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岡這本書是一個生命個體的、對武岡歷史文化山水風物的片面的解讀。
武岡這本書完全還可以寫好一點的,這個古老美麗的城市本身就是一本非常有分量的古籍。它的古,不象水果攤上擺設(shè)的水果一眼就能看到,而是像個羞澀的青衣女子,遠遠地躲著,需要尋找的主動;它的美,也不象尋常形容的花容月貌,而是那種農(nóng)家女子的端莊和賢淑。所以我說它是古老而美麗的。我之所以寫不好它,是因為我的筆墨不及它的本身,我這樣笨拙的文字既不華麗又無過人之處,比之更多的寫匠,我算是末流的了,這是其一;其二,我怕寫這樣的游記文字,此前,我真的沒有過絲毫染指,雖然有點涂抹文字的愛好,但畢竟是愛好而已,就象更多的愛好體育的人當不了體壇健將;更多的愛好軍事知識的人做不了將軍一樣。我真正的對文字的愛好,多是在小說方面,不要理論地編個故事讓讀者跟著同喜同悲同怒同樂罷了,作得也不是很好,說來慚愧。更讓我慚愧的,是我明明知道自己功力不夠,又還懶惰成性,不聽古人說的“勤能補拙”的教誨;明明知道自己不一定能把武岡這本書寫好,寫得讓讀者朋友樂意接受,卻還斗膽動筆,班門弄斧。不過木已成舟,我估計批評會比贊美多,但只要是客觀公證的,我都會洗耳恭聽,這是人到中年的好處。
順便在這里提一點,人到中年還有一個好處,對那些不懂裝懂的人,也墮落得可以不怎么在乎起來,因為多了幾許寬容。不過常識性的問題還是糾正了好些,比方說我寫的是跋涉武岡以后對武岡山水風物的片面解讀而已,而不是別的。
古人說行萬里路,讀萬卷書。這是一個文人最為重要的修煉。在行萬里路中,吸取社會生活的養(yǎng)料;在讀萬卷書中,獲得前人知識的精華;惟有如此,才能從社會和書本中不斷豐富自己,充實自己。為了寫好武岡,我試圖過做一個勇敢的跋涉者,對那些古城遺存,那些民俗風情,那些養(yǎng)在深閨人未知的好山好水做一次勇敢的跋涉。但是非常遺憾,前人知識的精華獲取得不多,力不從心。今天搬出的這些粗糙的文字,也僅僅只能算做一次對千年武岡的觸摸——僅僅只是觸摸而已。
原諒我一直不敢將這些在大自然的旅行中的所見所想稱作游記,而只能稱為文字的觸摸。我知道游記是人人都能寫的,但要寫出自己的感覺和感悟是多么的不容易。如果硬自稱這些文字為游記的話,貽笑大方的可能性太大。不過今后,倘若能有讀者跟著我這些粗糙的文字也來觸摸武岡的古老和美麗的話,我想他是值得的,請相信我的話,他一定會有比我更深的、更加倍的對武岡的認識和喜歡的。
千年的武岡,是歷史的武岡,是文化的武岡,是民俗的武岡,是山水的武岡。它的存在,是上天對武岡人民的恩賜,也是上天對我的恩賜,使我有了觸摸它的機會,并藉此直抒胸臆。我所想的是,我們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它的存在了,倘若還繼續(xù)讓它沉寂下去,是沒有人能夠輕易寬容我們的。
感謝我敬重的武岡市委副書記譚精益、武岡市委常委宣傳部長呂伯平,武岡市委常委市委辦主任劉貽銀、武岡市委常委統(tǒng)戰(zhàn)部長朱愛媛、武岡市紀委書記石亮明和市政協(xié)主席肖時雄等領(lǐng)導(dǎo)。他們一直密切關(guān)注著我的創(chuàng)作,并為我提供了足夠的時間來寫作它;感謝散文家劉志堅、青年作家馬笑泉以及李光武、肖柳校、夏太鋒、肖時升、黃三暢、肖時高、何漢斌、熊燁、方新文、唐謨金、楊運焰、易慶國等朋友,為我在寫作中提供了大量資料和參考意見;感謝省作家協(xié)會的匡國泰老師、攝影家朱圣珍、蔣志舟、靳尚芳、賀開誠、周騰浪、申建凱等朋友為本書提供了大量圖片,使本書錦上添花。
謹以這樣的文字來回報讓我留下足跡的武岡大地。
免責聲明: 本文內(nèi)容來源于黃高遠 ,不代表本平臺的觀點和立場。
版權(quán)聲明:本文內(nèi)容由注冊用戶自發(fā)貢獻,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武岡人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不擁有其著作權(quán),亦不承擔相應(yīng)法律責任。如果您發(fā)現(xiàn)本站中有涉嫌抄襲的內(nèi)容,請通過郵箱(admin@4305.cn)進行舉報,一經(jīng)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quán)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