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清樹/攝影
“五龍不出城”是武岡最為經(jīng)典的民間傳說。
武岡古城內(nèi)的穿城河,叫渠水,是雪峰山贈給武岡人的禮物。在穿城河上,共有五座歷史悠久的古橋。五座橋間隔不遠地橫臥在一條河上,且座座有一個“龍”字,這和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第十八子朱楩有關(guān)。

▲張清樹/攝影
五座橋中的第一座叫興龍橋,因離湖南省著名的28口古井之一的武陵井僅百步之遙,所以也被稱為武陵橋。橋最初建于什么年代,已無從考證,史料上只記載了明末被毀又重建。傳說朱元璋第十八子朱楩被朱元璋封為岷王定居武岡后,看到他的四哥朱棣搶了侄兒的寶座當了皇帝,滿腹怨氣,發(fā)誓要過一回“皇帝”癮,于是大興土木,修建王城,加固城墻,又引來渠水貼城墻而流,以讓王城“固若金湯”。并建橋五座。為實現(xiàn)有朝一日登上皇帝寶座的愿望,他將這第一座橋取名為“興龍橋”。



第二座叫攀龍橋,建筑風格類似興龍橋。——或許是天意不讓朱楩有當皇帝的邪念,他來不及為第二座橋命名,便一命嗚呼了。百姓覺得當皇帝是有天命的,朱岷王是朱元璋的兒子,是攀龍附鳳來到武岡的,于是就把這第二座橋稱為“攀龍橋”。



第三座叫驤龍橋,又稱讓龍橋。北通老南門,南連資水方向的古城區(qū),是連通古城南北主要街道的要津。給這座橋取名時,百姓認為朱王是一個花花太歲,要當皇帝,除非皇帝把皇位讓給他,這樣,“讓龍橋”的名字就在百姓口中傳了下來。


下游五十米,原本還有一座橋的,叫游龍橋??上Ш髞須У袅?。為什么叫游龍橋?百姓認為,朱岷王頂多是條漂游不定的野龍,不是真龍,就把那第四座橋稱為“野龍橋”,后來人們嫌野字太土太俗,就將“野”字改成了“游”字,所以就叫“游龍橋”。
最后一座橋——化龍橋。傳說是,朱王一死,當皇帝的野心也隨著化為泡影,人們就把這第五座橋取名“化龍橋”。這渠水上的五座古橋,化龍橋是最壯觀的一座。這座橋最初建于何年,已無從考證,明代隆慶年間武岡知州宋純?nèi)试诼c年間重修,離現(xiàn)在也有400多年了。關(guān)于橋的歷史和化龍寺的情況,進入寺內(nèi)看讀了《化龍寺簡介》就知道。橋、寺合一,在我們國內(nèi)也是少見的。化龍寺一直以來香火旺盛的,為了拜佛,一些人可以徹夜不歸。
正道是:
蓮花細步散香塵,珍重盂蘭禮佛頻。
多少纏綿無限意,化龍橋畔未歸人。






來源:湖南武岡旅游
免責聲明: 本文內(nèi)容來源于人網(wǎng)網(wǎng)友 ,不代表本平臺的觀點和立場。
版權(quán)聲明:本文內(nèi)容由注冊用戶自發(fā)貢獻,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武岡人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不擁有其著作權(quán),亦不承擔相應法律責任。如果您發(fā)現(xiàn)本站中有涉嫌抄襲的內(nèi)容,請通過郵箱(admin@4305.cn)進行舉報,一經(jīng)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quán)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