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是記錄心靈成長的最好方式。
——題記
關(guān)鍵詞: 打工 文學
1997年8月2日,我從湖南來到東莞虎門,正式開始我的南漂之旅。
8月3日,在姐姐安排下,我偷偷住進她所在燈飾廠員工宿舍。晚上,我和男老鄉(xiāng)擠著睡;白天,我就跑到姐姐的宿舍去休息。
8月4日,下午四點來鐘,外出找工未果的我失望歸來,,精疲力竭栽倒在姐姐床上。不巧頭碰到床架,一下痛不欲生。扭頭間,看到枕邊有幾本雜志,頓時如獲至寶,忘了疼痛,翻身而起,坐著捧讀。
雜志叫《嘉應(yīng)文學》,是廣東較早打工期刊之一。我飛快將一本雜志翻完,突然就有寫作沖動:雜志上的文章,我也能寫!中學時我發(fā)表過作品,知道怎么投稿。于是我又在姐姐床上亂翻,竟找到方格信紙、圓珠筆、貼了郵票的空白信封。
很快,我就選準欄目構(gòu)好思,下床找了條膠板凳,趴在鋪上寫起來。文章題目已忘,只記得是個兩三百字的隨筆。寫好后我大聲念了念,句子通暢,沒有語病,無錯別字,就裝了信封,留了我的名字和姐姐的地址,一個人跑到郵局寄了。
接下來,我仍然在找工、進廠、做事,基本把這事忘了。輾轉(zhuǎn)兩三個月后,我被姐姐介紹到燈飾廠上班。突然有一天,我卻收到一張《嘉應(yīng)文學》寄來的匯款單,注明稿費二十元。錢雖少,我卻欣喜若狂。因為我知道,來廣東寫的文學處女作,已經(jīng)被雜志刊發(fā)了。
唯一可惜的是,我一直沒收到樣刊。后來去書店找,也沒買到當期雜志。但自此以后,我就有了創(chuàng)作和投稿的習慣,并陸續(xù)有打工文學作品發(fā)表在《嘉應(yīng)文學》及其它期刊上。
關(guān)鍵詞:佛山 詩歌
遇到從佛山來的文友,我會條件反射問一聲,你在《佛山文藝》發(fā)過稿么?去《佛山文藝》雜志社玩過么?要是聽說他們不僅在《佛山文藝》上過稿,還和《佛山文藝》的編輯很熟時,我往往會很艷羨,自以為找到知音。唉,沒辦法,我對這本雜志,實在有特別的感情。
想當年,我也是在《佛山文藝》上過稿的人,不過不是小說和散文,只是幾首長短不一的詩。其中有兩首詩(《五月的天空和梅子》、《我要寫詩》),還給我?guī)韮蓚€耐人尋味的故事。至于故事有什么特別,我先不說,等后兩節(jié)再講,先把兩首詩摘錄如下:
五月的天空和梅子
把一種心情寫給一個人時
傾訴就是一只相思的鳥
濡濕在五月有雨的天空
五月的天空常常下雨
五月的夢中
梅子,常??羁疃鴣?
