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喇叭宣傳員
七十年代初吧,天氣好的清晨,會有一些高年級的小學生,一手持鐵喇叭筒,一手拿一張報紙或一紅頭文件,站在一地勢較高的地方,面向村莊,通過喇叭筒,大聲向即將起床或已起床的社員群眾宣講黨的精神、方針和政策。當時,我對此項工作很是羨慕,也希望有一天自己也能這樣。
后來,我也成了高年級學生,也當了幾回小喇叭。第一次干這事時,很是興奮,頭天晚上就把第二天要宣講的內(nèi)容仔細看了又看,認不得的字,也查了字典,弄明白了。怕耽誤時辰,事前就請父母第二天天麻麻亮的時候就把我叫醒。醒來后,匆匆穿了衣服,就往外沖了。做小宣傳員的那幾天,覺得自己挺神氣的,盡管并沒有哪個貧下中農(nóng)表揚過我半句。
二、憶苦思甜飯
我讀小學時,經(jīng)常要寫文章說舊社會的苦,新社會的甜。記憶中,還吃過憶苦思甜的飯。這飯我還有印象,把一種叫水?;ǎɑ蚍Q水蓮花)野菜搗爛,再將有些小米嘴的細糠弄在一塊,做成粑粑形狀,蒸熟就可以吃了。父母從生產(chǎn)隊拿了回來,讓我們這些小孩吃。當時,覺得其實也還不是太糟糕,可以吃下去。父母也是吃過的。不過,他們似乎并沒有跟我們說舊社會也吃過這東東,要感謝新社會之類的話。其實,在我們那個饑荒年代,有時并沒有做那帶政治性色彩很濃的憶苦思餐時,有人為了填飽肚子,也無奈地自己做來吃過的。
三、學校勞動
小學時,經(jīng)常要搞勞動。學校有菜地、茶園,還有水田。我們都平整過稻田,種過水稻。所收的谷子,當然是交給了學校老師。后來,老師不再種水稻了,用稻田來養(yǎng)泥鰍。每個小孩上學時,都要交幾尾小泥鰍。老師想得挺美的,過段時間以后,以為一定會生發(fā)出很多小泥鰍來。可事情并沒多那么簡單,半年后,把稻田水放干,組織學生盤泥鰍,并沒有弄到多少。有人以為,稻田并沒有用水泥倒鑄,泥鰍容易跑的。這一招不靈,就又把稻田變成菜地了。
茶園,最初有點茶樹,也能采摘一些茶葉,當然,同樣是交給了學校的。后來,老師又把它改成柑桔園。我們從上午挖坑,直至下午才挖好。還沒完,還得要積肥,得有草皮、污泥渣、牛糞等,要把坑差不多填滿才行??拥纳顪\、肥料的多寡,老師是要驗收的,不合格,得重來。那柑桔樹,也是只見載,從沒見成林的,更不用說掛果了。文革結束后,這些田、地也回歸了生產(chǎn)隊。
四、生產(chǎn)隊支農(nóng)
那時,還有一勞動,就是到生產(chǎn)隊支農(nóng),主要做的是蒔田、蓐田的農(nóng)活。去的時候,排著長長的隊伍,由老師帶隊,打著紅旗,蠻帶勁的。做完農(nóng)活后,再由生產(chǎn)隊的貧雇農(nóng)給我們講解舊社會貧下中農(nóng)的悲慘生活。我曾參加過一次這樣的勞動,事畢,則由大隊書記給我們講血淚史。他是鄧家鋪人,只身一人,來到我們那地方,給大地主家放牛,受盡了欺凌,說到動情處,還將地主打他的傷疤展示給我們看。我們當時是非常慶幸長在紅旗下,生在新社會的?;氐綄W校后,老師又布置我們寫一篇作文,暢談勞動感想,敘說長在新社會的幸福。
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只有我們這些稍有年紀的人才經(jīng)歷過的。寫出來,對老鄉(xiāng)們了解一下那個特定時代,是有裨益的。
免責聲明: 本文內(nèi)容來源于言宋 ,不代表本平臺的觀點和立場。
版權聲明:本文內(nèi)容由注冊用戶自發(fā)貢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武岡人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不擁有其著作權,亦不承擔相應法律責任。如果您發(fā)現(xiàn)本站中有涉嫌抄襲的內(nèi)容,請通過郵箱(admin@4305.cn)進行舉報,一經(jīng)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