘揚湘楚文化獻身的仁人志士中的一個典型。

    提起李潺,不僅在湖南盡人皆知,在海內外也早有頗為深遠的影響。先生系湖南省書法家協(xié)會副主席、湖南省直書法家協(xié)會主席、《湖南書畫》主編、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中華詩詞學會會員;被菲律賓中華書法學會、日本尚泉書道會、加拿大世界書法家協(xié)會、香港國際畫院、中國當代藝術家協(xié)會等五十余家文藝社團聘為顧問?,F(xiàn)為國家一級美術師,供職于湖南電視臺。

    詩書畫印“四絕”,人窮畢生之力也難精一門,而李潺先生不僅在金石、書、畫上自成一家,且在詩詞創(chuàng)作上造詣頗深。早在1980年,他的小楷書法作品就入選了《書法》雜志;1985年又是湖南第一個入選了第二屆全國書展。隨后,《李潺書法選》、《李潺印選》、《李潺手書詩選》以及由他主編的擁有一百余萬言的當代第一部地方文學志《都梁文鈔今編》,皆相繼由國家正式出版社出版發(fā)行。此外,他還有兩千余件作品在全國諸多報刊、展覽、碑林發(fā)表展出。

    李潺的詩書畫印,不僅只是他獨具風韻的藝術創(chuàng)造,同時,也是他心底波瀾的宣泄,是其獨立特行的人格表現(xiàn)。從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到像攀登珠峰、極地探險、航天尋秘的英豪們那種敢于探索的英雄主義精神和大無畏的強雄氣魄。因此,人們公認李潺的“四絕”,的確非同凡響!

    一個藝術家要立得住腳,一靠人品,二靠作品。人品和作品都集中表現(xiàn)在三個字:“真善美”。只要翻閱李潺的作品,你首先就會強烈地感到他是一個真誠的自然之子。數(shù)十年來,無論風霜雨雪,苦辣酸咸,他總是以自己的全身心去擁抱自然,擁抱生活,不倦地去探索天地造化和生命的規(guī)律。因此,在他的“四絕”中充分地體現(xiàn)出了他對弘揚湘楚文化的“天人一體”、“大道自然”的追求。他的篆刻攻大寫意,獨創(chuàng)草書入印,即具古樸風韻,又顯時代精神;他的花鳥畫從書化出,染金石之氣,顯雄渾之骨;他的詩詞立意高遠,語言淳樸,含蓄蘊藉,情真意篤;尤其是他的書法,五體皆備,倡導雄強書風。其小楷工整嚴謹、寬綽靈動。其狂草布局奇詭,筆墨奔放,抽象中顯具象之態(tài),具象中含意象之情。既有北方碑味之粗獷豪放,又有南方帖韻之精魄靈氣。無論他筆下、刀下的一點一畫,都充分地顯示出有血有肉的生命活力。李潺先生自幼就具有的倔強、扎實、豪邁的情性,和他雄視天下、敢為人先的頑強意志,給我留下的印象是強烈的。記得七年前,我讀過《李潺印選》之后,欣喜難眠,曾披衣坐起情不自禁地寫過一首五絕:“方寸容天地,山河入夢來。風雷刀下走,大氣出靈臺!”藝術,本自心靈迸出,全在乎情性。一個真正有造詣的藝術家,在進行詩書畫印的創(chuàng)作時,只要揮毫濡墨便會情涌、興起、神來,意在筆先,奇思噴溢。一落筆便風馳電掣,天馬行空,虎嘯龍吟,山搖水沸!或豪放,或婉秀,或疏朗,或樸茂,無不涌動著性靈的波瀾。面對李潺的狂草、大篆和草書入印等藝術作品,首先闖入眼簾給人強烈沖擊的并非字畫的筆墨技巧,而是它所包容的內涵:或洪荒大漠,莽莽云煙;或舟楫檣桅,翩翩帆影;或昆侖頭白,滄海潮生;或明月清風,林間花滿……他以那有著明顯理性內涵的具象、意象、抽象構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語言,他以那充滿智慧和靈氣的波譎云詭的章法,無不顯露出有限孕無限的鬼斧神工,從而,創(chuàng)造出了單純的傳統(tǒng)筆墨難以達到的藝術效果。從他的作品中,使人感受到一種陽剛大氣的同時,還會看到一種探幽發(fā)微的研究精神。他用自己的生命融入作品之中,創(chuàng)造了一種空靈無我的境界,極好地詮釋和弘揚了中國詩書畫印的傳統(tǒng)。

