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陵園問計
一九四七年春,國民黨軍隊的全面進攻和重點進攻被共產黨粉碎。國共兩黨的軍事力量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共產黨中央抓住戰(zhàn)機,指揮人民解 放軍進行了全面的大反攻計劃。反攻的戰(zhàn)略部署首先指向國民黨軍事力量薄弱的中原地區(qū)。
同年夏天,劉伯承、鄧老指揮晉冀魯豫解放軍主力,在魯西南強渡黃河,挺進中原,揭開了戰(zhàn)略反攻的序幕。
劉鄧大軍挺進中原之后,長驅直入,橫跨隴海線,越過黃泛區(qū),挺進大別山。陳 賡、謝富治指揮的晉冀魯豫一部在晉南度過黃河,挺進豫西。陳毅、粟裕指揮的華東野戰(zhàn)軍主力,越過隴海線,進軍豫皖蘇地區(qū)。
這兩支大軍與劉鄧大軍形成“品”字形,互為掎角之勢,鉗制中原,威脅南京、武漢。其他各地的我軍主力也先后轉入反攻,形成全國規(guī)模的戰(zhàn)略大反攻態(tài)勢。
共產黨的勢力范圍日漸擴大,軍威日益雄壯。南京總統府的蔣總統急得如熱鍋里的螞蟻,惶惶不可終日。他把自己的蔣家御林軍整編七十四師派往山東,并且出動了幾十萬軍隊對山東的陳毅、粟裕部隊進行重點進攻,揚言一舉殲滅。結果,偷雞不成蝕把米,他的號稱“第一王牌軍”的張靈甫部在山東孟良崮被我華東解放軍一空吃掉,師長張靈甫也自殺身亡。
“娘希匹,胡宗南的“陜北大捷”完全是共黨唱的一曲《空城計》,他還洋洋得意說,殲滅多少、繳獲多少?這簡直是一派胡言。張靈甫山東剿共,原以為可以一舉成功,沒想到,張靈甫陷入危機,七十六師、七十九師見死不救,這是黨國的悲哀、黨國的恥辱。對于這些貪生怕死的軍官一定要嚴懲?!笔Y介石在總統府邸反剪著手來回踱步,一邊走,一邊憤憤不平的大罵。
陳布雷、陳誠等人站在一旁,耷拉著頭,像斗敗的公雞,不敢吱聲。
秋高氣爽,惠風和暢。南京中山陵園,花團錦簇,綠樹成蔭。蔣介石頭戴博士帽,手拄文明棍,身穿黛綠色長衫,他在宋子文、孔祥熙、陳立夫、陳誠、陳布雷戴笠、戴季陶等一般股肱之臣的陪同下來到了孫中山先生的陵墓前,焚香禱告。
蔣介石摘下帽子,,手拈冒著縷縷輕煙的檀香,畢恭畢敬的向墓碑三叩首,然后默默哀悼:先生,中正無能,沒有把黨國領導好,請你冥冥之中指引中正該怎么做才能完成黨國的大業(yè)。先生,中正殫思竭慮,嘔心瀝血,只為完成先生遺愿,一統華夏;原以為,抗戰(zhàn)勝利,黨國統一指日可待,沒想到,養(yǎng)虎為患,共黨之日益 壯大,危及黨國之利益。先生,中正茶飯不思、坐立不安,一心只想重整軍威,可現在……唉……”蔣介石說到這里,聲音哽咽,猩紅的眼圈霎時濕潤了。
宋子文、孔祥熙、戴季陶等人看到領袖如此傷心,想起當前堪憂的時局,觸景生情,也不覺悲從中來。
“食君之祿,擔君之憂。這是做臣子的本分。我身為委座的至交好友,又是股肱之臣,在這國家危難存亡之秋,豈能無動于衷?”長期充當國民黨謀士的戴季陶心里琢磨著如何替委座分憂。
戴季陶名傳賢,字號天仇。一八九零年出生于浙江紹興。早年留學日本,參加同盟會。辛亥革命后和蔣介石同在滬軍都督陳其美手下任職。一九二四年,當選為國民黨執(zhí)政委員。孫中山逝世后,他積極參加鄒魯、謝持、林森等西山會議派的反革命活動。并且,在一九二五年秋,先后發(fā)表了《孫文主義的哲學基礎》、《國民革命與中國國民黨》等文章,反對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為蔣介石叛變革命制造理論根據。他的所謂理論被稱為戴季陶主義。
陵園樹蔭下,幾個國民黨的首腦人物,坐下納涼,一個個憂心忡忡。
“傳賢,你一向足智多謀,眼看共黨氣焰囂張,依你看,該怎么挫挫他們的銳氣,剎剎他們的威風?重整我國軍之軍威?!笔Y介石用詢問道目光看著戴季陶,半晌問道。
“這個嘛——辦法不是沒有,只是——實施起來恐怕不太容易?!贝骷咎沼沂置骂€稀疏的幾根胡須慢條斯理的說道。
“‘智多星’,別賣關子了,有什么好主意說出來,讓大家聽聽,也好給你參謀參謀?!眹藸斔巫游钠炔患按恼f道。
“為今之計,只有從全國各地招募青年才俊,組建一支年輕化、知識化的新軍,進行專業(yè)化、現代化的特種作戰(zhàn)訓練,要培養(yǎng)這樣一支部隊,需要很多經費。”戴季陶沉吟片刻說道。
“嗯,這個主意不錯。在目前形勢下,很有必要訓練一支新的“鐵軍”,以壯我軍之軍威。子文、祥熙你們兩個負責經費之事,記著,為了黨國之前途,不惜一切代價,也要把這件事辦妥、辦好。傳賢,你是考試院院長,招考之事就拜托你了,你們幾個任重而道遠,千萬不可大意。”蔣介石語重心長的說道。
“請委座放心,卑職一定竭盡全力,爭取把此事辦好?!比齻€人齊刷刷的站起來,異口同聲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