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岡文廟位于武岡市都梁路市文化館內(nèi)。據(jù)清光緒二年(1876年)《武岡州志.藝文志》載:文廟始建于北宋崇寧五年(1106年),由武岡軍學正陳沂實主持修建大成殿,原址在宣恩門外(今市藥材公司內(nèi));南宋紹興八年(138年),遷至今址;淳熙二年(1175年)知軍王可大撤而新建
元末毀于兵事。明洪武三年(1370年)在原地重建;天順元年(1457年)巡撫王儉、總兵李震、巡案御史龔謙、布政司岳陵、學正陶永等捐資重建,并增建明倫堂、泮池及新塑圣賢像等。清雍正元年(1723年)遷至前明岷王府舊址;乾隆二十年(1759年)郡伯鄭東里復遷回原址,并增建魁星閣、學正署等建筑?,F(xiàn)存建筑為道光十五年(1835年)學正張力興等重建。前廡檐下尚鐫有“道光十五年丙申月庚子日庚時修建”等銘的石碑一通。

武岡文廟大成殿

武岡文廟大成殿天花板上的彩繪

武岡文廟大成殿斗拱
武岡文廟原有牌樓、泮池、明倫堂、學正署、大成殿、魁星閣等建筑,大部分建筑被毀,現(xiàn)僅存大成殿。大成殿坐北朝南,磚木結構,占地面積531.35平方米。臺基以石料砌筑,條石壓邊,平面呈長方形,闊20.46米,深16.87米。
武岡文廟現(xiàn)存建筑應為道光十五年(1835年)構架,保留宋明以來的一些建筑構件與宮殿式建筑風格;其彩繪與木雕很具地方特色。同時,也是湖南省僅有的幾處置有斗拱的大成殿之一。
1990年9月由邵陽市人民政府公布為邵陽市文物保護單位。
(來源:《湖南文廟與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