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還能去廣東打工嗎?
今日偶然看到武岡兒女中一篇《一九八九,我懷揣八十塊錢闖廣東》的文章,深深地被武岡兒女的堅韌、吃苦耐勞、自強不息的精神而感動,也留給了長長的思索。
出外打工早已成了許多武岡兒女謀生存求出路的一種方法,而去廣東打工,多年來是他們打工的最佳選擇,在廣東這片土地上,讓人又愛又恨,它成就了不少農民兒女的創(chuàng)業(yè)致富的夢想,也耗去了他們如花的青春,但如今……
兒時的記憶,廣東應該是一個富得流油的地方,因為許多老廣東打工幾年回到家鄉(xiāng),換下了粗布麻衣,住上了洋樓。當村子里有人從廣東回家,我們小孩子總好奇的趴在門口偷望,而他們總會拿出一些新奇的糖果分給我們。兒時總想,長大了也要去廣東打工,掙大把的錢,也住小洋樓。
而兒時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父輩們總在寒冬臘月迎風踏雪匆匆趕回家鄉(xiāng),與家人團聚那么幾天,又趕在正月十五之前,草草收拾好“蛇皮袋”或“尿素袋”(裝化肥用過的纖維袋)匆匆上路。當時南下打工的隊伍是何其壯觀啊,現在的人們生動形象的稱之為:“東西部、南北人口乾坤大挪移?!泵磕陰Ыo政府交通部門的壓力也可想而知,然而這樣痛苦又溫馨的日子已近三十個年頭了。
在打工的這條路上,我們有時這樣戲稱:“子承父業(yè),當年是父親去廣東,現在父親老了,兒子又重復著父輩從前的路?!边€有的是“全家總動員”,更有甚者是“三世同堂”。老父親和自己再加上大兒子,就成了三世同堂。
如今,我也走在父親曾漂泊打工踩過的土地上已近三年了,雖然時過境遷,我沒有擠火車的痛苦經歷,但打工歲月的酸甜苦辣,我想這么多在外打工的武岡兒女是最有發(fā)言權,但現如今,即便是這樣有酸有甜,甜少苦多的日子,我們還能走多遠呢?
且看今年,恰逢全球金融風暴,股市、樓市一跌再跌,甚至有整個國家破產的慘境。近日,不斷有新聞報道大中小企業(yè)破產的消息,隨著全球最大玩具代工商之一—合俊集團下擁有6500人的東莞兩生產工廠的倒閉,形成了一個企業(yè)倒閉潮,有專家稱:“合俊不會孤獨,已經有一半以上的玩具廠商歇業(yè),還會有越來越多的企業(yè)加入倒閉行列”。早在今年5月,東莞市玩具協會向前來調研的東莞市政協委員說,當時東莞仍有3800多家玩具企業(yè)經營,“不過再過兩年”,能活下來的最多只有2000家,另外的1800多家玩具企業(yè)會倒閉。事實也如此,這個預測,并不是危言聳聽。
再說東莞樓市,我所在公司即是東莞一家有名的房地產公司,公司一樓盤從最初的6000多元/㎡,一路降到現在的3000多/㎡。前日不久,更有某公司樓盤已跌至2850/㎡,為挨過這次金融風暴,不斷聽到同行業(yè)各公司浩浩湯湯的裁員大計,一度讓大家人心惶惶。
再看股市,一路狂跌,今日更是跌至1800點,跌幅多超6%,亞洲指數下跌5.5%。股票我研究不深,聽一位同事說,最初3萬元入股市,到現在也縮水60-80%,剩余資金也就6000-1萬左右。
匯豐銀行裁員、百事可樂裁員,雅虎裁員、百度裁員,到全球最大玩具商之一的合俊集團旗下兩家位于東莞的工廠倒閉,再到一半以上的玩具廠商歇業(yè),在看樓市裁員,降薪隨時都會降臨到自己頭上,當金融海嘯從大洋彼岸席卷而來,我想大家都看到了并非只有美國人會面臨裁員減薪的問題?看看這次金融風暴,給我們帶來了什么,大量人員失業(yè),面臨重新找工作的難題,之前廣東的打工市場是一個不需要太多知識與技術的純體力勞動的一個世界制造工廠,現如今面臨產業(yè)轉型的局勢,而這個轉型并非是一蹴而就的,至少也得2-4年時間??墒沁@些對于我們那些知識不多,技術不強的農村勞動力來說,會是怎樣的一種困境?
有人說我們的樓市已進入了寒冬,其實何止樓市呢?也許整個經濟都遭遇寒冬,但我想我們現在所面臨的壓力應該還未真正到寒冬,也許才至寒秋吧,正是霜降時,也許等到真正寒冬時,一定會比08年初的那場冰凍大雪還冷吧。
目前局勢是金融風暴籠罩大局,廣東各行各業(yè)大中小企業(yè)紛紛倒閉,不斷有人失業(yè)、下崗,找工作,政府正進行產業(yè)轉型,有不少工廠紛紛將工廠轉出廣東,涌向內地。而目前廣東還會需要大量的剩余勞動力嗎?
最近聽一朋友說,今年的生意是異常平淡、舉步維艱,廣東的人氣也大不如前,有的甚至整個小區(qū)的出租房都空空如也。事實證明現在廣東對勞動力的需求并不大,不管你有沒文化都面臨了找工作的巨大競爭壓力。在如此激烈的競爭下,在這樣的局勢里,而我們那些墨水喝的不多的農村兄弟姐妹們,明年還能去廣東打工嗎?明年的廣東,是否還是我們打工的最好去處?而我們武岡的兒女又該何去何從?。?/p>
我們是該三思了……
而最近十七大會議的召開,已經將農村的土地改革鐵板砧砧的擺上了議程,會后更是確定了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制度,這也許對我們農民來說未嘗不是一個謀求發(fā)展的新契機,一個考慮勞動力分流的好時機。而我們那條走了三十年背井離鄉(xiāng)的老路,明年是否還要走?還能走?我只想說切不可再盲目入粵,增加國家的負擔。
(以上內容純屬個人意見,僅思索農村剩余勞動力的出路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