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導讀]“垃圾靠風刮,污水靠蒸發(fā)”。秸稈滿地堆”——在一些農村,不文明的生活陋習仍隨處可見,溝洼角落糞便淤積,垃圾圍村堵河,成為鄉(xiāng)村建設的一大痛處。
政府能重視農村垃圾整治真是好事,也希望咱們武岡人走在鄉(xiāng)間小路上,大家不光能呼吸到新鮮空氣,也能看到干凈環(huán)境。
-------------------------------------------------------------
2015年11月13日,住房城鄉(xiāng)建設部等十部門首次聯(lián)合發(fā)文向農村垃圾“宣戰(zhàn)”。目前,農村垃圾中最大頭的生活垃圾一年便有1.1億噸,“垃圾圍村”能否突圍,新華社記者深入采訪追蹤。
誰來清理:“保潔員”上崗能否改變鄉(xiāng)村陋習?
原先城里常見的保潔員,如今逐漸出現(xiàn)在各地農村,這正是十部門開出的治理農村垃圾首劑藥方——建立村莊保潔制度,盡快建立穩(wěn)定的村莊保潔隊伍,并通過村規(guī)民約、與村民簽訂門前三包責任書等方式,明確村民保潔義務。
“農村垃圾清理難,一個重要原因是‘政府不重視,農民不關心’。村民公共環(huán)境意識和責任意識淡漠,參與垃圾治理的積極性不高。”住建部環(huán)境衛(wèi)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劉晶昊說。
“農村垃圾治理是當前改善農村人居環(huán)境的重點,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須補上的生態(tài)文明短板。”住建部村鎮(zhèn)司副司長王旭東說,垃圾清理是一項村級公益性事業(yè),必須發(fā)動村民廣泛參與,既要做好村民“各掃門前雪”,也要建立制度把原先隨處扔的垃圾管起來。
中國城市建設研究院總工徐海云說,農村設保潔員,有錢的村莊可以聘請專業(yè)保潔公司“入村”,沒錢的村莊可以付費給村民當保潔員,更窮的村子也可以設公 益崗位村民輪流值日。最關鍵的還是要倡導改變鄉(xiāng)村生活陋習,充分尊重村民主體地位,只有村民從中感受到實惠,才能形成良性循環(huán)。
如何治理:上億噸農村垃圾能否消化掉?
與城市垃圾處理相比,農村垃圾治理狀況堪憂。
據(jù)住建部統(tǒng)計,截至2013年末,全國58.8萬個行政村中,對生活垃圾進行無害化和非無害化處理的僅占37%,全國村莊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只有11%。同期城市生活垃圾處理率為95%,其中無害化處理率達89%。
記者調研發(fā)現(xiàn),由于相關設施嚴重不足,垃圾治理方法簡單粗放,成為農村垃圾堆積的重要原因。一些低質塑料、廢舊農膜等進行簡易填埋后產生嚴重滲漏,簡單焚燒的則導致二噁英等污染物大量排放。
要因地制宜建立“村收集、鎮(zhèn)轉運、縣處理”的模式——十部門提出了就地減量、就近處理的模式。
王旭東說,各地可結合自身特點探索分類減量方法,如可回收垃圾由農戶自行變賣,建筑垃圾單獨清運,廚余垃圾可用于喂養(yǎng)牲畜等等。“關鍵要簡便易行。
劉晶昊測算,目前我國全部人口按一天產生一百萬噸垃圾計算,其中50噸出自城市,20噸出自縣城,剩下30萬噸出自農村。“在很多城市垃圾處理設施已 超負荷運行的情況下,農村垃圾的涌入是對我國垃圾處理能力新的挑戰(zhàn),因此需要結合指導意見統(tǒng)籌施策,并堅決禁止城市向農村轉移堆砌垃圾,造成新的污染。”
誰來買單:如何防止治理“一陣風”?
農村垃圾治理繞不開“錢”的話題。村里的保潔隊伍、垃圾收集站,鎮(zhèn)上的垃圾轉運站,縣里的垃圾轉運車、處理場……哪一樣在農村都是從零起步,費用巨大。
“經費嚴重匱乏是很多地方治理農村垃圾遲遲不見行動的重要原因,同樣錢的問題也關系著這場行動能否長久下去,會不會成為‘一陣風’?”徐海云說。
十部門意見中,最受關注的就是明確了治理費用從哪里來。
王旭東介紹,主要渠道是各級政府投資,保障設施設備建設和運行費用,并擔負兜底職責。中央財政會加大支持力度,省、市兩級財政給予積極支持,治理費用將納入財政預算。
另一個渠道是鼓勵村集體出資和村民繳費,主要解決村莊保潔費用,包括垃圾分類減量、收集以及運輸至本村集中堆放點的費用。
徐海云測算,平均一噸農村垃圾從清理收集到送至處理場處理,大約花費55元。從各地實踐看,農民繳費主要用于支付保潔員費用,一般每人每月1-2元,但能覆蓋運行成本的20%-40%。
還有一個渠道是鼓勵引入社會資本。劉晶昊說,農村垃圾治理市場空間巨大,十部門支持地方積極探索引入市場機制,鼓勵探索PPP(公私合營)模式,無疑將為社會資金參與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設施的建設和運營敞開大門。
“引導村民和村集體出資出力,不得強制或變相攤派,增加農民負擔。”王旭東說,今后各級人民政府將對本地區(qū)農村垃圾治理負總責,農村生活垃圾治理也納 入生態(tài)文明建設示范村鎮(zhèn)考核內容,要破解“垃圾圍村”頑疾關鍵要從政府各部門到全社會形成合力,切實改善農村人居環(huán)境,還農村一片青山綠水。(記者韓潔 何雨欣 仲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