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看到網友孝波貼的幾幅硬筆佳作,不免心生感慨。在“鼠標手”日漸增多的今天,怎樣來表現漢字的美已經變得越來越遙遠和陌生。以至于當我們好不容易摸起來筆來寫字的時候,有時候會對著我們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字產生懷疑,這個字是這樣寫的嗎?是不是多了一筆,還是少了一筆。所以現在有學者急呼:中小學習字教育刻不容緩!不然到時候我們的下一代只會用鍵盤不知道寫字了。而做為全世界的語言只有中國才有的獨特的書法藝術,只怕也只能從電腦里面和山水園林中去欣賞古人的書法瑰寶了。
時代的發(fā)展,催生了硬筆書法。龐中華、虞中南、熊興農等都是當代硬筆書法的先鋒。但對于當今年輕人越來越少用筆的現狀只怕也是無可奈何。畢竟任何事物想要發(fā)展都要講究氛圍。喜好如此,藝術更是如此。對于新生藝術的硬筆書法,積淀尚未深厚,已被鍵盤淡化。
因為工作的原因,用筆的時候相比從前讀書年代,那是天差地遠了。雖不至于有“鼠標手”,但對電腦的依賴似乎也變得順理成章起來。用筆少,寫字也就少,就更遑論平心靜氣閑情雅致地去搞創(chuàng)作了。但每每看到有寫得好的,欣賞之余不免也心血來潮盡興涂鴉,換來一時精神亢奮,不亦快哉!畢竟相較于毛筆,硬筆隨手可得,鋼筆、水筆、鉛筆、圓珠筆、粉筆等都來得方便,只是要寫出好作品,就像要遇到丁香花般的姑娘一樣,可遇難求了。
很懷念九十年代在四川新都美校的日子。在美校辦公室,一枝蘸水筆讓我真正愛上了硬筆書法藝術。蘸水筆結構很簡單,就一個鋼筆嘴連著塑料筆管,蘸一下鋼筆墨水寫幾個字,時蘸時寫。很多年以前就沒有這種筆賣了。以前的老師在批改作業(yè)時多用此筆。雖然結構簡單,但經過我們幾個學校老師的改造,使它的彈性和筆畫的變化所體現出來的效果是普通鋼筆沒法比的。用來創(chuàng)作硬筆作品可謂得天獨厚。除了上課,一天數百個信封的書寫是寫字最密集的時候,然后再發(fā)往全國各地(美校招生廣告信)。
對追求完美的人來說,往往在精心準備筆墨伺候大有寫就驚天之作豪情萬丈的時候,寫出來的卻多不滿意,所以浪費很多A4紙和宣紙。想想還有很多的偏遠農村學生連用的草稿紙都沒有一張,真是慚愧得緊!所以是越寫越少,除非有人求字否則是難親墨澤了。任何創(chuàng)作都需要感覺,需要激情,需要環(huán)境。興至極處隨手而就,有時倒會產生藝術精華。就像一代草圣張旭狂醉之后的狂草。
昨日適逢遠方友人索求鴉作,美工筆已經年未用。洗筆草就,順便貼出。難免貽笑大方,如能起點綴人網之功進而拋磚引玉,幸甚!
![]()
![]()
![]()
![]()
免責聲明: 本文內容來源于木野狐仙 ,不代表本平臺的觀點和立場。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注冊用戶自發(fā)貢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武岡人網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不擁有其著作權,亦不承擔相應法律責任。如果您發(fā)現本站中有涉嫌抄襲的內容,請通過郵箱(admin@4305.cn)進行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