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 中 情 緣
王忠義
六月二十九日,傅勇同志在武岡人網(wǎng)文學原創(chuàng)群轉發(fā)我市著名詞作家周飛躍傾情力作《師恩難忘 山高水長》——[武岡二中校慶征文]。周飛躍做過武岡教委副主任,是我尊敬的老領導。作品轉發(fā)后不久,群友大海發(fā)了一則讀后感:“二中校慶征文都是一些武岡名人的文章,如能有一篇無名小輩的文章那該有多好?!鄙院?,人網(wǎng)黃高遠同志五字呼應:“名人寫名人。”兩位的感慨,瞬間觸動了我不太敏感的神經(jīng),我想:自己能不能成為他們心目中希望的那個“無名小輩”呢?
我不知道武岡二中的學生名錄里有沒有我的名姓,因為我在這所學校里僅僅只上過四個多月學。但在我心里,我是徹徹底底地把自己認作是武岡二中的學生,因為我確確實實在這所學校里“寒窗苦讀”過。
七八年高中畢業(yè),我沒能考上大學。機緣之下,我進入民辦教師隊伍。一年多后,學校來了一位接班補員的李老師。他比我大七八歲年紀,他的父親復職后就教于武岡二中。李老師跟我很投緣,他對我不去上大學感到很惋惜,希望我去復讀,并愿意通過他父親幫忙,讓我進入武岡二中。
在李老師父親的引薦下,通過語文和數(shù)學兩科測試——成績還算不錯,我被安排到文科113班插班。這是一個應屆生班插入不少復讀生的混合型班級。班里人很多,走進教室,黑壓壓的一片。后來一次政治課上,朱陽明老師不無風趣地跟我們說:“《水滸傳》里一百零八條好漢,你們班一百零八人,大家都是‘好漢’啊!”說得我們一個個低頭竊笑起來。大家知道,老師是寄殷切期望于學生,同時給學生們鼓舞和鞭策。
從此,我接觸到很多新的老師:教政治的朱陽明老師——后來做過二中的校長,教語文的唐朝老師,教數(shù)學的楊老師,教歷史的匡老師,教地理的張穎老師——我們的班主任……捫心而問,愧怍得難以言說的是,這些給過我教海的老師們,現(xiàn)在想起來有的連姓名都想不起來,至于樣貌更是想爛腦袋也想不出多少特征來;印象深一點的是班主任張穎和朱陽明老師。張老師敦敦實實的,說話幽默,聲音爽朗,臉上總帶著笑;地理課上得繪聲繪色,讓我這個地理知識貧乏的復讀者無限歡喜,聽起課來如饑似渴,恨不得將老師所教全部吞進肚里,化為己有。朱老師的政治課,言語洗練、極富親和力,內容生動有趣,叫人感覺不到一點兒枯燥。
也認識了不少新同學:周葉中、黃立軍、華玉明、寧愛農——后來知道他是時任校長寧同魁的兒子、羅毅、肖青華、劉育明、楊自豪……這些同學中,相處最多的是黃立軍、寧愛農。黃立軍能歌善舞,是我早就熟悉的,他跟我舅舅、姨夫是一個地方人,地方上很有些名氣,他跟寧愛農相處最好,每次跟寧愛農閑聚都要叫上我。寧愛農是學體育的,體育生中記得還有一位姓劉的同學,他們早上、下午訓練非常刻苦。與周葉中,我們是同寢室的室友,他比我高些,略瘦,寢室里捧著書本專注學習的樣子至今記憶猶新。認識女生肖青華,因為她學習很用功,成績又很好,張老師課堂上常表揚她,并且她人又長得漂亮。后來,很多場合聽人說到某人是某局局長,某人是某黨報編輯、記者,某人是某大學教授、博導,特別是聽到周葉中是武漢大學副校長、還給中央政治局常委們講過課呢,我心里高興啊,他(她)們不都是我武岡二中的同班同學嗎?幾十年來,因為工作關系,雖然從來不曾交往過,但他(她)們確實是與我朝夕相處過的同學啊!我為自己擁有這么多優(yōu)秀的同學感到自豪!我為武岡二中培養(yǎng)出眾多優(yōu)秀人才感到驕傲!
自己的文化底子實在是薄弱,那時高中只有兩年,是在公社中學讀;我們一屆有兩個班級,一個農知班,一個農機班,我讀的是農機班,我們的物理主要學的是工農10型手扶拖拉機,英語沒入過門,歷史、地理學得膚淺得很。
二中復讀的四個多月里,巴不得一天掰作兩天用,巴不得時光停住它前行的腳步。天還未亮,高大的樟樹、白果樹下,有我和同學們朗朗的書聲;晚上,就寢的燈光熄滅,昏黃的路燈下,有我和同學們捧讀的身影。課堂上,老師們講重點、析難點,教室里鴉雀無聲,同學們凝神傾聽,生怕漏掉老師講課的某一個細節(jié)。同學間很少交往,很多人基本往來于寢室、教室和餐廳之間。我們113班的教室和寢室只一墻之隔——一端是教室,一端是男生集體寢室,部分男生(其中有我)省卻了往來教室和寢室的時間,夜里教室燈不熄,寢室里空空蕩蕩見不到人影。寢室里,燈熄了,為了弄懂某一問題,點蠟燭學習、打手電筒在被窩里學習,是常有的事。
功夫不負有心人,八〇年高考預考,我順利過線。雖然那年正式高考我仍沒能考上大學,沒能為二中增光添輝,但我個人并不很遺憾。四個多月的復讀,彌補了自己知識上的許多缺陷,為自己翌年參加民師內招考試夯實了基礎。
光陰荏苒,時光一晃到了一九九四年。其時我是武岡市第三職業(yè)中學的一名語文教師。聽聞武岡二中選招初中語文老師,僅教過初一初二語文各一年、教過職高高一語文一年的我,毫無“自知之明”地也去“湊熱鬧”。結果是,筆試過關,試教淘汰。試教的過程很尷尬。抽到的課文是初三年級的一篇文言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課題是不是這樣我已記不得),這篇文章我沒學過,手頭又沒什么可供學習參考的資料。備課時節(jié)心里就犯了毛:這讓我怎么教呢?一走上試教講臺,一眼望見評委中有高中時當過我一學期班主任、教過我一學期語文課的李萬剛老師——其時已是武岡二中語文名師、教學副校長,心里更是緊張得直發(fā)抖。想著將在自己的老師面前丟丑,本就內容不熟悉、準備很草率的一堂試教課,真?zhèn)€讓我的老師和別的評委們“不忍目睹”了。
我與二中有緣又無緣。真正讓我緣了二中夢的是我的兩個女兒。大女兒二中高中畢業(yè)考入廣西大學,現(xiàn)定居杭州;滿女二中高中畢業(yè)考入長沙師范學院學習書法學,今年順利畢業(yè),已獲得高中美術教師任教資格。她們是我的驕傲!感謝女兒!感謝武岡二中!
免責聲明: 本文內容來源于王忠義 ,不代表本平臺的觀點和立場。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注冊用戶自發(fā)貢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武岡人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不擁有其著作權,亦不承擔相應法律責任。如果您發(fā)現(xiàn)本站中有涉嫌抄襲的內容,請通過郵箱(admin@4305.cn)進行舉報,一經(jīng)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