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早逝、母親失明,付鳳姣,一個90后女孩,十余年來,養(yǎng)家糊口、執(zhí)著求學,照顧母親、不棄不離,用柔弱的肩膀,擔當起生活的苦難,用樂觀、堅強與堅守,為年輕一代,樹立了貧賤不移、自強不息的靚麗旗幟。
——題記
她三歲喪父,母親雙目失明、先天智力不足,掙錢、養(yǎng)家、求學、照顧母親伴隨著她的童年和少年,面對苦難,她用樂觀與樸實抒寫堅強,用堅守與大愛詮釋孝道,她叫付鳳姣,女,1991年出生于新寧縣飛仙橋鄉(xiāng),現就讀于湖南省武岡師范學校476班,被媒體稱作“女版洪戰(zhàn)輝”,網友們盛贊她是“史上最美拾荒女”。
小小當家人
她的家,經歷了太多苦難。付鳳姣三歲那年,父親去世。去世的那天晚上,家里無人照看,父親的遺體擺放在地上,被老鼠吃掉了一顆眼珠。從此,全家沒有了頂梁柱,失去了唯一的依靠,孤苦伶仃的小鳳姣與雙目失明的母親相依為命,靠外出乞討艱難度日,幾塊木板撐起的三角體“木屋”就是她們的家,甚至,別人的牛偶爾也將“屋頂”踩踏。乞討是屈辱的,因為是“叫花子”,她不僅要忍受同伴的排斥,別人的冷嘲熱諷,甚至還有意想不到的災難。五歲的時候,有一次母親帶著她出去乞討,雨大路滑,加上又累又餓,不小心腳下一滑,母女倆一起滾下了山。山下是條河,母女倆在河水中艱難地掙扎,最終母親摸索著從水草中撈回了一條稚嫩的生命。小鳳姣醒來時只見母親蓬頭垢面,自己滿身傷痕。從此,她覺得自己應該早點長大。
家是一貧如洗,唯一的經濟來源就是政府每月發(fā)放的最低生活費50元錢,可區(qū)區(qū)50元又哪夠買柴米油鹽?為了省錢,從6歲開始,她就種菜養(yǎng)雞,上山砍柴,撿垃圾,收廢品。幫別人織席子,一床3毛錢,八歲開始幫別人插秧、收稻谷,因為年齡小,別人只肯出1元錢1天,后來漸漸增加到3元、4元,再后來,她包臍橙、采蕨菜、挖藥材,掙錢貼補家用。上初中后,每到寒暑假,她都會到縣城的賓館打工,在飯店當服務員,洗碗,掃地,端盤子,掙一點錢作為上學的生活費。
在日記中,她這樣寫道,“父親走了,房子塌了,母親身體不好,我,絕對不能垮!我是這個家的頂梁柱,扛不起也得扛著。”這樣的信念是她堅持的理由。
家里的一應開支都由她自己管理,付鳳姣必須精打細算。從小到大,她沒買過一件新衣服。初中三年她從來沒有吃過中餐。家里沒錢通電,她自己買了個充電燈,白天到好心的鄰居家充好電,晚上做照明用。半斤肉,半斤粉絲,那便是極為難得的年夜飯。家庭的貧困,讓付鳳姣過早地懂得了生活的艱辛。在學校,付鳳姣也會做點小生意,販賣點作業(yè)本、圓珠筆,幫同學洗衣服、打飯、打開水,靠此賺點生活費。每個周末,到學校附近的照相館幫忙,平時就在校園內外撿廢品賣。每年暑假,她都參加學校組織的勤工儉學實踐活動……憑著“決不向命運低頭”的堅定信念,靠著堅忍不拔、頑強不屈的意志,盡管一路風雨,但付鳳姣一路堅定地走了過來。
媽媽的眼睛