    人民是藝術的母親,母親承認了這個獨立特行的兒子。

    這些年來,在國內,先后舉辦的數(shù)十屆“全國名家書畫展”中都有李潺的作品。不僅出現(xiàn)在濟寧、桂林、鄲城、淮陰、臨沂、周口、儀隴、太原、合肥、杭州、廣州、常州、泰州、海口、臺北、呼和浩特等地。在國外,他還先后應邀參加了韓國、菲律賓、新加坡、日本、加拿大等舉辦的數(shù)十次國際性書法大展。

    名震世界的常德詩墻和泰山碑林、衡山、翰園、龍山、東坡碑林、屈原碑林、浯溪、太白、三清山碑林、西王母、大鼓園碑林,乃至北美碑林和四國摩崖碑林等數(shù)十處碑刻園林,都有他的作品勒石。泰山、釣城、中南、子昂、內蒙、孫臏等數(shù)十家博物館、書畫院也都珍藏了他的作品。1990年與199年,他還曾應邀赴日本東京和新加坡講學。1999年與2000年,他榮獲了中國文聯(lián)等單位相繼評出的“全國百杰書法家”的光榮稱號。

    《人民日報》、《光明日報》、《文藝報》、《文化時報》、《新聞人物報》、《東方時報》、《中國書畫報》、《美術報》、《書法報》、《成才之路》、《湖南日報》、《湖南畫報》和菲律賓《商報》、日本《讀賣新聞》等海內外八十余家報刊,都對李潺進行過專題評介。他被錄入美國紐約《1997年世界優(yōu)秀人物錄》、英國劍橋《20世紀世界2000名杰出人物傳記》、香港《世界華人杰出專家名典》、《世界美術家傳》、《世界名人大辭典》和《世界名人成就錄》,國內出版的書畫家辭典、名人錄、書法集等等共有百余部集,都有關于他的介紹。他的作品被收入《中國古今書畫名家選集》、《中國書法全集》、《中國名勝詩文墨跡大觀》、《20世紀中日書畫名匠集》。2003年青島市歷史文化名城冠名十周年之際,在出版的《十一位省級書協(xié)主席作品集》系列中,就有《李潺專輯》。真可謂聲名遠播,四處花香。這一切所表達的是什么呢?乃是沉甸甸的兩個字:信任。

    人民信任李潺,李潺忠于人民。

    身懷“四絕”的李潺不僅以自身的藝術創(chuàng)造回報人民,更可貴的是他認識到,弘揚湘楚文化光靠一個人擁有超凡脫俗的技藝還遠遠不夠,只有動員和組織一個又一個文化群體起來,共同努力,才能真正弘揚博大精深的湘楚文化。他認為文壇藝苑不僅只需要具有獨創(chuàng)精神的藝術家,更需要具有舍身忘我精神和能力的組織者和活動家。他認為活動家的奉獻,常常會超越藝術本身。

    為了弘揚湖湘楚文化,李潺不僅深入學習研究,而且不辭辛勞地四處宣傳,以求發(fā)揚光大。泰安、曲阜邀他講學,他擺脫一切私事的糾纏,按時前往;常德、益陽、沅江請他,他不顧有病在身,帶著藥品同行;煙臺、大連、旅順、青島相邀,他不顧旅途勞頓,前往講學并進行現(xiàn)場表演。他每到一處都受到熱烈的歡迎。1990年,他應邀赴日本講學時,分別在日本東京港區(qū)青年會館、町田公民會館和尚泉書道會講習所,作了題為《中國現(xiàn)代書法思潮》、《日本書道在中國當代書壇的反映》和《金文概談》等精彩演講。難忘在日本的一次現(xiàn)場書法表演中,為了滿足眾多熱心觀眾好奇心的請求,他蘸墨揮亳,以他嫻熟的筆墨技巧,順書、逆書、橫書、反書,八面出鋒,繞桌一圈便寫成了一幅唐詩作品,正如他自作詩所云:“八面走筆桌回環(huán),飛騰狂草看客呆?!逼涔P畫真是潤如春雨枯如雪,停如臥虎走如龍!贏得掌聲雷動!日本的行家們贊譽他“是我們東方文化的驕傲!”

