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燕子巖、羊古巖的由來!
在武岡市稠樹塘鎮(zhèn)法新一帶,很多人知道或聽說有個燕子巖,羊古巖。它們是武岡境內唯一用于防御敵人進攻,由人工修筑并保存下來的巖洞,都是由青石塊構筑而成。羊古巖入口有兩道石門,分上下兩層。洞內有石黑板,并刻有字跡。相距一公里多,有個燕子巖,入口離地四尺之高,有石門,入口需匍匐進入,洞內層層疊疊有十八層,利用洞外石壁縫隙,可通風釆光,可容近萬人生活居住。它們共同特點是其戰(zhàn)略防御能力,非一般土匪所及。
公元1859年,清咸豐九年,石達開率部進軍寶慶。其部襲武岡、新寧等地。四月十八日圍攻武岡城,七日不克。第一次攻打武岡失敗后,石達開有意再占武岡,決定退隱在法新、司馬沖一帶,并發(fā)現(xiàn)了這兩個巖洞及周圍有利的地形條件,就利用天然巖洞構筑軍事堡壘。巖洞位于稠樹塘鎮(zhèn)枧頭村境內,而枧頭又介于武岡、新寧交界之處,去過枧頭的人知道,枧頭巖洞較多,可容上千人的就有十來個,從地勢來講,從光子嶺可以俯視新寧來敵,從獨石村馬鞍嶺可以俯視武岡來敵,在飄坪村小田后高山又與司馬沖守軍遙相呼應,這些山頭曾建有過峰火瞭望臺,有許多老人上山放牛見到過,因木質結構,歷經百余年,己毀。
石達開本人也是擅長攻城拔寨,其攻守能力極強。在整個巖洞外圍防御設計充分體現(xiàn)了他的軍事天賦。部隊也需要駐扎休整,在此建立了“根據(jù)地”,來總結寶慶與第一次攻打武岡城失敗。現(xiàn)在在法新還建有石拱橋,老百姓叫太平橋,在司馬沖一帶也留下太平軍故事,在新寧縣溫塘百姓紛紛從軍,涌現(xiàn)出太平軍中層將士。同時,“巖仙鬼”借荷葉鍋的故事在這帶流傳。
次年10月,率軍三萬余人,復二次攻打武岡城,被鄧仁堃、鄧絳父子擊退,死傷萬余人。除去少部分留下外(以土匪身份隱藏了),大部退至桂林一帶,心灰意冷。
筆者(手機微信13024370648)多次走訪打聽論證這段歷史故事。
大家可以補充與糾正,因這個兩巖洞都值得大家去旅游。
免責聲明: 本文內容來源于功課先生 ,不代表本平臺的觀點和立場。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注冊用戶自發(fā)貢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武岡人網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不擁有其著作權,亦不承擔相應法律責任。如果您發(fā)現(xiàn)本站中有涉嫌抄襲的內容,請通過郵箱(admin@4305.cn)進行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