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朋友小C,比我小三四歲,是個苦命的孩子,也是個好人。
他曾生活在一個還算幸福的家庭里邊,雖然父母時常鬧矛盾——記憶中,他爸到我家找做隊長的我父親評理調解過好幾次——但并不妨礙父母對他的憐愛。
他的父親有六兄弟,是這一大家庭中的長子,用武岡話來說,是高高大大的一個人。依起來,我們還可攀上親戚,因為他的父親與我奶奶同姓,我們就叫他表叔,其實也只能說是八百年以前可能是一家子。表叔是我家附近水庫里的技術員,吃公家飯,所以,小C家的生活自然比我們要好些。但這好日子并不長久,在他七八歲時,父親患病離開了人世。他罹患的據說是風濕病,是因長期與水打交道鬧的,臨離開這個世界前,父親去醫(yī)院看過他,據父親說,他已瘦得不像人樣,將不久于人世。聽罷,我的心情很不好受。
父親的話應驗了。表叔下葬那天,是公家的車送回家來的,隨來的有好幾臺車,送他至墳山的人很多,單位上的、村子上的,還有不少親戚,場面很鬧熱。作為一個普通人,也算是極盡哀榮了。
表叔雙目失明的母親哭得傷心得不得了,當時也應有七十多歲了,因為這個兒子,一如他名字中帶有一個“孝”字,對他的母親非常非常的好。村上人感慨:好人命不長。他的母親是個很善良的老太婆,小時候,只要到她身邊,就問是誰,知道名字后,就要摸摸這個小孩的臉蛋,說些好好長大聽話之類的話,我也享受過這份疼愛。
表叔去世后,這個家就解體了。小C的母親帶著小兒子遠嫁他鄉(xiāng),后來還生了一個妹妹――我沒有見過――村上人是見過的。從小照料他的哥哥,也是我小學同學,回到了他的當兵退伍回鄉(xiāng)的親哥哥身邊。表叔這個家庭的組合,很特殊。C的哥哥,與他同母異父,生父去世后,母親帶著尚小的他改嫁我表叔。
七八歲的C,留在這一大家族里,二叔收養(yǎng)了他。不知怎的,他沒能融入這個新家,據說受了委曲,就我們的觀察而言,二叔家是真心對他好的,可能是這小孩太過敏感。自尊要強的他,離開了二叔家,獨自一人生火做飯。他的生活,是否有他父親單位的接濟,我記不大清了,印象中好像沒有,他幾個叔父是幫助過他的。這家族其實很和睦。
小C十二三歲后,便開始跟著小叔父做生意,他們買賣豬牛,生意范圍為武岡、綏寧、城步三地。兩三年后,他主動退出,為何做出這抉擇,聽弟弟說,他覺得小叔父他們那幫人做生意有點不地道,他良心上不安。這么個答案,我的心靈是震顫了一把的,暗暗欽佩他,也為他日后生活感到心憂。
我弟弟與他是共腦殼的朋友,弟弟常幫他做事,他也常來我家?guī)兔?。弟弟十六歲時沒了母親,我在外讀書,家中只有父親與兄弟,自然有孤獨感,他們成為要好的朋友,可能有這個因素,同病相憐吧。當然,他比我弟弟更為不幸。
我們成為朋友,弟弟是橋梁,更重要的是彼此尊重。我佩服他的獨立與自強,這一點是很多同齡人沒法比的。他文化程度不高,小學都沒畢業(yè),很敬重我這個讀書人,見面時,從不呼我的名,也不叫我老師,總是笑嘻嘻地稱我唐先生。我喜歡古代文史,寒暑家回家時看的也是這類書,他來我家玩的時候也翻過我的書,我自然會無視他的閱讀能力。令我吃驚的是,有一天,他拿了兩本中華書局出的《文史知識》來,說是從城里面郵局買的,他看不懂,送給我,我高興地授受了。他之所以買這雜志,可能是見過我家桌子上有好幾本,也許覺得其中定然有興味無窮的東西,不便提出找我借閱,干脆自己買來讀讀,又或許就是想買兩本,作為禮物送給我。他到底是怎么想的,我沒有細問,人家這么友善,又何必盤根問底呢。只可惜,這兩本小書,我沒有帶到身邊。不知弟弟是否還保有?我沒帶過來的書,大多散佚了。
生活是難不倒他的,不隨親友經商的他學會了制酒,他的酒好,醇度高,量也多,尤為可貴的是并沒有像有些釀酒人戶那樣摻水。因此,他的銷路不愁,周邊很多人都來打酒。他修起了豬欄,利用酒渣養(yǎng)了兩三個豬。雖然辛苦,生活質量還是可以的。他做酒時,高興了也做幾個好菜打打牙祭,如果我在家,他一定叫上我和我弟弟的;村上還有一大學生,與他和我兄弟的關系也很好,假期在家的話也會受邀前往。
我在家鄉(xiāng)教書時,他曾經騎自行車到過我工作的單位。有次,他有些拮據了,還找我借過是四十還是五十元錢,這金額在當時也不是個太小的數目了。他的嬸子有次碰到我,說了些感謝之類的話,并說不要急于讓他還。我從沒開口提償還的事。后來,父親修房子,據弟弟說他主動還給我父親了。其時,我正在重慶求學。(未完,待續(xù))
免責聲明: 本文內容來源于言宋 ,不代表本平臺的觀點和立場。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注冊用戶自發(fā)貢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武岡人網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不擁有其著作權,亦不承擔相應法律責任。如果您發(fā)現本站中有涉嫌抄襲的內容,請通過郵箱(admin@4305.cn)進行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