梅子,永遠是一個好聽的名字
念叨一下都會讓人想起一首詩
一種淡淡的悠遠明凈和意味深長
每一次都在相思的淚眼中久踞
梅子,有一個影子
常掩映在五月的陽光里
我曾經(jīng)幻想五月的小鳥
她們的歌唱是因為梅子
于是我想起梅子的長發(fā)
想起我詩的頭發(fā)
藏著梅子的眼睛
像綠葉從中的露珠和小鳥的眼睛
一直閃爍不停
我想梅子該是冬日的一枝梅吧
東風第一枝和第一場初雪
可梅子的的確確長在夏天里
她的光芒
可以比五月的閃電和陽光
我試著在一張潔白的信紙上留言
梅子的快樂就傳染給了我
我想我的深沉也該傳染給了她吧
梅子閃爍不定的目光中
她跑回了月亮灣的家
我是一個舟子
可是我沒有船
靠不近梅子的碼頭
我只有漫步在月亮灣的溪邊
看漲潮的記憶泛黃
五月的梅子一定是青的
沒有熟
誰說的
梅子說的
梅子說話時眼睛像片青翠的葉子
梅子的眉毛是彎彎的船
我就一直感覺到酸
五月的天空是青梅的味道
梅子,你說
哪一年的五月
我不用望梅也能止住干渴
(刊于《佛山文藝》1998年11月下半月第282期)
我要寫詩
用一種布谷鳥的關(guān)心鳴啼
我催生一種詩歌的農(nóng)業(yè)
我的筆是忠實的農(nóng)夫
以犁鏵的鋒利劈開思想
我要長成莊稼
讓汗水以音樂的方式伴奏
無論土地的肥瘠
只要靈魂未死 生命有知
我就會如精靈一樣
在我的田園里跳躍 歌唱
(刊于《佛山文藝》1999年1月上半月第285期)
關(guān)鍵詞:期刊 筆友
1999年某天,我收到一封“內(nèi)詳”信。當時我很驚訝,拆開才知道,原來南方一所中專一愛好文學的小女生,她在《佛山文藝》上看到了《我要寫詩》(詩后面有我詳細通聯(lián)),心有所動,于是寫信與我交流。
當時流行交筆友,被認為很浪漫。珠三角很多文學期刊,都開設(shè)了交筆友的欄目。我經(jīng)常買各種雜志看,雖心有向往,但并沒行動。
現(xiàn)在,突然有“粉絲”寫信,確實讓我“受寵若驚”。我很快回了信,她也很快又回了信,連通幾封信后,又互換相片,接著又是書信又是電話,聯(lián)絡(luò)日益頻繁。
跟很多俗套的交友故事一樣,我和她戀愛了。是我先開的口,一說那三個字,就把她嚇住了,連著好久沒信過來。當時我們通信的正常頻率,一般一星期一封,有時兩三天一封。她不寫信過來,我就不好再寫信過去,可壓抑不住的思念,卻像荒草一樣在我心中瘋長。
相思的日子生不如死。最后我絞盡腦汁,想了個點子,找到一顆南國紅豆,連同一封信再寄過去。沒想到這招有效,紅豆像丘比特的神箭,一下子將她的心射穿。其實她也在瘋狂想我,只是有很多顧慮,但因為這顆紅豆,她放棄頑抗,接受了我……
戀愛,很美好!雖然見字不見人,聞聲不見人,但我們樂此不疲。交往的主題只兩個:寫信或打電話。充滿激情的我,一點也不吝嗇文字,總是給她寫很長很綿的信;有點工資的我,一點也不吝嗇金錢,總是和她煲好長好長的電話;情至深處,我在電話里小聲叫她“老婆”,她在電話里羞澀回應(yīng)我“老公”……
兩年后,她畢業(yè)并工作。我去她的城市看她,白天游山玩水,晚上住進賓館,躺在同一張床上。每當我蠢蠢欲動,想攻城掠地時,嬌小可人的她,總是哭著求我,不要碰,不要碰,要等結(jié)婚那天晚上才行!我問,什么時候結(jié)婚?她說,再等三年,也許五年!我一下子頹然無語。
后來,我們分手。
她給我寫過289封信,給我織了一玻璃罐520顆小星星,還制作了一個彩紙風鈴,我都偷偷保留著,偶爾看一下,總覺恍然若夢……
關(guān)鍵詞:電臺 聽友
除了文學期刊溫暖過我的打工人生,電臺也是我打工生涯中一個寄托情思的溫暖載體。曾有好長時間,收聽東莞電臺,成了我最為愜意的生活時光。
