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舌尖上的中國年
小時候盼過年,年味也甚濃。磨刀霍霍向豬羊,熬糖烤酒打糍粑,臘肉飄香酒宴酣,舞龍耍獅戲蚌殼……都是濃濃的年味。
猶記那一身土布做的肥碩的棉襖,聞一聞有嶄新的棉花的味道,除夕夜放在枕邊,攥在手里,只等天亮年來到,穿在身上,美在心里。最美的更是過年的那四道菜,猶記那滿汪汪的水缸里那一葉碧玉般的青菜,浮在清亮的水中,就好像春天已到我的家中,而母親卻說,這葉青菜更喻示來年舉家清泰,于是在心眼中,這綠更可愛了!過年必有的四道菜,除了這一碗青菜,還有雞肉燉粉條,雞是土生土長的大公雞,粉是有勁道有光澤的紅薯粉,末了撒上馨辣的胡椒清新的蔥花,冒著騰騰的熱氣,未入口先入鼻入眼,架著樓梯唆粉條,更是一幅喜慶的畫,更喻意好日子日久天長。魚也是必不可少的,或水煮或清蒸或油炸,一律撒上姜絲燴上香菜,有時還伴著讓人垂涎的酸蘿卜,用酸辣脆的壇子辣椒炒,就是妙不可言的人間美味,不吃魚光就著酸蘿卜酸辣椒就能下飯三大碗,更別說它更肩負著年年有余的好彩頭。第四道菜當然就得屬極具地方色彩的豬血丸子炒臘肉了,它們是天造地設的絕配,烏黑的丸子妹在這一天隆重出嫁,嫁給了油光水亮活色生香的臘肉哥,喚醒了童年的味蕾,自家踏的辣椒粉為媒,香香的蒜苗迎親,將舌尖上的中國年演繹得淋漓盡致,也將童年的年味推至高潮。
除了這美味的四道菜,過年的另一傳統(tǒng)節(jié)目就是家家戶戶打糍粑。將香甜的糯米大火蒸熟,用臉盆舀出來倒在石制的粑款里,兩三個大漢掄起粑捶輪番使勁擂,糯米飯冒著香噴噴的熱氣,漢子們頭上冒著熱哄哄的汗氣,如此這般你上我下的擂上近半個小時,一款糍粑就出來了,媽媽們擰出來放在撒滿粑粑粉的團篩中,趁著熱領著一家老小團糍粑,揪的揪,團的團,一切忙碌而又歡快,緊張而又有序,等到所有的箱子柜子面上都擺滿了白胖胖肉乎乎的糍粑,年就到了。
過年時小孩子是不可亂說話的,有諸多禁忌。比如吃了飯不能說“我吃完了”,只能說“我吃飽了”,不能說“死”,不能罵人,要有禮貌……但我卻率直老犯錯,母親為防患于未然,總在除夕夜,牽著我的手,用早備好的篾片在我的嘴巴上刮三下,并念念有詞:千張嘴萬張嘴,不信你這張屁股口。每當這時,我總又羞又惱,心中頗不服氣。但因此也獲大赦,百無禁忌口無遮攔也沒人管,只是在莊嚴肅穆的大年初一還是規(guī)矩了不少,現(xiàn)在想來也是一樂事了。
又快過年了,生活水平越來越高了,現(xiàn)在年是隆重花哨了,但味卻淡了,謹以此文回味過年!
免責聲明: 本文內(nèi)容來源于紫陌紅塵 ,不代表本平臺的觀點和立場。
版權(quán)聲明:本文內(nèi)容由注冊用戶自發(fā)貢獻,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武岡人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不擁有其著作權(quán),亦不承擔相應法律責任。如果您發(fā)現(xiàn)本站中有涉嫌抄襲的內(nèi)容,請通過郵箱(admin@4305.cn)進行舉報,一經(jīng)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quán)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