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使用了jquery.cycle.js,我覺得再也不用自己寫javascript的圖片切換效果了,因為一想到它,我就會有一種深深的無力感,就好像面對著一座翻不過去的大山…
吐槽完畢,如標題所訴,jquery.cycle.js是jquery的一個插件,主要用來實現(xiàn)千奇百怪的圖片切換效果——當然,不是圖片也能切換,只是它經(jīng)常被用來做圖片切換而已。
沒使用過jQuery.Cycle.js的同學,可以點這里(官網(wǎng))去摸摸底,看看有沒有被震一下的感覺。
jquery.cycle.js能實現(xiàn)的切換效果非常復雜,相伴而來的就是它也有不簡單的參數(shù)設置,不過我會給大家一一描述清楚的。
先說下基本使用,首先你的HTML結構應該類似這樣:
<div id="aDiv">
<img src="http://blog.163.com/xz551@126/blog/images/beach1.jpg" width="200" height="200" />
<img src="http://blog.163.com/xz551@126/blog/images/beach2.jpg" width="200" height="200" />
<img src="http://blog.163.com/xz551@126/blog/images/beach3.jpg" width="200" height="200" />
</div>
加上一點基本的CSS:
.pics
{
height: 232px;
width: 232px;
padding: 0;
margin: 0;
}
.pics img
{
padding: 15px;
border: 1px solid #ccc;
background-color: #eee;
width: 200px;
height: 200px;
top: 0;
left: 0;
}
然后使用以下JS:
$(‘#aDiv’).cycle();
這樣,就可以實現(xiàn)基本的切換效果了,默認效果是淡入淡出。
當然jquery.cycle.js的強大遠不止于此,下面列舉一些它的基本參數(shù):
fx:’fade’》值:字符串,作用:選擇特效.切換效果是它的重頭戲,我統(tǒng)計過,jquery.cycle.js支持27種切換效果
speed:300》值:正整數(shù),作用:圖片漸變效果持續(xù)時間
timeout:3000》值:正整數(shù),作用:切換間隔時間
pause:1》值:布爾值,作用:決定鼠標指上去時是否暫停
next:”》值:字符串,實際是一個jquery對象,如’#s1′;作用:指定觸發(fā)變動到下一張事件的元素
prev:’‘》值:同next;作用:指定觸發(fā)變動到上一張事件的元素
pager:》值:一個jquery對象;作用:指定頁碼元素,如多圖片滾動時那個數(shù)字序號條
pagerEvent:’mouseover’》值:鼠標事件;作用:指定頁碼觸發(fā)事件
pauseOnPagerHover:true》值:布爾值;作用:為true時,鼠標指向頁碼區(qū)時暫停切換
before:》值:函數(shù);作用:指定變動開始前調用的函數(shù)
after:》值:函數(shù);作用:指定變動結束后調用的函數(shù)
其中,next,prev,pager在制作帶頁碼的多圖片切換時非常有用。
不常用的參數(shù):
easing:”》值:字符串,作用:選擇緩動公式 (需配合Easing Plugin才能使用)
random:1》值:布爾值,作用:是否隨機跳轉
delay:》值:整數(shù),作用:指定第一次變動開始前的延遲(不太確定)
sync:》值:布爾值,作用:為false時,前一張圖片變動完成后,才會執(zhí)行后一張圖片的變動
shuffle:{top:300,left:300}》值:對象,作用:當fx:’shuffle’時才能使用,定義shuffle效果的偏移位置
基本上可以不用的參數(shù):
cssBefore:變動前元素的CSS樣式
animIn:變動進入時的CSS
animOut:變動淡出時的CSS
cssAfter:變動結束后的CSS
cssFirst:英文讀不懂了。。
以上參數(shù)太復雜,但可以實現(xiàn)驚天地泣鬼神的效果,只是復雜的讓我實在不想解釋了…有興致的同學們,還是去官網(wǎng)文檔查看吧
27種效果。
blindX:前圖向右滑動漸隱,后圖向左滑動漸顯
blindX:前圖向下滑動漸隱,后圖向上滑動漸顯
blindX:前圖向右下滑動漸隱,后圖向左上滑動漸顯
cover:前圖不動,后圖從右劃入覆蓋前圖
curtainX:圖片被分成左右兩段,前圖兩段向右滑動漸隱,后圖兩段向左滑動漸顯(酷?。?/p>
curtainY:圖片被分成上下兩段,前圖兩段向下滑動漸隱,后圖兩段向上滑動漸顯(酷!)
fade:前圖漸隱,同時后圖漸顯
fadeZoom:前圖漸隱,同時后圖由小變大覆蓋前圖
growX:前圖不動,后圖寬度從0增至100%,出發(fā)點:中間
growY:前圖不動,后圖高度從0增至100%,出發(fā)點:中間
scrollUp:同時向上滑動至后圖完全顯示
scrollLeft:同時向左滑動至后圖完全顯示
scrollRight:同時向右滑動至后圖完全顯示
scrollDown:同時向下滑動至后圖完全顯示
scrollHorz:同Left,但手動觸發(fā)時,如果觸發(fā)數(shù)字小于當前,則反向滾動
scrollVert:同Down,但手動觸發(fā)時,如果觸發(fā)數(shù)字小于當前,則反向滾動
shuffle:前圖向左下方飛出,然后飛入后圖背后(酷?。?/p>
slideX:前圖寬度由100減至0,后圖寬度由0增至100%(酷?。?/p>
slideY:前圖高度由100減至0,后圖高度由0增至100%
toss:前圖向右上方飛至消失
turnUp:前圖不動,后圖從底部向上滑入
turnDown:前圖向下滑出,后圖不動
turnLeft:前圖不動,后圖從右向左滑入
turnRight:前圖向右滑出,后圖不動
uncover:前圖向左滑出,后圖不動
wipe:前圖不動,后圖的寬和高同時由0增至100%覆蓋前圖,出發(fā)點:左上
zoom:前圖縮小至0,后圖由0放大至100%,出發(fā)點:中間
————————————————
版權聲明:本文為CSDN博主「零下瘋度」的原創(chuàng)文章,遵循CC 4.0 BY-SA版權協(xié)議,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鏈接及本聲明。
原文鏈接:https://blog.csdn.net/xiaojian1018/article/details/4385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