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我一般,從武岡小鄉(xiāng)村出來,大抵從小并不知道夜宵這個詞。從小的記憶,一天只有兩餐,午后三四點左右吃飯,晚上六七點,天黑下來,差不多就去睡了。
后來讀書的時候,去到武岡城里,一天有了三餐,雖然還是吃不太飽,但仍然沒有夜宵。晚上自習大約會是九點,十點左右即在宿舍睡覺,下自習之后,如果還能去一中校園里買個空心餅充饑,就算是莫大的幸福。實在餓得沒法,校園里還未成熟的桔子,有時候也會想辦法弄些進肚子。如果夜空下月光皎潔,還可以翻圍墻去到資水河邊的一個水井,一邊用井水洗澡,也可以一邊猛喝些井水充饑。
再后來,就出來打工了。我記得第一次打工,是在沙井坣崗的一家工廠藝品廠。在南方這塊最熱的土地上,終于第一次聞到了夜宵的味道。那時候上班,似乎是沒有白天和黑夜的,世界只有白熾燈和流水線。每天晚上到十二點半那是正常的,不正常的時候只有周日,是在六點半就下班。工廠的大門從進廠的那一天對你打開了,卻又很快關上了。十二點關大門是紀律般的規(guī)定,大門一關,想出去的員工出不去,想進來的員工也不能進。我們下班后回到宿舍,在宿舍的窗外邊上,聞到了夜宵的味道。
那時候夜晚的空氣,還是很清新的,帶著海風的咸味,雜著宿舍底下三輪車上的夜宵的香味,飄進每個宿舍。我們把一塊錢用細線扎著,順著宿舍的墻先吊下去,再把細線吊上來,就變成了一小袋夜宵。那些夜宵真是美味呀,哪怕只是幾根米粉,伴著些不知來歷的油兒,都是那么香甜美味。
當晚上加點,只需加到十一點半,離關大門還有半小時,可以匆忙跑到外面吃三塊的河粉,或者米粉的時候,已經(jīng)到了一個新的世紀了。那時候對夜宵印象特別深的,是在東莞長安。我們常?;ㄈ龎K錢,要求店家放一半河粉,一半米粉來炒。這個三塊錢的夜宵,也是特別香甜,而且百吃不厭。消費完這樣一盤夜宵后,就心滿意足的回到宿舍,等待著第二天清晨上班的鈴聲了。
其實在廣東,最正宗的夜宵,大家都懂的,大略就是砂鍋粥了。好的砂鍋粥,都是用生米煲的,而且粥里會放一些海鮮,煲的時間會有些長。在等待的時候,可以先上些鹵水拼盤和素菜之類。這正點夜宵味道,當然也是特別香甜的。我們從上個世紀到這個世紀,為自己拼搏了將近二十年,真到最近幾年,才終于明白了這廣東夜宵的味道。
每次吃砂鍋粥時,我就不經(jīng)意會回想起這些年來夜宵的味道。我想問下,有沒有如我一般,對夜宵有過這般經(jīng)歷的同學?
免責聲明: 本文內容來源于黃高遠 ,不代表本平臺的觀點和立場。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注冊用戶自發(fā)貢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武岡人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不擁有其著作權,亦不承擔相應法律責任。如果您發(fā)現(xiàn)本站中有涉嫌抄襲的內容,請通過郵箱(admin@4305.cn)進行舉報,一經(jīng)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