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艷陽,溫暖而濕潤。5月6日上午,在武岡市法相巖街道辦事處獨山村成片的千畝水田之上,插秧機所到之處,一行行秧苗次第站起,既整齊劃一,又傲然挺立于田野。
“機械插秧速度快得想都想不到,一點鐘能栽30到40畝!”在紅星村插秧現場,一邊是農技農機志愿者手把手教,一邊是兩三個農民正圍著一臺陷入淤泥的插秧機轉,有的抬起船板,有的則在地輪葉片間加一個木杠,三分鐘不到,機器就正常行駛了。隨著秧苗源源不斷而出,水波蕩漾之處,煞是嫩嫩綠綠的田園風光。
隨著農機購置補貼比例逐年提高,代耕代種代收、小額信用貸款、產業(yè)獎補政策等硬核舉措紛至沓來,耕田、播種、插秧、打藥、收割、加工‘六位一體’機械化作業(yè)高頻率出現,廣泛應用于大米、豆子、玉米、紅薯、果蔬等農作物領域,既節(jié)省了人工成本,又提高了經濟效益。農民朋友種地的積極性越來越高,主動發(fā)展種植業(yè),春耕生產得以有序鋪開。
據悉,法相巖街道辦事處水稻生產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85.3%。耕地、整土、育苗、插秧、植保、收割、轉運、烘干、加工等已基本實現全程機械化作業(yè)。
免責聲明: 本文內容來源于武岡融媒 ,不代表本平臺的觀點和立場。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注冊用戶自發(fā)貢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武岡人網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不擁有其著作權,亦不承擔相應法律責任。如果您發(fā)現本站中有涉嫌抄襲的內容,請通過郵箱(admin@4305.cn)進行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