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大海

吃膩了雞,魚,豬肉,牛肉,想來想去,還是血醬鴨好吃。
今天下午,買了只鴨,又買了配料本地紅辣椒,仔姜,回家切好辣椒,仔姜。
將剝洗干凈的鴨切成小塊大塊,鴨嘴,鴨翅,鴨爪,鴨腿是大塊,其它部分切小塊。
架上鍋,打開火,將豬肥肉置鍋內(nèi),微火出油后放入鴨的大塊部件置油中,微火煎炒。

微火煎炒,將鴨的大塊部件煎成金黃。如火大,容易燒焦,且里面的肉不熟。

大塊鴨肉煎成金黃后,將小塊的鴨肉置鍋內(nèi),開中火,與大塊鴨肉一同翻炒,一直到鴨肉里的水份全部炒干,聽得到油的喳喳聲。

鴨肉的水份己干,將切好的紅辣椒,仔姜倒入鍋內(nèi),開大火翻炒。

待辣椒,仔姜半熟后放鹽,放甜醬大火翻炒,讓鴨肉著色入味。

辣椒,仔姜八成熟,鴨肉全熟后放入鴨血,大火翻炒,漸漸地鴨肉,辣椒,仔姜被鴨血醬成黑黝油亮色,再繼續(xù)炒干辣椒,仔姜,鴨血的水份。

水份干后,放入配料蔥。

起鍋,血醬鴨成功。

出鍋的血醬鴨香味四溢,里面有鴨肉的肉香,辣椒的辣香,仔姜的辛香,幾種香味混合成一種不可言狀的香味,讓人聞后,迫不及待地想嘗一口。

其實(shí),血醬鴨里最好吃的還是姜和辣椒,入了鴨味,醬味的姜和辣椒形成的美味不知迷倒了多少人,以致于在沒有鴨肉的時候,人們將辣椒,仔姜置油中暴炒,然后放入鹽,甜醬,出鍋后吃起來也很好吃,我們稱這道菜為假鴨辣椒。

吃血醬鴨過去有很多種規(guī)序,鴨嘴,鴨肝要敬老人,鴨腿是小孩吃的,鴨翅女孩最愛吃。鴨爪給年輕的人吃,他們牙口好。最神奇的習(xí)俗是吃鴨屁股,我們稱鴨翹。鴨翹是要敬給最受尊敬的長輩吃的。如果哪個長輩沒吃到晚輩敬上的鴨翹,一定會說這個后輩不懂禮數(shù),且將此事耿耿于懷多日。這里還有一個故事呢,我單位一位鐘姓的技術(shù)員,平生最愛吃鴨翹,一次,幾個人打平伙,炒了一只血醬鴨,有人想作弄鐘技術(shù)員,故意在鴨炒熟后,才將鴨翹放進(jìn)去和了幾下,上了醬色,然后舀起端上桌。酒過三巡,那人將鴨翹夾起,敬給鐘技術(shù),說,老哥,你好這一口,敬給你吃,鐘技術(shù)也不客氣,接過放入口中,一口咬下去,滿以為美味,卻原來是生的,心里知道是同至至人捉弄他,氣得一把將酒席全掀了,鬧得個不歡而散。

以前,在物資短缺的年代,許多人家一年吃不上二三次血醬鴨。在端午節(jié)的時候,本地辣椒還未紅,仔姜還未出世,只好用老姜,用青椒,炒出的血醬鴨的味道就大打折扣了。只有待到中秋節(jié),用成熟的紅辣椒,仔姜炒成血醬鴨,那才真正有了血醬鴨的味道。
現(xiàn)在是一年四季都可隨時吃上血醬鴨,因?yàn)槲锪靼l(fā)達(dá),紅辣椒,仔姜從外地四季不缺地進(jìn)來,只要你勤快,你嘴饞,任何時候都可吃上血醬鴨。

血醬鴨是武岡飲食文化的代表,因?yàn)檫@種文化己滲進(jìn)家家戶戶,沒有哪個家庭主婦,主男不會做血醬鴨的,這道菜已成的招待來賓的主菜。 飲食是一種文化,更是一種心情,一種時代的風(fēng)尚。身居太平盛世,時而想著一種美食,是一種多么幸福的享受。 飲食映照了歷史,更表現(xiàn)了現(xiàn)實(shí),作為一種文化傳承,它讓千千萬萬普通老百姓體味著酸甜苦辣,而銘記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更要倍加珍惜。 哦,扯遠(yuǎn)了,要吃血醬鴨了。

攝影 大海
免責(zé)聲明: 本文內(nèi)容來源于大海34 ,不代表本平臺的觀點(diǎn)和立場。
版權(quán)聲明:本文內(nèi)容由注冊用戶自發(fā)貢獻(xiàn),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武岡人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不擁有其著作權(quán),亦不承擔(dān)相應(yīng)法律責(zé)任。如果您發(fā)現(xiàn)本站中有涉嫌抄襲的內(nèi)容,請通過郵箱(admin@4305.cn)進(jìn)行舉報(bào),一經(jīng)查實(shí),本站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quán)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