    他成功了!然而,從他那張瘦削而剛毅的面龐上,卻捕捉不到一絲成功的微笑。李潺,這個出生在大山叢中的山里漢子,從小就有一種像大山一樣倔強的性格和氣質。他,總是像大山一樣在靜靜地沉思:面臨嶄新的電子時代,湘楚文化中的詩書畫印該怎樣去尋找和創(chuàng)建自己發(fā)展的新途呢?湘楚文化的精髓究竟在何處呢?應該怎樣才能繼承和發(fā)揚湘楚文化的輝煌呢?他常常徹夜難眠,心想個人的成功并無偉大可言,只有努力弘揚湘楚文化,才是一樁神圣而偉大的事業(yè)。他立志要為此獻出畢生精力!

    1943年7月,李潺誕生在湖南武岡。父親是個手工織布的機匠,成天像機器人一樣腳蹬梳板手扯梭頭,磨筋損骨地勞作。母親是個一字不識的家庭婦女,除了烹茶煮飯漿衣洗衫,就是喂豬打草。這樣的貧苦農家,唯一的希望就是望子成龍。就為這,父母親沒日沒夜地拚命苦干,織布賺的,喂豬賺的都統(tǒng)統(tǒng)用于送兒女上學。

    苦難,本身就是一所學校。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十七歲的李潺終于考取了貴州大學中文系。從上大學那天起,一個作家夢便悄悄地在他心上拉開了序幕。他滿腔熱忱地搞業(yè)余創(chuàng)作,寫詩,寫散文,文思泉涌。他的天資成全了他,作品不斷在報刊雜志上發(fā)表,每月都能得到一些稿費彌補伙食,他高興極了!年輕人以為自己的人生從此就風和日麗了!殊不知在那紅海洋波濤洶涌的年代,他竟然成了“走白專道路”的典型。批判、檢查、反省、指責、訓斥、鄙視、咒罵……紛至沓來,一個被瘋狂扭曲的時代,瘋狂地扭曲著一個純正的靈魂!

    年輕氣盛的李潺忍受不了這種屈辱,他氣得病倒了!告假回家治病,詎料復學時校方說他“超假”,早已將他除名了!

    除名就除名,一氣之下,他離開學?;氐搅松匠?,在家鄉(xiāng)武岡制藥廠當了一名宣傳員。他和幾個愛好文學的年輕朋友,共同創(chuàng)辦了一個叫《心燈》的油印刊物。他們祈愿文學就像心上的一盞明燈,照亮自己的人生征途。

    然而,這些年輕人卻一點也不曾察覺:一個有著五千年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封建殘余的魔道總是想借尸還魂,在一片山呼“萬歲萬萬歲”的浪潮聲中,人變犀牛的畸形時代已悄然來到。當大部分人都已變成犀牛的時候,兩腳直立的人便成“怪獸”了。

    幾個“怪獸”創(chuàng)辦的《心燈》,被莫名其妙地打成了“反動刊物”,李潺為首的文學社團被打成了“反革命集團”,公安巳將其定性為“反革命案件”。于是,一連串災難便接踵而來:與李潺同辦《心燈》的朋友,兩個投河,一個跳塔,無辜地犧牲了三條年輕的生命!李潺被拘留隔離審查,進一步被拷問、逼供、批判、斗爭、亮相示眾……等待他的是牢獄之災!

    幸虧省城來的一位有良知的作家,在鑒別作品性質時,說《心燈》不是反動刊物,這才將李潺改為了“內部管制”。從此,他失去了工作,成了生活的棄兒。

    李潺苦悶至極。母親怕他悶出病來,便說:“寫文章犯法咱就不寫,寫字總不會犯法的,還是寫字吧!”是的,寫字。寫字總不會犯法的!《李潺書法選》自序中說過:“為避災禍與求衣食生存,四處書寫毛主席語錄及摹畫光輝形象、革命圣地。烏云翻滾之時,政治壓抑之中,書法成了心中的慰藉與渴望黎明的傾瀉。研習更趨激情與深沉,遂以書名噪鄉(xiāng)里?!?/p>

