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淡淡清輝 寫于:2006-9-11 博客:http://flyingashes.tianya.cn
我的小學一到四年級,是在村小念的。
那是一個非常狹小的學校,只有一棟低矮的平房,一共三間教室,加一個開放的禮堂,兩間小小的辦公室。
因為教室不足,這個學校,每兩年才招一次新生。學校中擁有的年級,要么是一、三年級,要么是二、四年級。單單只有幼兒園,是一直存在的。
也正因此,往往有已適學齡的孩子,正好撞上不招新生的年份,白白耽擱一年的。
因為學校小,老師當然也就少了。全校只有兩個老師,短短的四年時間,倒換了好幾批。最初的兩個老師是我們村里的,沒有教師資格,只是代課的。也幸好這兩位老師拼音方面還勉強過關,不至于教出我們一口蹩足的普通話來。后來請了城里的老師來,卻都干不了兩年,就要離去。
如今回憶起那段時光,對于學習方面的事情,皆很模糊,倒是玩鬧,記得特別清晰。
我們早晨上課,沒有確切的鐘點。每天老師從七八里之外的市區(qū)騎車過來,從我們村的街道經過,村里的孩子們,便都出了門,前呼后擁的跟著老師上學去。
當時我所在的教室,在那棟平房的最左側,教室兩側沒有窗戶,只有前后,有兩個小窗戶,一塊凹凸不平的黑板架在兩根木棒上,兩根木棒則斜倚在教室前面的窗戶上。
教室里面,永遠是黑洞洞的,沒有電燈,只能依靠教室后方窗戶的一點點光線照亮,而黑板背后的窗戶還露出了一截,那一截窗戶透進來的光,反射在黑板上,更叫人看不清楚。幸虧農村孩子的眼神好,還勉強應付著。
后來城里來的老師看不下去了,才請人將教室左面的墻壁鑿出一個大窗戶來,又將黑板后面的窗戶給堵了,才終像樣了點。
雖說這所學校的房子差強人意,不過學校周圍的環(huán)境,卻是得天獨厚的。
教室前面是塊小小的空地,算作是操場。操場左側有一個小池塘,池塘邊有三棵大柳樹。記得剛入三年級,學習寫作的時候,正好是春天,柳絮兒四處亂飛。老師舉例說柳樹開的花兒,也是可以寫的。結果那次作文,80%的人都寫道,我們教室門口有三棵柳樹……
學校操場過去,是一條大路,大路過去,是一條小溪,小溪過去,就是一望無際的稻田了。而稻田的最那邊,是如黛遠山,包括我們城市的風景名勝區(qū),亦有國家森林公園之稱的云山了。
這條小溪,是孩子們冬天玩耍的好去處。冬天里,小溪中水很淺,孩子們便在這里訓練膽量,從小溪這邊跨到那邊去,在那冬天干枯的田野上奔跑玩鬧。也有孩子失足落入水中,哭喪著臉回家換衣服的。
學校后面有一大片桔園,桔園后面,是一條寬闊的河流(即資江),河流對岸,則是一片低矮的山丘。
這條河流,也便成了孩子們夏天玩耍的場所。
夏天,河流中的水清清淺淺,十分涼爽。孩子們都卷了褲管,脫了鞋襪,涉足水中,在淺淺的卻也湍急的水流中,三五一伙拉著手,走往河流中心的小島上去。更有膽大的孩子,一個人涉過湍急的水流,走到了對岸去。
在水中嬉戲的時候,往往能遇上扯河草喂豬、撿河螺做菜的婦女。孩子們也都去幫忙,人多力量大,往往很快就扯滿一背簍河草,撿滿一籃子河螺河蚌的。
有時我們也玩水仗,弄得一個個滿臉滿身水珠兒,也有腳下一滑跌入水中,一身衣服濕透了的,卻也不怕,坐在河邊的大石上,曬曬太陽,很快就干了。
有時老師在那頭敲鈴了,孩子們卻玩得正起勁,干脆不加理會,老師不得已,跑過來叫大伙上課了,才戀戀不舍的走往教室去。
到了秋冬季節(jié),學校后面的桔園中,那一大片桔子紅了,孩子們又禁不住嘴饞了。無奈桔園的主人一直防范著,不得偷摘的空兒,倒是有桔樹的枝椏伸進教室窗戶來,上面結得幾個桔子,都被孩子們摘了去。
到了桔園豐收,主人將滿園的桔子都摘了賣掉了,孩子們才得以進入桔園,仰著頭一棵一棵桔樹搜尋,看有沒有漏下的桔子。如此仔細搜尋一番,一般也不會空手而歸的。
到了這些玩意兒都玩膩了的時候,又有饞嘴的女孩從家里泡菜壇子里帶了泡姜,泡辣椒、酸蘿卜來。到了課間,一群人圍著吃,整個教室飄蕩著泡菜的酸味兒。
這種習氣一起,后來很長一段日子,孩子們干脆輪流著從家里帶泡菜來,又有人干脆連小碟子、杯子筷子都帶了來。每天課間,都成了泡菜筵的天下了……
我小學的最初四年,就是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度過的。
萬幸的是,這樣的玩鬧并沒有使我喪失心性、荒廢學業(yè),反而給了我一段最為美好的學生時代的回憶,真該感謝老天爺的賜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