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曠的樂洋塘,在還沒有修建電影院的時候,是一望無際的菜園和橘子林。從我家旁邊的小路爬到后山上,后山兩邊都是橘子林。走完后山,唯一的通往城外,約莫4米寬的一個風口就是著名的“大炮臺”-------這里,曾經抵御了日寇猛烈的攻擊,始終沒讓小日本得逞,攻進古城。再往外望去,右邊是高大厚實的老城墻。而城墻下,是一個水庫,水庫的四面,則是連綿起伏的丘陵地貌------全部都是菜園子。
幼時,倘若刮風,定然像西游記里妖怪出場的場景------飛沙走石,風呼呼的嚎叫,學齡前的我們,自然是萬萬抵擋不住這風的,但我們還是興高采烈,歡欣鼓舞呼朋引伴得一起手拉著手跑到后山大炮臺口子去,張開雙臂,站成一大排,很有乘風而去之勢。那時候,是不懂大風起兮云飛揚這磅礴氣勢的,但被風攆著原地打轉,稍不留心就被吹倒在地,站不起來,引來哈哈大笑。這種時候,父母會出來尋找,然后一個個拎回家去,將門拴好,再用長椅頂住,可風還是將大門吹得嘩嘩作響,長椅也隨著風勢,咚咚的在地上震動不已。我躲在門后從門縫里往外望去:家家戶戶房門緊閉,外面寂靜無人,昏鴉鴉一片。
后來讀小學,上自然課的時候,學會分辨臺風等級,總覺著,那時候的風勢起碼也是上了4-5級吧。但童年看到的這樣的大風,在后來記憶里,再沒在老家遇到過。
童年的夏天,就是由這大風拉開了序幕。
除了吃,還是吃
老家有民謠:立夏不吃粑,蛇咬婦人家;立夏不吃蛋,蛇咬男子漢;立夏不吃苞,蛇咬腳趾頭;立夏不吃筍,蛇咬腦殼頂。
這個便是夏粑藤,取它的汁,然后兌上糯米和糖,裹上芭蕉葉或者南瓜葉,荷葉什么的蒸熟后就成了夏粑 ,就地取材,用上了大筍殼的夏粑。
夏天,自然是少不了楊梅的。最常吃法是將楊梅洗凈,拌上白糖,一大缸子下去,直吃得牙根發(fā)軟,吃豆腐都似乎咬不動。那時候零嘴少,父母做得最多的便是拍黃瓜和西紅柿。用驢膠補血沖劑的大海碗,白糖稍稍腌一下,一點點醋,然后讓我們仨個抱著大碗海吃。家在路邊,來往的行人多,很多時候,我們家是個中轉休息站,要去怕后山的人們在我們家放線車,再進去兩個大院的報紙雜志,乃至那地方所有人的信件來往,郵差都是放在我們家,因為地理的便利,于是,我們家一天到晚很是熱鬧,倘若吃東西,來來往往的人們免不了這個從你碗里弄一幾片黃瓜,那個從你碗里拈幾塊西紅柿。如果到了吃晚飯,那更是熱鬧非凡。抱著個大碗,從這家進,那家出,碗里滿滿的,都是人家屋里的菜。鄰里之間相處也很是和睦。但凡自家有什么好吃的,都會讓孩子們挨家挨戶的送去一點,就圖個分享的快樂,有時候是幾顆新鮮鹽煮花生,有時候,則是一把青豆,或者一塊粑粑。
蟲茶。
現在這茶被炒得很熱,還冠上了很多保健的作用。細細上淘寶上搜了下,其實標著“正宗”的,卻都不是我們正宗產地出產的,都是什么廣西啊,貴州仿制。
實際上,這東西,說得玄乎其乎,而當初家家戶戶卻是常見:家里吃的都是一種叫做“鳥里丫”的粗茶,一般都不會細致收撿,而是丟在碗柜或者其它抽屜里,于是會被蟲將茶葉吃完,蟲拉出的屎粒,一棵棵通體紅亮,用幾顆下去泡茶,茶水也是通紅一片,且茶香依舊。------我總覺著這是因為小城鎮(zhèn)人節(jié)儉,被蟲吃了茶葉心痛,于是才想出這樣的喝茶方法,但又不好意思對外界明說,加之地處大湘西南,于是靈機一動,就出來了這保健啊,降三高,壯陽什么的功效。至于這茶葉經過了蟲蟲那么點小肚腸發(fā)酵后,真有這么神么?就像人們無意中發(fā)現的“貓鼠咖啡”,我在咖啡園喝著那貍貓拉出來的未經消化的咖啡籽然后烘焙出來高價的咖啡實在和我平素喝的并無兩樣,但價格卻高出數倍,買的人還趨之如鶩。唉,不是我不明白,而是這世界變得太快。
自然是不能忘了酸辣粉的。