    “名噪鄉(xiāng)里”也非易事。他總是夜半起來磨墨臨池,從顏真卿《多寶塔》入手,涉獵楷、隸、行、草、篆歷代碑帖三十余種。習篆后又學刻印,沒有石頭,便到濟水河里去摸質地較軟的楚石,刻了又磨,磨了又刻;同時還習繪畫,并學作舊體詩詞。向武岡老書法家張魯先生學帖,向劉遠普先生學碑,用功甚勤。其間,感謝一位姓雷的親戚雪中送炭,將其家藏碑帖二十余種借與他,使他大開了眼界。與此同時,他曾看盡了武岡城里所有鋪面的招牌、方圓百里所有寺廟的楹聯(lián)匾額和山山嶺嶺的斷碣殘碑。讀的多了,看的多了,想的多了。到后來,看山山像字,看水水像字,江上飄揚的風帆像字,路上穿行的車馬像字,樹木花草像字,高天流云、地下鳥獸……都是字,都是畫,都是詩,都是??!宇宙天心,人間萬物,無一不是一點一畫,一字一詞。李潺眼花繚亂,他瘋癲了!他闖進了藝術的桃花源,“不知有漢,無論魏晉?!彼伞皶V”了!

    一癡便癡了十年。

    1972年早春,還是春寒料峭的時節(jié),他揣著自己的一卷創(chuàng)新書作,悄悄地走出了山城,第一次走向了山外的世界。竹笠芒鞋,風餐露宿。他像一個苦行僧求仙問道,漫游東南諸省,為時一月有余,行程五千多里。沿途拜訪了長沙周達、蘇州費新我、杭州沙孟海、上海方去疾等前輩先師。此時,他還飽覽了朵云軒、榮寶齋的諸多古人法書珍品,且用心游覽了許多名勝,那一切,都使他悟得了許多……

    他在山外看到了另一個更加燦爛輝煌的世界,同時悟出了“完美”對后人也是一種束縛;他看到了高峰,同時也悟出了“高峰”對跋涉者也是一種阻礙。古往今來,有多少風流人物面對“完美”、面對“高峰”,心卑氣短,望而卻步。而李潺卻不,他想到了兩句飽含哲理的詩句“萬頃煙波鷗境界,九秋風露鶴精神”。他終于悟出了傳統(tǒng)與創(chuàng)新的銜接點,他下決心要做“鷗”做“鶴”!

    1982年春暖花開的四月,他進入了人生中一個嶄新的階段,被調到湖南電視臺從事美編工作。此時,年近四十的李潺終于結束了十余年顛沛流離的漂泊,得到了一方用武之地。

    當“中國書法熱”以波瀾壯闊之勢席卷大地的時候,李潺意識到這種文化熱潮是社會的興盛,人性的解放,也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復蘇,這是不可逆轉的時代潮流!如何用文化藝術的聲音喚回丟失了精神家園的靈魂,引導群眾性的書法熱潮健康發(fā)展;如何弘揚湘楚文化,讓人們振奮起來,共同澆灌書法藝術之花,這是每一個文化人應盡之責!對于當今世界來說,一次講學,一個論壇,一次展覽的力量都是有限的,而電波的力量卻是無限的。只有衛(wèi)星頻道的電波可以超越族群、國界的限制,可以打破時空,使優(yōu)秀的湘楚文化為人類所共享。想到此,李潺欣喜若狂了!他工作在電視臺,電視這一進入千家萬戶的“魔方”提醒了他,率先在全國開創(chuàng)了用電視弘揚詩書畫印的先河!

    早在1984年,李潺便毅然放下了手中的筆,扛起攝像機走出書齋,沐風櫛雨,披星戴月,不辭勞苦,走遍了三湘四水,精心編導、拍攝了《翰墨與衡州》這部中國第一個以電視弘揚書畫藝術的專題片,形象生動地向世人展示了古老衡州的傳統(tǒng)文化藝術。緊接著他又攝制出了《齊白石》、《湖湘書藝錄》、《墨海游龍》、《浯溪碑林》、《麓山名聯(lián)》、《湘繡》等五十多部集電視專題片。他所開創(chuàng)的“熒屏與書法”欄目,也成為了中國電視界第一個以電視弘揚書畫藝術的欄目,這個欄目以其嶄新的獨特的面目,得到了廣大熒屏觀眾的熱愛和贊頌。

