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和趙劍萍都來自湖南武岡這座小城,又同在成都定居十多年,更神奇的是,我們各有一個三歲半的孩子,況且她兒子正好比我女兒大七天。雖然擁有這么多巧合,可是這十多年來,我們同在成都,也只是相逢不相識,蹉跎了很多歲月。
時光流轉,到了今年年初,機緣巧合,因為我的一篇歸鄉(xiāng)雜記,經由她的同學也是武岡人網的站長黃高遠,我們相識了。遠在廣東的黃高遠在QQ上跟我談她時,用一句話以描述她:寫文章很牛。
那個周末,我便去看文章寫得很牛的趙劍萍。
我倆的家相距不近,卻有一條公交線,3路車,連接了這頭和那頭。
見到了她,嬌小瘦弱,雖體型看來弱不禁風,但眼神卻很有魄力??吹剿?,我覺得眼熟,證實了在七年前,我們曾在一次武岡老鄉(xiāng)的聚會中見過。那次浮光掠影的聚會,并沒有留下幾許印象,或許老天爺要讓我們多加歷練,各自生兒育女,在更成熟的歲月里遇見彼此,然后再一見如故。
我一向是個內斂的人,雖然也喜歡寫點小文章,但在熟人面前,卻習慣于遮遮掩掩。究其原因,除卻不愿在他人面前表露情感,覺得難為情,更多的其實是缺乏自信的表現(xiàn)。
我總覺得人生的底子是灰暗的,我只是在灰暗的底色上尋找一抹亮色??上攵?,我的基調注定是暗淡的,我常寫的一些文字,更注重于內在情感的抒發(fā),我喜歡描寫苦難、憂傷,一些說不清道不明的情緒,偏好于傷感。正能量一直是我所缺乏的。
趙劍萍給我的最初感覺,是滿滿的正能量。她有才,因而自信;她自信,因而健談。她從不羞澀于談論自己的文字。她的觀點是,她不喜歡純粹的情感抒發(fā),她希望將文學與商業(yè)結合起來,讓商業(yè)變得溫情,讓文字獲得應有的價值。
事實上,在此之前,我很難將文學與商業(yè)聯(lián)系到一起,大概見識過太多拙劣的商業(yè)的所謂文學化營銷,那種不倫不類,大多倒人胃口。但趙劍萍送給我一本書——《這就是成都大帝——DDC20周年紀念文集》,是她所供職的企業(yè)編制的一本厚厚的文集。翻開來,第一篇,上面便有她的照片,和一篇長長的序言。這篇長序言,只看第一句,我就被嚇住了。引用了《易經》的一句話,“履霜、直方,含章。括囊,黃裳。龍戰(zhàn)于野,其血玄黃”,讓我不明覺厲。緊接著衍生開去,洋洋灑灑,既有當前社會民眾關心的熱點,又有她個人平日生活之體驗,既談企業(yè)的發(fā)展之本,又談承擔的社會責任,不僅引用眾多言論,還總結闡述出獨到的見解。不用看太多,僅此一篇,就已令我折服。況且,她的文字行云流水,絕不凝滯,文章讀得輕松,觀點卻絕不膚淺。
這讓我感覺,她是站在了高處,一覽眾山小,而看得透徹,有大局觀,又善于總結和提煉。再反觀我自己的文字,就顯得小打小鬧不成氣候了。
她是這本厚厚的文集的主編,她也是她所在企業(yè)的高管。一家農業(yè)科技企業(yè),研制豬飼料添加劑的。若在以前,對這樣的企業(yè),我所能想象的是冰冷的嚴謹?shù)募夹g,而翻看這本書,看董事長與總經理,一對伉儷,都在分頭敘述自己的人生經歷,那些艱難困苦,與企業(yè)的命運聯(lián)系在一起,又有普通同事的多角度的敘述,讓人不得不對該企業(yè)的文化刮目相看。
這還只是我這么一個外行的眼光,可以想見,他們的行業(yè)客戶,手捧這么一本充滿真情實感又并不缺乏文學性的書籍,怎不會對這個企業(yè)肅然起敬?怎不會愿意與這樣的企業(yè)談合作謀發(fā)展呢?
