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日新 近日,流傳甚廣的國學經(jīng)典《三字經(jīng)》有了一個新版本,和以往各版本有所不同的是,作者宗璞因不認同《三字經(jīng)》中有關“三綱”“君臣”的內(nèi)容,而對其進行了一些刪改,認為這是“對傳統(tǒng)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之舉。但是也有人認為,要相信少年兒童也有判斷力,幾句有“糟粕”的《三字經(jīng)》《神童詩》之類的順口溜毒害不了他們的心靈。國學經(jīng)典到底該怎樣讀? 筆者認為:像對《三字經(jīng)》這類國學經(jīng)典的學習,就應該整體識讀,不應該刪減,搞成什么“潔本”之類的所謂“精華國學”,不妥。其理由有三: 首先,經(jīng)典之所以能成為經(jīng)典,它是經(jīng)得起時間考驗的,雖然其中會受到時代的局限,可能夾雜一些“糟粕”,但應該也是瑕不掩瑜的。若人為地對其進行刪減和增添,學生可能會認為古人有穿越時空的超前,這也容易使學生造成誤解和誤導,使他們失去自己探究和分析鑒別的能力——與其武斷地刪減不如正確地引導。 其次,國學經(jīng)典中,哪些是精華哪些是糟粕,向來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宗璞認為, 《三字經(jīng)》中的“君臣義,父子親,夫婦順”是糟粕,必須刪除??芍袊鴤髅酱髮W文學院教授姚小鷗卻認為:“君臣義,父子親,夫婦順”這幾句是有來歷的,并不是哪一位思想家心血來潮杜撰出來,而是社會發(fā)展一定階段社會組織形式的理論總結(jié)。既然“精華”與“糟粕”沒有定論,何不把原作完整呈給大家,讓他們在學習中提升自我鑒別的能力呢? 最后,學習和傳承經(jīng)典,應當對經(jīng)典抱著敬畏和寬容的態(tài)度,國學經(jīng)典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不可隨意刪減或篡改,否則有損經(jīng)典的傳承。試想一下,專家甲刪減“三綱”,專家乙刪減“君臣”,專家丙把 “三綱者,君臣義,父子親,夫婦順”篡改為“三求者,真善美,多思考,常在心”……久而久之,一部完整的《三字經(jīng)》,就人為地刪減成支離破碎的所謂的“精華版”或“潔本”,那么,多年之后,后世國人或想找一本原裝的《三字經(jīng)》都可能有些困難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