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邵有個石窩沖(二)
不知在什么時候起,就有一條石板路通過石窩沖,這條路都是用一米長的青石板鋪成,據(jù)說這條石板路是從寶慶府通往武岡州的。因過路的人多,石窩沖就有人在路邊擺一塊門板,放上紅薯玉米米酒粗布草鞋做點生意,有人開旅社賺點小錢。

有民謠為證:石窩沖半邊街,家家戶戶打草鞋,不打草鞋該餓壞,打了草鞋才起勁?,F(xiàn)在我們稱沿公路邊的人家稱鋪里人,其他都是院內人。就是因為有這條青石小路,后來的320國道就沿此小路擴展了。修公路時這些青石板都毀了,做了路基填料,現(xiàn)在沙子坪八石沖眾善亭那青石石級還保留在,因公路爬不上那陡峭的山坡,改道了去了石江。石窩沖的后龍山一一大寨垴,是座寶山,與芙蓉山遙遙相望,海拔差不多。大寨垴獨峰凸起,四周絕壁,余脈四蜒,大有四龍拱珠之勢。山的頂部平坦,有三平方千米的面積,上面都黑粘土,以前種玉米、小麥,每年收成都好。如今長了些松柏樹、蠟樹,毛草居多。聽老人們講,大寨垴以前叫雞籠山。在清咸豐九年,太平天國翼王石達開圍攻寶慶府兩月有余,久攻不下,最后發(fā)出“鐵打的寶慶”的感慨,兵敗向西撤離。石達開手下的一小股起義軍在雞籠山占山休整,休整大約3個月。為了防止清兵的進攻,在雞籠山周圍修了防御工施,并修建了寨門。大寨垴四周懸崖,易守難攻。清兵想用圍而不攻的方法困死太平軍,兩月有余不見戰(zhàn)功。一天晚上,太平軍派人趁著夜色下山到毛古塘抓了一個十斤重的大鯉魚,用絲草抱著上了大寨垴山頂。第二天,太平軍把那大鯉魚扔下山來大喊,你們困不死我們,我們在山上有吃有喝,鯉魚都這么大。清廷將領看到活蹦蹦的大鯉魚,很驚訝,山頂上還有大水塘,沒辦法,撤兵了。

現(xiàn)在,大寨垴上還留有許多石對窩,用來搗碎小麥玉米的用具。太平軍離開之后,當?shù)厝司桶央u籠山改成了大寨垴。現(xiàn)在登上大寨垴頂峰,方圓幾十個村莊盡收眼底,資江河水延向東方,狐貍島,中州電站之美景一覽無遺。320國道如一巨龍沿山腳延伸,貫穿石窩沖整個院子。能直通大寨垴頂部的道路有2條,寬的一條在石窩沖后龍山脈上,蜿蜒曲折而上,石窩沖人們常從這條路上山頂放??巢瘛A硪粭l大寨垴的西邊靠寨建村的黃金嶺后面的絕壁上,僅能供一人攀爬而上。這邊的懸崖絕壁的刀削狀,是有傳說的。遠古時候,一頭犯了天規(guī)的犀牛躲藏在這半山腰的庵堂里,被追趕而來的天兵天將發(fā)現(xiàn)了。天兵天將報告了玉帝,玉帝命雷公爺爺把大寨垴削下半邊,把犀牛壓在山腰間。有一天赤腳大仙從此路過,犀牛喊渴,赤腳大仙看他可憐,就給犀?;丝谒?。這口水井長在懸崖上的石縫里,下面有個似水缸形的石池,能裝載一兩擔水,水池滿了,水也就不流了,剛好夠犀牛解渴。如今那水井還在,新翻修庵堂就靠這口水井的神奇招引四方香客。這絕壁上還有個巖洞,巖洞里住著成千上萬的巖鷹,每天看到成群的大鷹在山上盤旋,很壯觀。六十年代過苦日子,有些村民耐不住饑餓,結伴去攀巖想抓鷹或取鷹蛋。據(jù)說,摔死了幾個,有兩個被老鷹啄瞎了眼睛。后來再也沒有人敢去嘗試了。到現(xiàn)在也沒有誰進過那巖洞,盡管現(xiàn)在巖鷹沒有了。大寨垴見證了抗日戰(zhàn)爭最后一戰(zhàn)。當時日軍從山門兵敗后,有一小股日本鬼子逃到大寨垴腳下被國軍全部擊斃。這次戰(zhàn)斗,在大寨垴處牲犧了一個戰(zhàn)士,就埋在大寨垴上,無碑無名,只有一墳堆,石窩沖村民每年清明都上大寨垴為其掃墳掛青。如今在芙蓉山腳建了一處“抗日英烈紀念碑”’以記這次戰(zhàn)斗。大寨垴在改革開放征途中也留下精彩一筆。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村領導帶領村民致富,決定開發(fā)大寨垴。大寨垴石頭資源豐富,辦碎石廠企業(yè)很有前途。于是全村人民經過半年的奮斗,一條連接320國道機耕道蜿蜒在大寨垴半山腰,一個日產百噸的碎石廠辦了起來,每天炮聲轟轟,機械聲隆隆,拉石子的拖拉機連續(xù)不斷。那幾年,村民的農業(yè)稅都由碎石廠承擔,村民得到了實惠。后來因環(huán)保整治碎石廠停辦了,但那條通往大寨垴的機耕道仍然發(fā)揮作用。

作者簡介:劉新軍,筆名新君,湖南隆回南岳廟鎮(zhèn)原沙子坪石窩沖人。高中就讀于隆回十中,隆回縣東興中學語文骨干教師,多次被評為隆回縣優(yōu)秀教師、優(yōu)秀共產黨員。喜歡讀書與寫作。在《小天使報》、《邵陽日報》、網絡平臺發(fā)表作品30余篇。
免責聲明: 本文內容來源于醉美隆回西 ,不代表本平臺的觀點和立場。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注冊用戶自發(fā)貢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武岡人網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不擁有其著作權,亦不承擔相應法律責任。如果您發(fā)現(xiàn)本站中有涉嫌抄襲的內容,請通過郵箱(admin@4305.cn)進行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