和東莞電臺結(jié)緣,因我無意中一次得獎。1999年末,我正帶著一批新工人從虎門進駐沙田,在新廠整理廠務(wù)。那時工資低,是個小骨干,沒單間住,沒彩電看,隨身帶個小收音機,晚上在宿舍撥著聽。
有天晚上撥到東莞電臺,里面正播放臺慶十周年的征文消息。我一下來了興趣,翻身下床,拿出稿紙,趴在鋪上就寫。個把小時寫了個小散文,題為《東莞電臺,點一盞心燈照亮我打工的路》,檢查好裝進信封貼上郵票,興沖沖跑到鎮(zhèn)上投寄了。
日子一天天過去,我?guī)缀跬舜耸隆?000年3月,我收到東莞電臺的信函,燙金的一個請柬,邀請我3月16日去參加座談。我也不曉得為什么請我座談,但我準時去了。在電臺報到時,工作人員問我名字?我說周衛(wèi)華。她馬上豎起拇指,喲,你是二等獎!我這才知道,原來座談是征文頒獎。
座談會要求大家踴躍發(fā)言,我口才還行,最后一個發(fā)言,還引起現(xiàn)場電視媒體的注意。印象最深是南方電視臺的美女記者,專門把我叫到一邊,用攝像機對著我,要我把剛才的話再重復一遍……這讓我非常緊張,一下子面紅耳赤。
征文讓我得了1000元獎金,比我當時的月薪還高。直到現(xiàn)在,我還記得出了會場,偷偷躲在角落里數(shù)錢的興奮和快感。因為獲獎,我還被當時東莞電臺“風雅人生”節(jié)目主持人葉純看中,熱情邀請我到她的節(jié)目里做了一期嘉賓。
記得做節(jié)目當天,我早早去了電臺,在辦公室和葉純聊天,后來又和她去食堂就餐,跟其它主持人同桌吃飯……哈,想起來實在興奮!最后戴上一個大耳機,跟主持人在播音間面對面交流,還要不時回答聽眾打進來的電話……雖然我在播音間表現(xiàn)實在欠佳,但我卻一直將這段經(jīng)歷當作引以自豪的私密記憶予以珍藏?,F(xiàn)在葉純早已成為東莞傳媒界名主持了,我經(jīng)常在電視里看到她,她給我的印象,依然是那么純美和溫暖!
葉純主持的“風雅人生”是一檔文學節(jié)目,我在好長一段時間內(nèi),一直堅持向她投稿。我投過去的稿件,幾乎每篇都被播出。她特細心,一有稿件播出,總會提前電話通知我注意收聽。這一點讓我感動并記憶深刻。
由于我在一篇稿子后面留了通聯(lián)方式,我開始時斷時續(xù)收到聽友來信。記得最先來信的是一個叫“雨蝶”的湘妹子,我們的交往一直很愉快。一高興,我又把和她交往的經(jīng)歷,寫成一篇《雨蝶》的散文投給葉純。文章播出后,反響強烈,聽友信件,雪片飛來,幾乎每天都收信,最多一天收13封。
剛開始,對于聽友來信,我堅持每信必復。但信件一多,我也承受不了,精力不夠不說,郵費就負擔不起。再加上工作任務(wù)日益加重,慢慢地,我也就淡了聽電臺的心,轉(zhuǎn)而鉆研電腦和網(wǎng)絡(luò)了。
關(guān)鍵詞:文壇 抄襲
對于文壇,我沒有什么清晰的概念。但對于寫作與做人,我絕對有自己的操守和底線。我堅持原創(chuàng)寫作,反對抄襲剽竊,這是不變的宗旨。但生活有時確實像一部小說,存在著許多意想不到的巧合。
2007年10月某天,我正在宿舍邊吃午飯邊看東莞電視臺《今日莞事》,節(jié)目里正介紹一個叫蘇紅衛(wèi)的“保安詩人”:他寫了很多詩,得了很多獎(其中有個國家級大獎)。接著,電視里就出現(xiàn)了那個國家級大獎的獲獎證書,原來他寫的一首詩《五月的天空和梅子》,得了2005年共青團中央“首屆全國進城務(wù)工青年鯤鵬文學獎”三等獎。
我看著看著,心里卻不對味,心說詩題怎么這么耳熟?最后終于讓我想起自己1998年發(fā)在《佛山文藝》上的情詩。我馬上在宿舍里翻找,哈哈,樣刊還在,手稿也還在。
