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醒來得早,打開手機一看,還沒有到六點,用手機上了一下網,忽然覺得自己該鍛煉一下,穿衣下樓,在操場跑了兩圈,沿雙杠倒立了一分鐘,又往回走……
這一周完成了自己的預定目標:至少跑步兩次。以前的每天一次或者兩天一次不堅持了,跑步的速度也越來越慢,是不是歲月催人老?
人世間有許多追求,能深化為自己始終如一的目標并滲入自己日常生活行為的就難能可貴。在年輕時期每個人有許多夢想:強健的體魄,睿智的頭腦,靈巧的雙手……隨著年齡的增長,生活的磨練,漸漸煙消云散了。能成為自己業(yè)余消遣的東西反而堅持下來。像閱讀、唱歌、打球、而持久不懈的則是跑步。
其實我從小身體并不健壯,應該還是“先天不足”的那一類。比同齡人來說,身體不算壯實。跑步鍛煉的習慣不知道起于何時,隱約記得上世紀八十年代自己在縣城一中讀初中的時候體育老師教我們怎么跑步,怎樣提腿,怎么擺臂。有一年秋天的一個假日回到鄉(xiāng)下老家,舅父的兒子祥哥從區(qū)高中回來,因其排行第三,我稱之為“三哥”, 我外公家同我一個生產組,相隔不過兩百多米。第二天天剛剛蒙蒙亮三哥來約我去跑步,十三歲的我很興奮,與三哥一起向北沿著鄉(xiāng)村公路跑到了一公里外的鄉(xiāng)政府門口才折返。記得那是一個秋高氣爽的早晨,路邊的禾苗正郁郁蔥蔥,碎石黃土在我們的腳下沙沙作響……
那個時候向北沿車路走,就是向縣城方向,就是鄉(xiāng)下人夢寐以求的城里人住的地方呢。
高中畢業(yè)復讀了一年自己有幸考進了一所師范大學,年少智力一般的我居然跳出了農門成了一個“文化人”,這是我及我的父母沒有想到的。帶著自豪與夢想,父親的把我送到了市區(qū)的大學,這也是父親第一次出遠門到市區(qū)。當目送父親回去的那一刻,使我忽然想到了朱自清的《背影》,父愛如山!
那個時候在大學早上要做早操,很少跑步,曾經一段時間參加班里的足球隊,強化訓練時候在校門口沿階梯跑,真瘋狂……
畢業(yè)以后在老家工作,與父母爺爺奶奶住在一起,爺爺身體一直不太好,舒服的時候也很早出去活動,慢跑一下,我深受感染,也起來鍛煉,幾次清早起來看到爺爺在我的房間窗子外面活動,做操,恍如歷歷在目,轉眼之間,陰陽兩隔已經十五年了……
在老家教書的時候,曾經一段時間早晨不敢朝北跑,因為鄉(xiāng)衛(wèi)生院門口經常有意外死亡的人擺在那里,很恐怖。于是改為朝南邊車路跑,大約一公里到一個小水電站的地方折返,那里流水潺潺,空氣清新,遠處左邊是江水繞石流,右邊田野靠山綠……
隨著社會經濟的的發(fā)展,學校在九十年代中期也修建標準運動場,那時候是我們老師自己動手平整運動場場地,我們老師按學科分組劃分范圍,自己拿鋤頭、鐵锨,自己動手鋪了河沙……同事之間的淳樸,坦誠想來至今意猶未盡。
運動場就在教師宿舍的后面,我住在自己家里, 記得自己每次從學校前門進去,跑三四圈,又從后面出來,回到家里。父親才緩緩的開門起火爐子,準備工作,我也才洗漱換衣……一晃之間,也是七八年之前的事情了,如今學校的運動場也很少有人打理,芳草萋萋,老家的房子也賣了,人事全非。
本命年有幸到湘潭大學求學,仿佛世界又重新展現(xiàn)在我眼前,心中充滿了希望,接近中年的我方知身體之重要,積極參加同學組織的各種球類運動,經常與比自己小十來歲的大學生一起晨跑,只覺得自己仿佛又回到了年輕時代。
從湘大畢業(yè)應聘到廣東一個山區(qū)小縣城唯一的高中學校,我感到遺憾的是學校沒有跑步的運動場(運動場正在修建),記得有幾次沿河堤跑步,感覺不錯,下雨天就不方便。多數(shù)時間圍繞教學樓跑,山區(qū)的空氣很新鮮,山區(qū)的人很淳樸。
第二年輾轉到深圳打工,在生活節(jié)奏快,壓力大的深圳,時而不時有失落飄蕩之感,身心疲憊之時,跑步當為紓解壓力,調適心情,可速度越來越慢,間隔時間也越來越長……
有網友問我為啥叫“追趕太陽”,其實沒有別的含義,太陽與我的名字同一個字。而“追趕”就想到了人生的匆忙和奔波。“人生就像旅行,不在乎目的地,而在于沿途的風景”。我奔波在人生的道路上,向著那天邊美麗的朝陽與落霞,勇往直前……
免責聲明: 本文內容來源于灌籃王 ,不代表本平臺的觀點和立場。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注冊用戶自發(fā)貢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武岡人網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不擁有其著作權,亦不承擔相應法律責任。如果您發(fā)現(xiàn)本站中有涉嫌抄襲的內容,請通過郵箱(admin@4305.cn)進行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