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老師的大名,在孩提時候就知曉了。八十年代末,讀小學,班主任老師經(jīng)常在作文課堂上說起他的校友周宜地先生,是個了不起的作家。在孩提世界,總以為作家是神圣而遙不可及的。
沒想到20年后,與周老師相識了,一改孩提時候?qū)ψ骷业挠^念。周老師風趣幽默、善良隨和,有幾次碰面留影時,我們都“勾肩搭背”“旁若無人”。
周老師的隨和與熱情,估計武岡人網(wǎng)很多朋友都深有感觸,我也曾得到周老師的熱情款待。2011年元月,我和老特務去廣州,周老師為了接我們,硬是提前一個小時在廣州火車站等候,然后帶領(lǐng)我們擠地鐵,送我們到達目的地。
與周老師交往的這些年,他談得最多的就是他的人生信條:一、不要忘記幫助過自己的人;二、絕不與不孝之人深交。按我的理解就是感恩與孝道,對于這些,我深以為然。
這次香港華鋒公司與武岡人網(wǎng)聯(lián)合舉辦征文活動,活動之前,頌戈建議在母親節(jié)前夕舉行,后來這次活動的策劃交給我。征文的主題,我當時是毫不思索下意識地講出來的:主題就定“回家的路”。是受周老師的影響吧,孝道與感恩一直在我心中占重要位置。
今天看到周老師的文章《回家的路》,再一次被周老師的孝心感動。
“母親”執(zhí)意要回家,因為在“母親”心中,只有她的老房子才是家,“老房子屬于她,她也屬于那座老房子”,對于承載自己苦難與喜悅的“家”,才是老人家最后的歸屬,才能給老人家真正的歸屬感,可以在這里迎接兒女的歸來,送兒女遠行。不遠千里,送母親回家,這是孝順兒子應該做的。
周老師在文中提到一個細節(jié)——“巧斗劫匪”,在火車上遭遇劫匪,為了不讓母親擔驚受怕,一介書生上演“空城計”,假借邵陽的“惡名”,嚇退劫匪??吹竭@里,我捏了一把汗,如果劫匪不賣“邵陽”的帳,后果就不堪設(shè)想。如果劫匪不顧一切硬來來,那會怎么辦?我猜想,周老師肯定會拼死護母。幸好這樣的事情沒發(fā)生,幸好一切有驚無險,或許是“邵陽”的惡名震懾住了劫匪,或許是周老師的孝心感動了劫匪。我寧愿相信是后者。
周老師夫婦為了服侍母親,毅然內(nèi)退。在職位、前途、物欲面前,周老師夫婦選擇了孝道,這不得不令人肅然起敬?,F(xiàn)實生活中,碰到很多這樣的例子,在“忠孝不能兩全”面前,最后選擇的,貌似都是“忠”。那些年代的報紙電視中,報道這樣的故事情節(jié)時,主人公選擇的都是為大家舍小家,多么冠冕堂皇啊,我就不信他們不心存內(nèi)疚。周老師的選擇是對的,雖然舍棄了處級干部待遇,舍棄了唾手可得的一切,但是他得到了孝道。周老師的母親在天之靈,一定會很欣慰。
我是個俗人,在我心中,所謂的“忠”,永遠大不了“孝”。世界上那么多人,讓他們?nèi)?ldquo;忠”吧,我能盡心盡意盡到“孝”字,我想這輩子就無憾了。從小到大,看多了那些無限拔高的文章,什么“主義”什么“光明”與“偉大”,現(xiàn)在看來,只不過是一個笑話,咱小老百姓,就是喜歡看“孝道”、“親情”等之類具有生活氣息的文章,這樣看得真實,感受得真實。因為真實,所以感動。
孩子的思想很大部分是受父母的影響,一個不孝順的人,不可能希望他的兒女孝順他,同理,一個孝順的人,他的兒女絕對會繼承這種孝順觀念的。周老師是個孝順父母的兒子,所以他的兒女理解他孝順他,周老師欣慰的,不僅僅是兒女的懂事與理解,更多是欣慰孝順這種美德在后代中得到良好地繼承與發(fā)揚吧。
在當今這社會,因為工作的不確定性,我們大部分人離開父母,離開家鄉(xiāng),但是,我們不管走到哪里,都要記得回家,記得孝順父母。
回家的路,或許一直在我們夢中浮現(xiàn)。
(看了周老師的文章后,深受感動,于是在中午休息時分匆就此文,讓周老師及各位老鄉(xiāng)見笑了。)
免責聲明: 本文內(nèi)容來源于張一 ,不代表本平臺的觀點和立場。
版權(quán)聲明:本文內(nèi)容由注冊用戶自發(fā)貢獻,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武岡人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不擁有其著作權(quán),亦不承擔相應法律責任。如果您發(fā)現(xiàn)本站中有涉嫌抄襲的內(nèi)容,請通過郵箱(admin@4305.cn)進行舉報,一經(jīng)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quán)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