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山禪韻
半山跟隨老和尚修行日久,佛學(xué)通明,自思當(dāng)游歷四方,見人間生老病死,證得菩提。這一日,向老和尚辭別。
半山雙手合十,恭敬向老和尚道:“半山謝大和尚傳法之恩,今欲遠(yuǎn)行,還懇請大和尚教我?!?/p>
老和尚知半山有宿慧,點點頭,說:“你已盡得我傳,為師只送你四句偈語,你且聽來?!?/p>
八九元功失其一,
需向靈臺方寸尋,
兔走龜爬星月夜,
五品蓮臺向西行。
半山聽了這四句偈語,也不明其意,遂牢記在心,拜謝老和尚而去。
這一日,半山來到一個地方,蠻夷雜居,民風(fēng)彪悍,號武岡州,有宗室藩王分封于此,是為朱王,太祖后裔也。此地西南有大山屏蔽,當(dāng)?shù)厝朔Q之曰云山,相傳有秦時盧侯二仙在此煉丹,成仙而去。
半山見其山脈龍騰虎躍,拔地而起,山頂云蒸霞蔚,氣象萬千,是一個好地方。相傳云山有72峰,一峰不知所去,只余71峰。半山不禁心里一動,想起師傅所留的偈語“八九元功失其一”,莫非應(yīng)在此處。
于是半山?jīng)Q定走一趟云山,有秦人故道在,登山還不是太難,早晨出發(fā),約莫中午時分便來到云山堂,是山間一片平地,相傳盧生侯生就是在此結(jié)廬煉丹,其形勢是五座山峰環(huán)抱一塊約十余畝的平地,還有一水潭,有泉水涌出,順著唯一的缺口流出。
伴隨同行的老山民介紹說,這個地形叫做蓮臺,五峰猶如蓮花的花瓣,是風(fēng)水寶地呢。
半山想起師傅所言“五品蓮臺向西行”,心中篤定了這里是自己證得菩提的道場。半山欲在云山堂建寺廟,出家之人并無資財,只能四方化緣。
蠻荒之地,巫蠱盛行,信佛之人不多,且地處偏遠(yuǎn),民眾也不富裕。半山信念堅定,覺得只要自己堅持不懈,一定能在此開辟禪林,弘揚佛法。數(shù)年之后,也建起了幾間簡易的佛堂,供奉諸佛菩薩,半山將其命名曰燕住寺,相傳有燕子常來于此,燕住寺即后來勝力寺的前身。州民知有得道高僧在云山修行,遂稱呼其為半山和尚。
是年,武岡州一帶大旱,云山腳下的村民也面臨顆粒無收的困境,四方村民舉行浩大的求雨儀式,龍王卻并無回應(yīng)。半山和尚將化緣得來的錢財拿去,救濟云山腳下的災(zāi)民,說:“此錢十方得來,當(dāng)十方去?!比欢?,不能起大作用。
半山于是下山來,烈日炎炎,行至云山山腳,見田地干涸開裂,禾苗萎靡,也憂心不已。乃以手中荊杖擊地祈禱:“我佛慈悲,解難救急,請現(xiàn)泉水。”地面片刻泉出如涌,匯成一股,綿綿不斷,村民見此神跡,紛紛跪拜。后世為紀(jì)念半山和尚,將此泉水匯集成的池塘,稱為半山池塘,又以訛傳訛,變成伴山水庫。
朱王聞此奇事,派人將半山和尚請至王府,半山和尚為王府開講佛法,一連講了七日,參與之眾,莫不如癡如醉,初聞恰似飲甘露,消融頓入不思議。
度過災(zāi)情后,王府牽頭捐款白銀千兩,連同富戶鄉(xiāng)紳,州府官僚,四方信眾,共捐款白銀兩千余兩。半山和尚乃大修燕住寺,漸成氣象,西南五地的民眾都來燒香禮佛。
一日半山和尚如往常一樣入定,半夜時分,忽然醒來,心血來潮,于是叫來徒弟幫助沐浴更衣,獨自靜坐禪堂,但見月明星稀,半山和尚微閉雙眼,雙手合十,雙唇微動,喃喃念道:“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fù)如是。舍利子,是...”
如此再三反復(fù),此念誦聲生生不息,息息不斷,仿佛一圈圈漣漪蕩漾開去,驚動了云山里潛藏的兩個千年老妖,一個是一只兔子,聽得大道之音,知道是自己的緣分,于是向燕住寺趕去,其行甚急。一個是一只烏龜,也翻山越嶺向燕住寺方向爬。還有一個韓姓樵夫因為昨天耽誤了時辰,在寺廟的耳房借住,也驚醒坐起,其他人等并無感覺。
第二天,僧眾早起,發(fā)現(xiàn)半山和尚已經(jīng)圓寂,悲痛不已。
后有游客無意發(fā)現(xiàn)山中有一烏龜形狀的巨石,昂首向前,尚在半山處,而一兔子形狀的巨石,已經(jīng)接近山頂,做豎立傾聽狀。后世人將其取名為:金龜越嶺,玉兔聽經(jīng),是云山二景也。
正所謂:兔走龜爬星月夜,五品蓮臺向西行。
免責(zé)聲明: 本文內(nèi)容來源于云中乘風(fēng) ,不代表本平臺的觀點和立場。
版權(quán)聲明:本文內(nèi)容由注冊用戶自發(fā)貢獻(xiàn),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武岡人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不擁有其著作權(quán),亦不承擔(dān)相應(yīng)法律責(zé)任。如果您發(fā)現(xiàn)本站中有涉嫌抄襲的內(nèi)容,請通過郵箱(admin@4305.cn)進行舉報,一經(jīng)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quán)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