    李潺首開先河的“電視專題片”,全面系統(tǒng)地向海內外億萬觀眾介紹了湘楚歷代書畫藝術精英人物及其優(yōu)秀作品,為推進書畫藝術的傳播和發(fā)展,開拓出了一條電視與詩書畫印結緣而走向社會的新途。與此同時,他又通過湖南老年電視大學的活動,組織并主持了“海內外書畫家作品選萃展覽”,隨后又集結出版發(fā)行了《書畫家作品選萃》一書。1993年,他以顯著的業(yè)績被成為了湖南電視臺的主任編導。

    與此同時,李潺還利用電視舉辦了展覽30多次。第一次舉辦的“湖湘書畫大賽”就很有影響,參加的有三、四千人,到現(xiàn)場出席開幕式的有三、四百人,這些先行者后來都成為了全省各地市弘揚湘楚文化的骨干。在紀念中日邦交25周年之際,又舉辦了“中日百人書法展”,引動日方也派來了多達21人的代表團,那是湖南書壇最大的一次文化活動。接著在衡山召開的“首屆國際書法研討會”,又有日本、新加坡、韓國和臺灣等國家和地區(qū)來人參加研討。2000年,通過省直書協(xié)組織,全省有40多人在石燕湖舉辦了為期三天的首次“大型理論研討會”。

    最令人難忘的,在海內外最有影響的,還要算是1988年由李潺發(fā)起并舉辦的“龍年國際書法電視大賽”。那是湖南乃至全國至今為止規(guī)模最大影響也最大的一次全球性的群眾性書法活動。歷經一年多時間,共收到15個國家和地區(qū)的參賽作品31000余件,經過以中國書協(xié)副主席王學仲為首的評委會的評議,評出千余件獲獎作品,于龍年元宵節(jié)在湖南長沙隆重舉行了《墨龍頌》頒獎電視晚會。海內外熱情洋溢的賀信真像雪片一般向湖南長沙飛來!第二天,獲獎作品展覽又在湖南省博物館開幕展出;同年4月21日,又移展北京中國美術館,由周谷城、方毅、楊成武等中央首長為開幕式剪彩,盛況空前,中外贊譽,獲得了極大的成功。

    然而,成功的后面,該有李潺多少心血、汗水和熱淚啊!發(fā)起組織如此空前浩大的電視大賽,談何容易?是他,磨破腳板也磨破口舌籌集了近三十萬元經費;是他,騎單車跑遍了長沙的大街小巷,尋找辦公用房;是他,三番五次四處致函邀請評委;是他,主編《墨龍頌報》并拍攝電視鏡頭,及時報道大賽實況;是他,籌辦電視頒獎晚會,又籌備展覽活動;也是他,最后編輯出版發(fā)行了《龍年國際書法大賽獲獎作品專集》……圓圓滿滿地做好了這件轟轟烈烈的大事!此中有多少繁雜瑣事,有多少細微末節(jié),有幾多通宵達旦,有幾多喜怒哀愁,即使現(xiàn)代電腦也無法計算出來。有心人不妨仔細地瞅一瞅,看李潺頭上平添了幾多白發(fā)!因為超負荷運轉,他越來越消瘦了。他擔心自己可能累倒再也爬不起來,曾經在口袋里留下過一張紙條:“……我沒有什么企求,唯一的就是希望書壇的同仁們知道我是累死的,我就心滿意足了!為弘揚湘楚文化而死,死有何憾?”

    書壇有幸!李潺沒有死。一棵被苦水浸泡出來的勁草,是經得起嚴寒酷暑的。李潺如今仿佛更年輕了!一個藝術家成長的經歷和人生追求往往將成為世代流傳的故事;一個崇高的人格往往會在人們心上樹起一座不朽的豐碑!李潺正是為此在不懈地奮斗。一個偉人說過:“要奮斗就會有犧牲。”正向知天命之年走去的李潺,在弘揚湘楚文化方面后來又有了許多可歌可泣的故事!

    1991年6月,由湖南省委省直工作委員會創(chuàng)辦起來的“湖南省直書畫家協(xié)會”,歷經了兩次換屆選舉之后,第三任主席之職眾望所歸地落在了李潺的肩上。一個群眾文藝社團的主席之職,本是沒有什么級別、權威、私利可撈的,它需要的是犧牲和奉獻。李潺想:省直書協(xié)原本就是離退休老干部自己創(chuàng)建的一個精神家園,自己是省書協(xié)的班子成員之一,兼管好這一塊書畫界的“精神家園”,也是為湘楚文化培花植樹,讓湖南文壇藝苑更加繁榮昌盛起來。既然大伙信賴,寄望于我,那就干吧!

