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毛 | 蘇河車站往事
大山深處(一)
文:康毛
76年我十六歲高中畢業(yè),不夠知識青年下鄉(xiāng)年齡,閑置在家。為了方便木瓜山修水庫民工交通便利,縣政府和汽車站商議,決定在蘇河公社設一個代辦站,也就是一個人的車站,每天發(fā)一班客車。父親單位領導商議決定派我去,夸我有文化,笑著說拍我的肩膀給我一次鍛煉的機會。
幾天后車站領導和父親帶我來到蘇河公社考察,覺得代辦站設在靠公路旁的農機站妥當,末班車又是蘇河公社的末端,再往前就是上木瓜山了。找來農機站負責一商量,他們馬上答應并給我空出一間房,做賣車票的辦公室,里面還一張桌子和凳子,房外側一空地按置了稱,用來稱行李,旅客行李只限攜帶五公斤,超過的要收行李費的。

(作者憑記憶還原當時的情形)
農機站外圍很長,里面一排全是木房子。里面設有木制品車間、造紙、鐵匠鋪等在忙碌。
代辦站落妥后又去了隔壁木材公司名下的森工站,新修的青磚瓦房在山腰上,公路邊圍墻下全是國家收購的木材。領導找負責人說明來意,想按排我在此吃住,他們滿口答應,說一棟兩層的樓房就四五個工作人員,住房有的是。把我安排在樓上住。打開房間一看有一張床一張桌子,后窗是山和菜地,地板全是刷了紅漆的木地板,全是新的。這太讓我高興了。按置好后又參觀了樓下,中間是大辦公廳,右側是廚房,請專門做飯的,全是燒木柴杉木樹尖,這大山深處專產木材呀。
都安排妥當車站領導握手告別回了縣城。父親帶我去農機站培訓一番,講怎樣賣票和稱行李和行李計費等,又怎樣月底造報表回縣城交車站會計。都重復了幾遍,我覺得都不難。又告訴我工資是底薪加完成任務百分比加提成的,除了生活開支結余下的錢要我自己存好,到明年下放去農村用等。平時言語不多的父親這時嘮叨沒完,對我不太放心。
在森工站吃過晚飯后,大山暗下來并刮著秋風,四處一片寂靜。環(huán)顧四周的遠處有少許星光,這里還沒通上電都在燒煤油燈。那晚父親陪我入睡,父親睡在那頭喊我的小名說明天他也要離開,要我認真工作保護好自己,天冷了要加衣服……。我在這頭稍稍地流淚。
大山深處(二)
第二天七點半我和父親來到車站代辦點,教我將車票按票價順序放入抽屜內排列好,共五種票價,最遠處是隆回一塊一,最近處是五星三毛錢。
從木瓜山至蘇河有六里多路,民工們扛著行李步行到這也要八點后,班車是九點后左右到。

(作者憑記憶還原當時的情形)
一會來了旅客,他們也大致曉得有了車站在張望,我喊他們在這買票,賣完車票見行李較重,又過稱開了行李費,將行李上掛上吊牌,給旅客撕下的票據上面寫著"行李自理”四字,就是要自己裝卸行李,管理好行李,丟了自負,因為沿途有許多地方沒設車站,靠自理,自理的行李費要便宜些,這是父親教我的。另在農機站買了木梯,方便旅客裝行李。一個早晨父親在一旁見我整個工作流程。雖有點緊張,從小在車站長大耳濡目染不至于慌亂。
九點后班車來了,農機站圍墻門外已約等候三十人旅客,我急忙將票袋掛在脖子上,將梯子扶到墻外方便他們上下裝行李。車到迎上去擠至車門前,控制好準備上車的旅客,先讓到站的旅客先下,車上清空后就上去堵住門口喊話:不要齊,一個一個地上,先從尾數喊起。先讓坐在后排的入座,就不至于堵塞車門。每上一個在紙上劃正字記錄各地下車的人數。碰到臨時趕來的旅客,就在車上補票。
驗票完畢我還要爬上梯子檢查一下行李捆綁情況。再將雨布蓋嚴實,梱綁再結實些才放心。最后拿開梯子走近駕駛室門前開好路單,交于司機掌握各地下客的人數。
父親也上了車關上了門,客車開始發(fā)動,父親探出頭來望著我還想說什么終沒說出口。我強忍著心酸目送車逐漸遠去站立許久,回過神后才往回走進辦公室清點票據和錢,見無差錯,寫了日報表回到森工站,進了房間關上門,躺在床上心里是空落落,這是我第一次離開家鄉(xiāng)離開父母,思念好一會才將錢和車票放入箱內鎖好。

作者簡介:網名:康毛,男,出生于1960年,隆回人。當過知青又當過兵,退伍后在邵陽湘運公司工作。愛好繪畫,后去了廣州深圳從事設計工作。
免責聲明: 本文內容來源于醉美隆回西 ,不代表本平臺的觀點和立場。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注冊用戶自發(fā)貢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武岡人網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不擁有其著作權,亦不承擔相應法律責任。如果您發(fā)現本站中有涉嫌抄襲的內容,請通過郵箱(admin@4305.cn)進行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