特產紅薯粉,質地筋道,彈牙,小小幾根,許是貨真價實的緣故,可以煮出一大碗,只是要浸泡很久啊,不然咬不動。 胡蘿卜切絲,還有肉絲,酸辣椒絲,一點點辣醬和著紅薯粉一起快炒,再倒水稍煮,調味出鍋撒上蔥花即可。
這個就是蕨粑粉。一般是涼拌,且一般的店子里是吃不到的。只有在三牌路,四牌路那兩條老街上偶爾才有人賣。我長這么大,僅僅吃了一次。
涼拌粉,就將就著看吧。事實上,這搜來的圖片,實在是比不上記憶中的美味。
這十幾年來,興起了去醬園巷吃老楊家的涼拌粉,事實上,也是個新興的名堂。在十幾年前,那家人根本就不是開粉店的,為什么會興呢?就是占著門口那搖水井,比一般人獲取井水便利唄,久而久之,跟風去吃的的人就多了,乃至現在,不去那吃過涼拌粉就不算是武岡人了。
80年代中,有次和艷君放學回家,看到一個老人家挑著個涼拌粉攤子,里面花花綠綠的,煞是好看。當時記得是兩毛錢一碗。他的配料比別人多了一味酸胡蘿卜丁,且放得我們滿碗滿蓋的油炸黃豆和胡蘿卜丁,那次吃得倍兒爽,從此再也沒吃過那么美味的涼拌粉了,只有憑吊和追憶。
涼拌粉的做法其實也簡單:現榨米粉洗凈放在篩子里瀝干水分,做得時候,直接過井水,沒有井水的就過冰水,使其具有冰爽口感,再視個人喜好,加入以下調味料:
頭天泡好的黃豆,再油炸得嘎嘣脆。有油炒過的腐乳加上姜絲做得調味汁。用辣醬炒好的辣椒油。然后就是米醋。倘若還有什么酸胡蘿卜丁,酸香椿葉兒,酸豆角,那更是提味。
像我去吃,每次都會喊:師傅,我要加辣。。。。。。
這個是米豆腐,涼拌吃得多,做菜一般是劃拉成陀,拌著剁辣椒去炒,一點小水燜煮下,收汁后一點蔥花,香噴噴,辣乎乎的,很是下飯。
街頭還有小吃是直接拿來油炸。我是很討厭那堿味的,吃得不是很多。
獼猴桃。
我們那叫做藤鵝梨。
小時候住在茅坪的姑姑,總會整上好幾筐的藤鵝梨送過來給我們吃。剛開始是青澀的,讓它在室內自然熟,軟了,直接這樣撕皮吃,活著對半剖開,用勺子挖著吃。
勤工儉學
放暑假之前,老師總會布置一樣特殊的暑假作業(yè):勤工儉學。要求我們細伢子,細妹陀利用暑假去賺錢,補貼家用。于是,當我們想去外面“打浪蕩”的時候,就可以名正言順的說是去勤工儉學。
我做得最多的是去橘子園撿地上的小橘子,撿回來了,對半橫切,還不能切錯方向,然后曬干,賣去藥材公司,一個暑假下來,可以賺2塊多大洋。而我的哥哥除了撿橘子還能敢爬樹去捉知了,撿蟬殼,或者去刮桃子樹上的桃脂------只是這東西,粘在手上和衣服上難以洗干凈,我一般是不做的。我只負責大街小巷撿“桃子貴貴”,然后拿回家讓哥哥砸開,將桃仁曬干,那也是能賣錢的好東西。當然,錢是我賺,被石頭砸到手的風險都是我哥哥在承擔。這砸桃核可是個技術活,輕了,桃核會滑走,砸不開,重了,砸碎了又不能賣錢。人小力氣小,也不知道輕重,碰到很硬的,下老力氣一釘錘“付”下去,捉“貴貴”的手就不敢松,砸的力氣大了,就捉不穩(wěn),結果一偏就砸手上,痛得人哇哇叫。
這里閑說幾句我那笨蛋哥哥。人家說“老大哈,老二狡,老滿又刁又狡”這話落在他身上那是一點都沒錯。
他一個暑假下來一般能賺十幾塊他卻不像我那樣膽大妄為亂花錢。好不容易賺到一點,就拿零錢換成整票,藏在床板下,天天枕著睡覺。
而我沒事就喜歡翻床鋪,偶爾發(fā)現有張10元大鈔,心里歡呼驚喜,趕緊拿了,出去大快朵頤。再過上幾個月,突然又在老地方發(fā)現那么一張,又驚喜若狂。。。。。。
這樣的事情發(fā)生了好幾次,我從來沒去想這錢是怎么來的,實實在在以為是老天爺賞賜給我的。等到成年,也一直百思不得其解。于是,這次回家,和老媽,哥哥在一起,聊起這“靈異事件”。哥哥就承認了,說是他的錢。我問他,怎么在那同樣的地方掉錢了,你怎么還敢繼續(xù)放在那地方?也沒見你吭聲?