    六月份上任,離國慶50周年大慶只有三個來月時間,那就先辦一個國慶大展吧!想來容易做來難。辦個大展首先要的是經費,找誰去要錢呢?先把協(xié)會歷年來的積蓄拿出來吧!殊不知協(xié)會不但沒有分文積蓄,反而欠下16000多元債務。俗話說“巧媳婦難做無米之炊”,而此時此刻,國慶大展這桌“筵席”的籌辦,卻全落在了李潺這位“巧媳婦”的頭上了。他急如星火地四處求助,找企業(yè),尋老板,求熟人,也不知跑了幾多路,求了幾多人,遭了幾多白眼,聽了幾多閑話,甚至有人背后還說“一上臺就想撈票子,真是想得美”!

    不管它!你說你的,我干我的。李潺終于以自己的人格擔保借到了寶貴的三萬塊錢。有了錢,戲便開鑼了!碰頭開會、緊急策劃、征集作品、評選裝裱、租用場地、籌備開幕、計劃編書……等等一切,千頭萬緒先要扯清經緯,然后就是動員大家動手,有分工,有合作,一個釘子一個孔,一個腳步一個印,也算不清有多少具體的事要一件件一樁樁去落實。只說租用省博物館的八個展廳,先聯(lián)系,找頭頭,講費用,布場地,李潺依然是騎著他那輛四處都響只有鈴子不響的破單車,來回奔波了二十幾趟方塵埃落定。

    待到國慶開展,盛況空前不說,值得稱道的是李潺又出了新招:展出一個禮拜,每天安排了八至十個書畫家在展廳義寫義畫。要字畫的觀眾只需花三、五十元買一張宣紙,抽簽排隊即可得到諸多名家字畫。此舉驚動了省會長沙,每天來觀展的人絡繹不絕,真是“車如流水馬如龍”!后來還發(fā)現(xiàn)有不少收藏家出錢雇人排隊抽簽,乘機做了一筆本小利大的買賣。因為社會影響大,電視臺、電臺、報紙、刊物等省內外幾十家新聞媒體也都蜂涌而至,國慶前后幾天熱鬧得沸沸揚揚!大展中義書義畫,紙錢就收了三萬多元,還了一筆大債,辦了一件大事。從那以后,省直書法家協(xié)會的名氣大了,勁頭足了。

    在新的形勢面前,李潺想,求生存只是手段,求發(fā)展才是目的。于是,他與主席團成員集體研究之后,便切實地制訂了可行的計劃,而且不斷用創(chuàng)建性的新招,順利地闖破了“人事改革”和“學術研究”兩道難關。在“人事改革”上,借鑒企業(yè)的聘任制,請原任干部自報家門負責一項具體任務。通過自愿自報,很快組建了“七部一室”八個干實事的部室,即:書法部、篆刻部、國畫部、教育部、編輯部、帛書藝術研究部和辦公室。會員也由原來的200來人發(fā)展到600余人。指揮機構健全了,隊伍壯大了,人員素質提高了,大家籌集經費,槍也多了,戰(zhàn)斗力就更強了!

    近五年來,“省直書畫家協(xié)會”舉辦了展覽15個;訪問表演60多場次;開展藝術沙龍筆會活動和召開研究會,與各大賓館聯(lián)誼的有30多家。同時,到南岳、桃花源、張家界、岳陽樓、南洞庭等地進行名勝采風10多次;還和山東進行了兩次互訪交流,同時舉辦了兩次“湘魯省直書畫展”,在全國都得到了良好的反響。與臺灣聯(lián)合舉辦了“海峽兩岸國畫展”。與此同時,還創(chuàng)辦了《省直書畫》內刊5期;編揖出版了《國慶50周年展覽作品集》、《省直優(yōu)秀書畫作品集》和《論文集》。