付鳳姣是娘的全部,母親41歲時才生下她,對她格外疼愛,父親去世之后,母女倆一直相依為命。有次鄰居家辦酒席送來了點木耳炒肉,母親舍不得吃,一直留著給鳳姣,結果放了好幾天,全壞了。乞討的日子是沒有尊嚴的,難免會受到別人的白眼、辱罵甚至是毒打。但鳳姣媽媽自己受再大的委屈都沒關系,卻一直拼命維護鳳姣的尊嚴。母親神志清醒的時候,為了讓女兒可以吃飽一頓飯,常外外出乞討,可不幸的事發(fā)生了:2005年,母親在一次外出乞討時被十多只狗撕咬,全身咬得皮開肉綻,衣服帶肉東一塊西一塊掉在地上,身上到處是血,躺在地上奄奄一息,但她懷里卻始終護著為鳳姣討來的飯菜。而此時,付鳳姣正在上課,聽說母親的遭遇后,顧不得上課一路飛奔回家,看著奄奄一息的媽媽,她哭著說:媽媽,您以后不要再單獨外去了,我要永遠做您的眼睛。
此后,她背著媽媽四處求醫(yī)治傷,每天給媽媽遞茶喂飯、洗傷敷藥,悉心照料了一個多月。后來,她再也不敢讓母親一個人出去乞討了。在付鳳姣看來 ,母親雙目失明 ,生養(yǎng)了自己,這是比天還大的恩情。媽媽心疼女兒,女兒也深愛著媽媽。鳳姣從小就非常懂事,有一次幫別人打禾,別人高興之下給了20元錢,小鳳姣開心得來回跑了幾十里,到鎮(zhèn)上給母親買來了最愛吃的水餃,自己卻什么都沒買。付鳳姣在縣城飯館打工的時候,遇到老板高興給員工加餐的時候,付鳳姣總是打包帶回去給媽媽吃。在外地求學之后,每次周末回去,她總會給母親準備好一周的柴米油鹽,幫媽媽洗衣服,收拾家里。她那二十平米左右的家盡管破舊簡陋,但桌子上卻一塵不染。2009年暑假,她參加了學校組織的勤工儉學,每天加班,解決了自己的學費之后,她又花200元給媽媽買了一車柴火。她說:“媽媽現在年紀大了,眼睛不方便,上山拾柴很不安全,所以我要準備給她儲備過冬的柴火。”給母親梳頭,這是女兒付鳳姣20年來為母親做得最多的一件事,因為母親披頭散發(fā)外出乞討的樣子是刻在女兒心中最難磨滅的印象。付鳳姣說,我曾經多次因饑餓和危難感覺到死亡的恐懼,我不敢想像沒有母親的日子!媽媽是世界上最偉大的人 ,沒有媽媽就沒有我,我要永遠伴她左右,相依為命。不管今后命運如何安排,我永遠要做媽媽的眼睛。她甚至說,將來出嫁時,沒什么其他要求,只希望帶上母親做嫁妝。20歲,豆蔻年華,原本應該是無憂無慮的年紀,付鳳姣卻默默地牽著母親的手,用不離不棄的陪伴,照亮了母親眼前的一片漆黑。永遠做媽媽的眼睛,多年來,付鳳姣信守了這份承諾。
風雨中的海燕
生活對于付鳳姣來說過于殘酷,經歷過被拐賣,被傷害,被鄙視,被誤解……太多太多的挫折,付鳳嬌依然開朗、自信、樂觀向上。她說,我喜歡海燕,苦難只能讓我們擁有更有力的翅膀,在我記憶中,對于生活,更多的是感動與美好。的確如此,誰在她困難的時候幫助過她,誰在她痛苦的時候安慰過她,她都記得清清楚楚。村里有位老人在她饑餓的時候給過她一碗飯吃,老人去世時她哭得比失去親人還傷心。誰在她窘迫的時候鄙視過她,或者誤解過她,她便一笑了之。在飯館打工的時候,曾有人不懷好意,戲謔她,她義正辭嚴:我憑勞動養(yǎng)活自己沒什么丟人的呀。也有人諷刺她:現在的人怎么鉆到錢眼里去了,這么小就只知道錢。