但我當時還不敢肯定蘇紅衛(wèi)他抄了我的詩,因為畢竟我只見詩題沒見詩行。于是我繼續(xù)看新聞,得知他的詩作已被收錄在《青春與夢想》一書。于是我立即上網(wǎng),查到該書信息,并下單網(wǎng)購一本。
兩天后,網(wǎng)購的書到手。我翻開對照,發(fā)現(xiàn)姓蘇的夠笨,抄襲幾乎只字不改。我很惱火,因為這詩牽涉到心中一段青澀的隱痛,不容許任何人任何行為的玷污。我立即找媒體報料,先找東莞電視臺《今日莞事》,要求他們曝光,接電話的人很緊張,說要請示領(lǐng)導。我沒理他,再找《東莞日報》?!稏|莞日報》很重視,很快派了記者過來,采訪完我后,又馬不停蹄去東莞鳳崗鎮(zhèn)采訪蘇紅衛(wèi)。因為鐵證如山,蘇紅衛(wèi)供認不諱,當晚就打電話過來找我認錯,要求和解,并求我要記者不要報道。但記者和我一樣,極度鄙視“文抄公”,所以一概不理。隨后,《東莞日報》就刊出了連續(xù)報道(2007年10月25日“社會民生”版《“保安詩人”蘇紅衛(wèi)被指剽竊》、2007年11月9日“社會新聞”版《蘇紅衛(wèi)被保安公司解雇》)和評論[2007年10月26日“暸望”版《捍衛(wèi)文學聲譽需“從嚴治抄(襲)”》]。
《東莞日報》報道后,東莞電視臺也派了記者過來。我配合他們拍了一上午。記者一直在追問我,會不會和蘇紅衛(wèi)打官司?我說不排除這種可能,但我最想做的事,是想和蘇先生當面交流……電視臺上午采訪完我,下午就去了鳳崗鎮(zhèn),哪知蘇紅衛(wèi)避而不見,打死不上電視。事后得知,他因為抄襲,已被所在保安公司解雇。于是這檔我盼望的電視節(jié)目,也就不了了之。
關(guān)鍵詞:職場 寫手
1998年5月,我加盟現(xiàn)在的工廠,從普工做起,大約四年間,我升到了主管的位置。為了當好主管,我主動放棄寫作,一心一意將精力放在工作上。在此期間,我?guī)缀鹾苌偻陡?,發(fā)表作品少之又少。
2008年5月,某個深夜,我從睡夢中醒來,掐指一算,天,我在工廠,竟已十年。十年磨礪,收獲幾何?我開始不斷檢討。職場上我停滯不前,依然只是一個主管,而相識的很多文友,工作寫作兩不誤,不僅事業(yè)有成,而且創(chuàng)作豐收。我的人生,長此下去,與他們相比,異常缺血和極度蒼白啦!
于是,我坐不住了,在做好本職工作之余,我又開始寫了,慢慢地,似乎也進入一點狀態(tài),不斷有作品被編輯相中并發(fā)表,國、省、地市及內(nèi)刊全有……
我對自己寫作的定位,就是做一個草根寫手,在南漂的路上,寫我所想,寫我所見,寫我所思,堅持寫,不斷寫……
免責聲明: 本文內(nèi)容來源于舟子 ,不代表本平臺的觀點和立場。
版權(quán)聲明:本文內(nèi)容由注冊用戶自發(fā)貢獻,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武岡人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不擁有其著作權(quán),亦不承擔相應(yīng)法律責任。如果您發(fā)現(xiàn)本站中有涉嫌抄襲的內(nèi)容,請通過郵箱(admin@4305.cn)進行舉報,一經(jīng)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quán)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