這就是趙劍萍所謂文學與商業(yè)結合的一個小案例。
她更為成功的一次嘗試,是她將自己關在某種豬場,參加為期十三天的隔離培訓。特別簡陋的吃住條件,枯燥乏味的養(yǎng)豬培訓,特別是豬場那特有的氣味,于她這樣嬌弱有潔癖的時尚女子來說,無不是一場極大的挑戰(zhàn)。
她卻排除萬難,硬是堅守了十三天,并每天寫一篇《漫游豬場》的文章。那一系列文章寫得文學與趣味皆俱,思考與觀點同在,既有生活中點滴小事的白描,又有過往日子的深情回想,培訓的科學筆記也不落下,既是漫游散文,又是培訓手記,一下子就傳瘋了。
培訓的那十多天,學員們每天晚上都要分享閱讀她新鮮出爐的文章。我能想象那個情形:文章被投影在屏幕上,朝夕相處的十幾個學員,貪婪地讀著那些正在經歷的經歷,看著自己的名字被提到,一些幽默的描述引發(fā)哄然的大笑,不被寫到的還不時提個議下回也要寫寫自己,這種感覺,是多么快樂溫馨??菰锏呐嘤?,因為她的文字,有了如此豐富的意義。
當然,這一系列文字的意義絕不僅如此,它還能產生更多的連鎖效應。行業(yè)外的人讀了,都覺得生趣盎然,行業(yè)內的客戶,自然更是喜歡。據說那之后的行業(yè)會議,不用她費心尋找客戶,而是許多客戶慕名來找她,主動與她談合作。作為一個從商者,生意自動找上門來,這是多么巨大的成功。
可見,文學傳播的力量是巨大的。從精準的文字中,我們不僅能讀出一個人的氣質,更在潛移默化中增加了對其的信任。這便是她將文學運用到商業(yè)的更深層次的意義罷。
對此次成功的嘗試,她還做了分析總結,寫了一篇很長的文章,發(fā)表在某雜志上。文章的標題就很能說明問題了:《新傳播格局下的新視界》。內容我仔細看了,不得不說:牛。
我不知如此嬌弱的她,哪里獲得這樣高屋建翎的本領,能將傳播的格局,看得如此透徹,又表達得如此精準,而且還能寫得如此平易近人趣味橫生。可以想見,平日的閱歷、慎密的思維、強大的邏輯,一個也不能少。不得不說,這個才女不簡單。
她是一個非常懂得營銷的人。不僅僅對企業(yè)的產品,她對自身才華的營銷,也非常了得。說起來,我與她也僅見過兩次,加起來也不過幾小時。但就是這么幾小時,她談計劃,談自身,談文學,眼神堅定,時而停頓微笑,好讓我的驚奇和贊嘆有罅隙表露出來。
說實話,我很難得有這樣的時候,高密度地見識一個人的了不起。也不得不說,她的自我表達是非常成功的,我?guī)е@奇,也有艷羨,更多的是認同。
她說,有人邀行業(yè)內的許多人各寫一篇文章,她決定要在這批文章中,是寫得最出彩的一個。還有許多別的事,她不做則己,要做,必定比其他人都好許多,不管回報,最起碼要脫穎而出,給對方留下最為深刻的印象。當然,最難得的是,她不僅僅有這個觀念,還有如此實力。
況且她口才極好,據說某組織演講比賽,全部參賽人演講結束后,發(fā)現(xiàn)離開飯的時間還有半個小時,主辦方臨時請她上臺講話,要求填充這半小時,毫無準備的她,上了臺,便能張口就來,對各參賽選手的表現(xiàn)進行一一點評,硬是將這半個小時,填充得夠有質量。
短短的相處,潤物細無聲間,她已經給我以足夠的震撼,很有“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的感覺。
既然我和趙劍萍是同齡孩子的媽媽,也會不可避免談談育兒。
她的兒子小名蘋果,不僅僅是因為孕育他時她喜歡吃蘋果,還因為是“萍”之“果”,亦取“平安之果”的意思,也寄予了一位母親最初也是最深的期望。
關于育兒,我們所談不多。但在蘋果要拿某玩具時,趙劍萍說了一句話,就給我以很深的感觸。她說:“我現(xiàn)在讓他想要什么就說,不要扭捏,希望他長成為一個心理陽光的男孩?!?/p>
陽光男孩,陽光男人,一直都是我們所喜歡的。心理陽光,心胸自然開闊,沒有陰暗面,于人來說,值得交往,于已來說,亦能少受傷害。那是多么理想的狀態(tài)。當然,對女孩來說亦是如此。雖然我也這么想,卻從來不曾如此總結過。
我去她的空間翻看了一些日志,其中一篇是蘋果三周歲時,她寫給兒子的信。信的內容,自然飽含一位母親的種種深情、種種期盼。其中她談到對蘋果的愛時,她說她從來沒對他有過一丁點不耐煩。反觀自己在某些豆豆不聽話的時候煩躁得恨不得將她丟出去,真是自慚形穢。
這封信快結束的時候,引用了《紅樓夢》《好了歌》的幾句話“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兒孫忘不了!癡心父母古來多,孝順兒孫誰見了?”她寫道,“在未來很長的一個時間段里,媽媽的世界全是你,你的世界可能會沒有媽媽,你的世界會越來越大,而媽媽的世界會越來越小??墒?,那又有什么關系……”無論如何,當媽媽的,總也不會改變那份愛。
作家冉云飛說過一句話:“中國的父母對待子女,愛而不市恩的很少?!彼业氖?,趙劍萍就是愛而不市恩的一位。養(yǎng)兒不求回報,只愿兒女幸福,給孩子以選擇的自由。這樣的愛,更顯純粹,也是我所推崇的。
我認識很多才華橫溢的人。趙劍萍的文章,并不是寫得最好的,但她的心態(tài),卻是最為陽光的,或者說是最有正能量的。
才華橫溢,往往有不遇之虞。我認識的一些有才者,時常思考生活,又常常陷于日常的庸碌之中,空虛,無聊,無以慰籍,既自詡為看破紅塵,又在紅塵間糾結難舍,既渴盼歸隱田園,又期望獲得更多物質享受,這是文人的自我矛盾。
趙劍萍是不同的。她關注時尚,她熱愛美食,她喜歡旅游,她的生活過得風生水起。她信奉于以十件衣服的錢買一件衣服,讓自己的衣柜變得經典。同理,她要讓自己的每分努力,都獲取價值,收獲精彩,她不作無謂的浪費,浪費精力浪費時間,溫吞吞與無趣味,都是她所排斥的。她談未來,談企業(yè)的社會責任,談自己為社會能做的貢獻,這些看來很虛的話題,在她談來,都能一一落地,得到實際的行動與發(fā)展。
她沒有一般文人的頹唐,她像一棵四季長青的樹,常年擁有過人的能量,蓬勃生長,枝繁葉茂,登高望遠,目光如炬。
她如此之牛,令我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