她也只是微微一笑,沒有在意,也沒有解釋。在學校做點小生意,幫同學洗件衣服五毛錢,打壺開水兩毛錢,賣幾個桔子一元……做這些事的時候,不了解情況的難免有些閑話,甚至有老師、同學誤會她。“付鳳嬌這人怎么這樣,同學之間幫個小忙,吃兩個桔子還要錢,這人把錢也看得太重了。”每每聽到這些話,付鳳姣從未往心里去。因為,她一直認為自己是用勞動在換取報酬,這沒有什么不好。校園的垃圾桶周圍經??梢钥吹剿β档纳碛?,她也不在乎別人異樣的眼光。她不覺得這是羞恥,只有浪費才是可恥的。
同學的楷模
小時候,看著同齡孩子紛紛進了學校,她心里就充滿了對學習的渴望,常常一個人在窗外聽老師講課,常纏著放牛的哥哥姐姐教她認字,教她算數。9歲時在政府的關心下,付鳳姣有幸踏進了學校的大門。對于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她非常珍惜。小學到初中,她學習非常認真。不管是幫別人做些零碎活還是到縣城打工,到哪她都帶著課本。曾經有人勸她放棄學業(yè),外出打工,甚至有人勸她嫁人,都被她拒絕了,因為她堅信只有知識才能改變命運。在學校,她憑著對母親的不離不棄,憑著堅強樂觀、不卑不亢,贏得了同學的理解和尊重。武岡師范學校特意下文,開展“向付鳳姣同學學習”的活動。號召全校學習付鳳姣同學孝敬父母、自立自強的優(yōu)秀品德,學習她貧賤不移,堅強樂觀的精神;對待親人,不嫌棄、不依賴,知恩圖報的孝道精神;與人相處,不卑不亢、誠信有禮的質樸風范;對待學習,不借故不松懈,讀書為本的嚴謹作風;對待前途不抱怨、不放棄,樂觀向上的堅定信念;對待困難與責任,不避不垮,勇敢承擔的樂觀精神;對待金錢利益,不攫取不貪求,安貧樂道的廉潔品德;對待生活,不攀比不放任,嚴謹簡樸的生活作風;對待他人,不記恨不奢求,包容體諒的寬廣胸懷;對待勞動,不懈怠不偷懶,吃苦耐勞的頑強精神。付鳳姣已成為武岡師范學校學生學習的典范。
付鳳姣的事跡也得到了媒體的高度關注?!渡坳柾韴蟆芬浴讹L雨之中抬頭笑》、《付鳳姣引來關注》,《三湘都市報》以《永遠做娘的眼睛》、《有孝子證的全到我這上班》,《職教與就業(yè)》雜志以《付鳳姣:牽手媽媽上學去》等報道了付鳳姣事跡;湖南教育電視臺分兩期報道了付鳳嬌的事跡;此外,湖南在線、紅網、華聲網事等都以“女版洪戰(zhàn)輝”報道了付鳳姣事跡。很多網友紛紛留言,對付鳳姣給予了高度評價:付鳳姣用堅強的姿態(tài),描繪出了一道美麗的風景。有網友認為“她分明就是一個“女版洪戰(zhàn)輝”,“當很多90后在玩頹廢,秀腦殘的時候,她的出現,讓我們看到了一些希望。”還有網友賦予了她“史上最美拾荒女”的稱號。
現在的付鳳姣已經小有“名氣”,感人事跡被廣泛傳揚,對于榮譽,她非常淡定,對于關懷,她充滿感激。她說,我是吃百家飯長大的,經歷的苦難越多,得到的幫助和關懷也越多,如,鄉(xiāng)親們、老師們、政府領導,還有許多不明身份的好心人,讓我走到今天,路越走越寬,那一份份在愛,那一份份恩情,在我心里永記不忘,唯有自立自強,感恩回報社會。