    最令人欣喜的是在書法藝術理論這塊貧瘠的園地里,李潺和朋友們潛心鉆研,終于發(fā)掘了一株古老而稚嫩的新苗,那就是對湖南帛簡書資料的整理和研究。河南省對其蘊藏的大量魏碑(占全國50%),進行研究,創(chuàng)建了其雄渾粗獷之氣的“中原書風”,而我們湖南馬王堆、走馬樓、子彈庫等地發(fā)掘出來的帛書(占全國99.5%)簡書(占全國60%),這批珍貴的文物資料,有的已經閑置了三十來年,為什么不利用起來呢?經過細細地探索與思考,李潺終于創(chuàng)建性地提出了“湖南當代書畫藝術發(fā)展的主要手段,就是要繼承和弘揚楚漢以來的浪漫主義的創(chuàng)作方法”。為什么湖南書畫界這些年來總覺得無所適從?經過多次學術研討并進行個案分析,終于結論出了湖南歷代取得巨大成就者,無一不是以繼承和發(fā)揚楚文化的浪漫主義方法才獲得成功的。遠溯《詩經》與屈子的《離騷》、《天問》,懷素狂草、歐陽詢楷書與何紹基行書,齊白石的“衰年變法”,近至王憨山的“粗獷雄風”、易圖境的“忘形得意”、陳白一的“返樸歸真”,他們之所獲,無一不是弘揚湘楚文化的浪漫主義手法所得到的豐碩成果。

    向前發(fā)展的方針和戰(zhàn)略性宗旨一定,以李潺為首的省直書協(xié)就展開了深入的學習和研究。他們首先和館藏極其豐富的湖南省博物館聯(lián)盟,組建了以李潺為會長,以博物館文物專家、帛簡研究員陳松峰先生為常務副會長的“馬王堆帛書藝術研究會”。隨后,即舉辦了兩次在全國尚屬首展的“帛簡展覽”,第一屆有新加坡代表團來參展,并出席了開幕式;第二屆有臺灣代表團前來參展,隊伍達350人之多,在海內外擴大了影響。

    面對帛簡研究,李潺身體力行,取得了顯著的成果。近年來,他寫過不少論文,其中就有四篇論文獲獎,他的《馬王堆帛書藝術初探》、《走馬樓吳簡三題》、《子彈庫帛書初探》和《里耶秦簡初論》等具有獨特見解的論文,既得到了專家的首肯,也得到了書畫界一致的好評。

    身為湖南省書法家協(xié)會副主席的李潺,并沒有忽視自己在省書協(xié)擔當?shù)谋韭毠ぷ?。他在班子中分管?chuàng)作委員會,他與張錫良先生一道精心舉辦了“委員作品展”,又出書,又出掛歷,又舉辦“創(chuàng)作委員會臨書展”,搞得十分活躍。為湖南書壇開創(chuàng)一個嶄新局面盡職盡責,奉獻出了他的一顆赤誠之心!

    還有諸多奉獻乃是默默無聲的。為了書協(xié)的義務工作,他提前從單位退養(yǎng),不參予單位的美術設計工作,每月至少要少兩千多元收入。他是省直書協(xié)的頭頭也是專干,事無巨細,總是盡心盡力,連病故了會員他都要去主持悼念活動。這些年來,他為省直書協(xié)籌集活動資金達二十多萬元,而他本人卻從來不曾在協(xié)會報銷電話、手機等用費,逢上大型活動,通知聯(lián)系,一個月的話費上千元,也等于都是他的私事。在家里,他還要對年已九十高齡的老父親盡人子之情,對獨生女兒盡人父之責,而他卻總是把協(xié)會的事擺在第一位。如今已年逾花甲的李潺先生,當年扛著攝像機一口氣登上南岳的那種雄風到底不再了!高血壓病時時嚴重地威脅著他,好幾次暈倒了過去,險些醒不過來了!他只遺憾《李潺畫集》尚未籌齊稿件,也沒有靜心創(chuàng)作的時間,這是他黯然傷神的一樁心事。然而,他并不悔疚。他弘揚楚文化,甘為孺子牛的精神,充分地表現(xiàn)了一個藝術家廣闊無私的博大襟懷。

    李潺,一個平凡的人,他用一顆赤誠的心做出了許多不平凡的業(yè)跡。他不愧是大山的兒子,不愧是人民的兒子,不愧是湘楚文化的真實傳人!

    2004年4月9日 寫于無名齋燈下

    (原載2004年4月30日《書畫家》報)

    閱讀 6488
    分享到:
    評論列表

    兵子駝

    青松兄,你終于還是比我早到了一分鐘啊,沙發(fā)讓給你了。

    916年前

    青松

    坐沙發(fā)了!

    616年前

    發(fā)表評論

    已輸入0/200 個字!

    關注武岡人網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