他說,第一,沒有其它地方可以藏錢,第二,他以為是被大人“沒收”了,所以,自然不敢吭聲。
唉,有見過比他更笨的么?
暑假里,橘子園成了孩子們的樂園,附近的孩子都盤踞在里面,劃分了地盤,碰到一起了,經常會一起拔河,板手腕,或者一起藏貓貓。
橘園里有很多的“哄哄”,那是一種甲蟲,黑色的外殼,但翅膀上卻有一層七彩的油光。捉了它,在它腿上系上一根繩子,傻傻的甲蟲就會以為重獲自由,一邊發(fā)出嗡嗡的聲音,一邊展翅高飛飛,經常飛的筋疲力盡,卻被我們一拽就回來。小時候不懂,以折磨它為樂。等到大了,看到小孩子玩這小東西,常生憐憫之心:它是我們手上的玩物,而我們卻又是誰的玩物?看著自由自在無所羈絆,實際上都被上天賜予的無形之繩所束縛,不能自主決定自己的生死,不能逃脫宿命的安排,不能躲避人生一切不如意,不能決定自己喜歡的人就一定得喜歡自己,想牽手的人就一定能夠白頭偕老。我們被迫被長大,被堅強,不能接受卻也沒有其它選擇的,只能選擇堅強。
除此之外,我還在電影院前擺過茶水攤:一個茶壺,一條方板凳,上面可以放4個杯子,沒有蓋子的杯子上就覆蓋上一片玻璃板遮擋灰塵。一杯茶一分錢,好歹一天下來能賣好幾分。但賣著賣著,等父母來檢查的時候,往往只看到賣茶的家伙都在,小家伙卻早不見蹤影。我去哪里了呢?自然,我都進電影院看野戲去了。想想好險,那茶壺沒被人給偷走,不然,免不了吃一頓“筍子炒肉”。
那時候的牙膏皮是那種金屬的,也能賣錢。只要挑著貨擔的收“雞毛鴨毛”的人走過,我就著急去翻牙膏皮。如果還剩下半截,就趕緊將大人牙刷上擠滿,全部擠光光后,拿著牙膏皮去賣。
自以為能干,等大人回家,喜滋滋的拿著賣牙膏的錢上前邀功求賞,可每每大人發(fā)現牙膏擠得一地狼藉,氣不打一處就來了,等著我的,就是大耳刮子。如此幾次后,再不敢隨便去擠牙膏。
至于雞毛鴨毛,鵝毛,是能賣“大錢”的。一般,都是大人直接處理,所以錢歸他們賺,我們小的,只有曬毛的份。還有雞內金,鴨內金那東西,曬干后也能賣個幾毛錢------這個,視大人心情,偶爾可以賺到。
我沒有去賣冰棍的經驗。許是那“投資”太大,父母知道我定性又不夠,只怕賣著賣著,連人帶箱子都會不見了,所以堅決不給我機會去賣。
于是,我只要看到那賣冰棍的和我同齡的孩子,就眼巴巴的嚴重羨慕著。就如我妹妹說她小時候最羨慕開雜貨店的艷飛家,至今提起來都眼冒綠光:好幸福啊,吃不完的糖。。。。。。。
就如張一的網名叫做:后山沖屠夫。據說,小時候忒羨慕殺豬的,因為殺豬的家里天天有豬肉吃,所以發(fā)誓,長大后就是要做個屠夫。。。。。。
好在,我終于長大,如愿以償的做了家庭主婦,天天搗鼓自己想吃的東西。
----感謝青松老師的圖片,感謝肥嘟嘟,冬瓜羊提供補充的素材。
社粑騰
社粑
蟲茶1
紅薯粉
蕨根粉
涼拌粉
米豆腐
獼猴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