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院了,回到家,寶寶還沒放學(xué),外婆說,寶寶可聽話了,什么都不用叫,早上準時自己起床,吃了早飯就背著書包上學(xué),放學(xué)回來就會寫作業(yè),等外婆做飯,還會跟外婆說”我要聽話好好學(xué)習(xí),等媽媽回來才會開心……”很快就寒假了,也快過年了,媽媽看著寶寶,今年沒有新衣服了,也不會像往年一樣準備好多好吃的….媽媽接送寶寶上學(xué)放學(xué),寶寶會拖著媽媽的手一路有說有笑的,懂事的寶寶己經(jīng)知道了家里的情況,對媽媽說”媽媽,現(xiàn)在爸爸生病我們沒錢了,我要努力讀書,以后長大了要掙錢給媽媽…”出奇的,寶寶對爸爸沒什么感情,每次這樣說時都是說要把錢給媽媽,他現(xiàn)在從不會叫買零食吃,雖然經(jīng)過那些小吃攤時會吐口水,但從不說想吃,媽媽對這一切看在眼里痛在心底!
寶寶放假了,過年了,租房里的親戚回家過年了,因為病人不方便回鄉(xiāng)下初一還有安排血透,所以只能留在租房過,沒有熱鬧的氣氛,沒有好吃的飯菜,更沒有親人的團聚,窗戶外家家戶戶都在團圓著,鞭炮聲歡笑聲…..記憶中,這一年多以來,不管什么節(jié),好像都沒有出去走過親戚,也沒回家團聚過,外公外婆和爺爺奶奶都有拿了點豬肉之類的“年貨”來,記得這些日子以來這個家里兩塊錢的瘦肉就是最奢侈的生活了,但這兩塊錢只能是一半炒給寶寶,一半做湯給病人,媽媽通常都是一些小菜或是壇里的腌菜隨便都可以打發(fā)了。過年有親戚來租房探過,寶寶也收到了一些紅包,但這些錢都送去了醫(yī)院。好像都己習(xí)慣了,媽媽的生活沒有白天黑夜,睡眠也變得沒有正常,晚上因為病人的心衰會時不時喘不過氣來或是其他驚嚇,所以也就跟白天沒什么區(qū)別,長期以來媽媽己經(jīng)成了“國寶”――眼睛像熊貓。再難過的日子也只有一天24小時,一樣流逝,因為病人的嚴重,房東不敢再讓住下去了,而寶寶又到了要報名的時侯了,還沒聯(lián)系好鄉(xiāng)下的學(xué)校呢,并且回鄉(xiāng)下病人要血透是非常不方便,但也還是得想辦法搬回鄉(xiāng)下。剛過完年還非常冷,心衰病人一冷就完全沒了抵寒能力,而且呼吸困難,通常都是半夜媽媽要起來生火讓病人取暖,而且要把“火柜”拖到門外,這樣病人才夠呼吸,沉重的病人坐在火柜里,媽媽費盡了力氣也只能拖到門口,下雪天的半夜媽媽一邊生火但背卻凍得直哆嗦。隔兩天要去一趟一個多小時車程的市內(nèi)做一次血透,每次去都得早上五點多起床,這個季節(jié)多半都是下雪或下雨天,所以都得找人找單架把病人抬到能坐得到車的地方,刺骨的寒風(fēng)吹得抬單架的人耳朵鼻子都是紅的,而跟在身后的媽媽卻滿頭大汗,這地方一天只有天沒亮那趟車進城才能趕到血透時間,四個小時的血透一天醫(yī)院一臺機只能做兩個人,醫(yī)院設(shè)施少而這種病人太多了,所以都是做完這次排好下次的號,甚至都要提前排幾次的才行,否則就算真的是病發(fā)搶救恐怕也無能為力……每次血透時,媽媽大部分都是啃著前一晚就準備好的紅薯充饑,而病人只能去外面買清淡的食物。
寶寶在鄉(xiāng)下上學(xué)了,有媽媽在身邊他也還算習(xí)慣這里的生活,畢竟長這么大還沒有在這個家生活過,最多也是小住,而媽媽也在家里一邊幫著料理著家務(wù)一邊照顧著病人,爺爺家有個小店子,鄉(xiāng)村的小店子生意淡得很,但是基本上有好長一段時間血透的錢都來源于這個店,幾個月過去店里沒貨了,也沒錢拿貨了,能借的地方都借完了,寶寶有兩個叔叔,但條件都不好,身體也不太好,能接濟的也不多,于是這個家到了走投無路的地步….這時媽媽左思右想,守在家里也不是辦法,只能外出打工,從大家的反對到無奈同意,端午節(jié)那天,媽媽就要離開這個家去廣東打工了,寶寶過節(jié)放假,走時,媽媽從家里一路哭到市內(nèi),寶寶站在家門口望著媽媽,一句話也沒有說,似乎他己經(jīng)懂得把一切悲痛放在心底了,可憐的孩子,就這樣在這個家里過了近兩年沒有媽媽在身邊的生活。
南下的車上,媽媽一路想著,為了寶寶,一定要撐下去,到了廣東馬上把坐車余下的錢和見到朋友給的一點錢,加起來不到四百塊,馬上寄回了家,只記得每個月發(fā)工資每一件事就是要去銀行寄錢,只記得媽媽過了一個月只花了35塊錢的日子,在廣東這個地方,一個女人生活、生理的日用品需多少錢??因為公司包吃中餐晚餐還包住,所以媽媽除了這些錢外其他一分錢都不會用,早餐也省了……
日思夜想著寶寶,晚上下班忙完后夜深人靜了,媽媽都睡不著,天剛蒙蒙亮又醒了,想錢想兒子...想得心痛,本是熊貓眼,再加上夜夜淚水浸入,眼角留下一層掉不下的皮,使得媽媽非常憔悴蒼老,日子就這樣在指縫里過了,但漸漸的,媽媽發(fā)現(xiàn),這一切好像變了味,越來越發(fā)現(xiàn)自己的付出有點不值的感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